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 第1658章 赵家父子祭山:位卑未敢忘忧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58章 赵家父子祭山:位卑未敢忘忧国
    当赵军一家赶到张广才岭前时,赵家帮众人和西山屯人都已经吃上了。
    他们可不是把祭品吃了,而是西山屯人在家的时候,就估摸今天得回去的晚,所以出门之前都带了干粮。
    到这里以后,三下五除二地就把现场布置完了,想干等也是闲着,这些人就拿出干粮,准备垫吧一口。
    虽然都三月末了,但在山里仍没法席地而坐,大伙只能四散开来,找树腿子、找倒木才能坐下吃饭。
    西山屯人虽然不富裕,但没有一个吃独食的,他们热情地把带来的干粮分给王强、李宝玉等人。
    当赵军、王美兰下车时,就见漫山遍野都是啃干粮的自己人。
    见王美兰向这边走来,武大林不知道从哪儿拿出来个白布小包袱,像献宝似的将其送到王美兰面前,道:“屯长,这我媳妇儿蒸的苞米面发糕,你看你们垫吧一口吧。”
    武大林说着,将那包袱打开,就见里面还有一层干净的白纱布。在白纱布里,才是一块块发糕。
    发糕上还有红豆,瞅着蒸的不错。关键是他包的挺干净,让有洁癖的王美兰都挑不出来毛病。
    “谢谢大林了啊。”王美兰向武大林道谢,接过包袱时笑道:“等哪天的,我再请咱屯子人搓一顿。”
    今天西山屯人帮她打架、给她长脸,王美兰觉得再请这些人吃顿二十道菜的席面都是值得的。
    简单吃一口干粮,随着李宝玉呼喊传令,众人从四面八方聚到那裹着红布的大红松前。
    “屯长啊!”这时找到表现机会的佟友丰,冲王美兰招手,道:“你来上香吧。”
    “我上什么香啊?我又不跑山。”王美兰笑着摆了摆手,道:“你们上吧,我领俩闺女搁旁边看看热闹就得了。”
    说是王美兰张广才岭封禅,可那不过是李宝玉、李如海几人的玩笑话。王美兰既不是跑山人,也不是参帮、猎帮的把头,再说她也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王美兰知道这不是该自己掺和的,于是她便带着马玲、赵春站在外围看热闹。
    见王美兰不上,佟友丰忙唤赵军,道:“大少爷,你来吧,你是伏虎将。跑山的,谁干过你呀?这就得你来。”
    “呵呵。”赵军闻言一笑,却是谦虚地拒绝道:“我哪能行啊?我一个小年轻的,这得找年长、有经验的。”
    说这话的时候,赵军看向不远处脸色阴沉的赵有财。
    如果赵有财没跟着来,那赵军就当仁不让了。可赵有财来了,赵军要是敢接这个担子,他都能想到,回家以后赵有财肯定得耍驴。
    为了家庭和谐,赵军不但不能上,他还得把赵有财扶上去。
    想到此处,赵军往身旁一看,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李宝玉。
    赵军忙向李宝玉使个眼色,意思是让李宝玉说话,推举赵有财上那三柱香。要不然,西山屯真蹦出个虎的,把这活儿抢了,估计赵有财还得不高兴。
    看到赵军眼色的李宝玉先是一怔,紧接着眼睛一亮,嚷道:“哥哥,你就别谦虚了。咱这岭西除了你,还有谁行啊?”
    李宝玉此话一出,赵有财那张脸阴沉的都快要结冷凝水了。
    李宝玉话音刚落,就听解臣道:“军哥,你就上吧!”
    赵军也是无语了,自己这帮兄弟一个比一个憨。
    而这时,王强最先了解到他大外甥的心意,当即上前一步,道:“宝玉、小臣啊,你俩都别吵吵了。我大外甥说的对,他再有本事也是小辈儿的,那啥……”
    王强说着,一手抓住赵有财胳膊,将其拽到前面,道:“我姐夫在这儿呢,我姐夫也是老跑山的,在咱岭西都有一号的,他那……”
    王强本想提赵有财外号,但忽然想起来,二咕咚和屠牛炮都不能提,而他那另一个外号叫啥来着?
    就在这时,接到赵军眼神的张援民出列,道:“我老叔,人送外号打虎天王赵有财。”
    说着,张援民手往张广才岭上一指,道:“我年前我老叔在岭南,一仗磕死俩大爪子。完了回来以后,刚过完年没到十五呢,又上曙光打死一个。”
    听张援民这话,西山屯人议论纷纷,而赵有财不自觉地挺直了胸脯,双手背在身后,摆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
    “哎?那不对呀!”就在这时,张兴隆提出质疑道:“我记着不是听谁说过,那大爪子驮着山神爷,你给大爪子磕死了,那不就相当于打山神爷了吗?”
    张兴隆此话一出,赵有财脸色一变,小眼睛连着向张援民眨了两下,意思是你赶紧给我摆平。
    张援民嘴角一扯,也是无语了。刚才你nb哄哄的,你都不说拿眼睛瞅我一下,这前儿你知道找我了。
    但相处时间了,张援民也知道赵有财啥性格,虽有些无奈,但他还是大声说道:“就是因为我老叔磕大爪子了,咱才应该让他上这香。”
    张援民话音落下,西山屯人议论的声音更大了。而这时,就听张援民补充、解释,道:“为啥呢?咱大伙儿想啊,我老叔这么恶(nē),他要跟山神爷求点儿啥,山神爷敢不答应吗?”
    “哎?对呀!”这时,西山屯另一个老跑山人秦光泉附和,道:“我听说啥呢,小赵炮就是逮(děi)完大爪子以后,打围越打越肥。”
    听到这话,赵军呵呵一笑,而西山屯人又议论两句后,由佟友丰来到背手而立的赵有财面前。
    这一刻,赵有财的小眼睛中闪过一丝期待。紧接着,就听佟友丰道:“屯长男的,那就你上香吧。”
    佟友丰一张嘴,赵有财脸色又不好了。哪管你不叫一声赵把头,你叫声赵师傅或是赵大哥,那也算个人话呀。什么叫屯长男的?赵有财最不愿意听到别人这么称呼自己了。
    可不等赵有财发作,在赵军眼神驱使下,李如海率先拍起巴掌并大声喊好。
    如此一来,赵有财也顾不上跟同佟友丰计较了,他走到炕桌前,将放在桌上的香拿了起来。
    不远处,马玲、赵春看的津津有味。见众人推举了赵有财上香,赵春对王美兰笑道:“妈,这回我爸可牛了啊。”
    王美兰一撇嘴,心想这有啥的呀。而这时,马玲笑道:“这帮人太有意思了。”
    这纯纯是看热闹的。
    赵有财把三柱香拿在手里,向旁边的王强使了个眼色。
    大懒支小懒,王强朝着李宝玉一摆手,李宝玉拉着解臣飞奔而走。
    马玲、赵春、小周到抻着脖子望去,就见李宝玉、解臣从一个大麻袋中搬出很大的一卷炮仗。
    这是赵家自己接的一万响炮竹,李宝玉、解臣将炮仗铺开,红彤彤的好长一挂横在山间。
    铺开炮仗,李宝玉便点着了火。
    炮仗一响,赵有财点着了三柱香,拿着像模像样地朝红布遮着的老爷府拜了三拜。
    然后,赵有财把香插在香炉里后,等了有一会儿,炮仗声才落下。
    这时,赵有财大声道:“炮仗一响,黄金万两!”
    这是跑山人自己改的吉祥话,寓意山财滚滚来。
    喊完这句话,赵有财双臂高举,并向两侧张开,紧接着便高声道:“奉告山神爷老把头!”
    赵有财这一出,姿势就像陈小春版《鹿鼎记》里,神龙教那帮人喊“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时是一样的。
    听赵有财这么喊,众人神色肃穆,一双双眼睛静静地看着那红布笼罩的老爷府。
    “保佑我们这些人,今年这一年上山,人人平安事事顺,山财山宝滚滚来!”赵有财继续许愿,道:“我们猎帮打围是,狍子、野猪道两边,山鸡、灰狗串串连。枪子不空全见物,满山尽是富贵钱!”
    说着,赵有财双手抱拳,又向老爷府拜了三拜。这次,所有上山打围的,也都跟着赵有财拜。
    拜过三拜,赵有财看向参帮一脸严肃的张兴隆,道:“哎?你们木帮的来吧。”
    2006年的时候,上映了一部名为《木帮》的记录片,影片讲的就是黑省冰天雪地里伐木工人,还有套户的故事。
    这些人,统称为木帮。
    过一阵子,山财不好弄了,西山屯人就会有组织的去给赵家商会、赵氏集团搬运、装卸木材,他们这活儿也可归到木帮里。
    被赵有财这么一唤,梗个脖子的张兴隆愣了。见他这样子,赵有财瞪了张兴隆一眼,然后转头向赵军一甩下巴,意思是让赵军赶紧顶上,不能在这时候冷场啊。
    赵军知道赵有财的意思,当即上前摆出仙福永享的姿势,举着双臂喊道:“奉告山神爷老把头!”
    老把头孙良是放山行的祖师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神爷,但他同时兼任长白山的山神。
    所以在长白山里讨生活的,不管是猎帮,还是木帮、参帮,都是把山神爷和老把头连着喊。
    这时,赵军张开双臂,继续呼喊:“求你保佑我们岭西、岭南、岭东沟的参,都长得五行俱全!”
    这里的五行俱全,可不是金木水火土,而是野山参的须、芦、皮、纹、体。这五样全长齐了,那必是仙草级的。
    而老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旁的马玲、赵春瞪着大眼、小眼,看热闹感觉挺有意思,而赵有财、王强、张援民这些人却是听出不对了。
    放山和打围不一样啊,打围随便走,跑到大兴安岭去都没人管你。
    可放山不行啊,这年头打人不经官,人们就守山规,就连想当年的邵家帮,捞过界不也被人撵回去了吗?
    所以,放山祭山跟打围祭山不一样的是,放山祭山只能求山神爷老把头保佑自己活动地的参怎么样,求不着外头的。
    按理说,赵军只求岭西的可以了,根本没必要把岭南、岭东沟加上。
    而他们还都知道赵军懂行,那赵军还这么说,就证明这小子要把放山的活儿干到岭南、岭东沟去。
    赵军还真是这么想的,去年他到邵家做客,邵家请他帮忙驱虎,赵军给出的条件是,让邵家人告诉他一个老埯子。
    这不符合赵军性格,而赵军要这个也不是跟邵家抢食,他只是想要一个能进入岭南放山的资格。
    还是那句话,这年头的跑山人讲规矩。等到二三十年后,什么山规呀?钱特么比啥都重要,见着山财的人,脑瓜子削个尖的上。
    那时候,也就没有捞过界那一说了。只要这树、参园不是你承包的,属于山财,那我就开。不服你就打我,你打完我,我一报官,利润比抬苗野山参还大呢。
    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人都不守山规了,才让赵军知道了岭南、岭西、岭东沟的几个老埯子的方位。
    他跟邵家谈条件,就是想到岭南去起老埯子。之前赵军都放弃了这个打算,但邵家人来参加他婚礼时,又谈到了去年的约定。
    既然事已至此,反正都折腾了,赵军就想着到时顺路起两个老埯子,抬几苗棒槌够这几家人过个肥年就行了。
    赵军不管别人怎么想,此刻接着五行俱全,继续喊道:“百年不长锈,千年不长斑!”
    这两句话,也是求山神爷老把头保佑野山参品质的。
    有的野山参,参皮上会长锈斑或斑点。这样一来,其它须、芦、纹、体再好,那也是次品。
    而野山参长锈,是因为土壤里有亚铁离子、锰离子,同时野山参生长的土壤水分大、通透性差,铁元素、锰元素在野山参表皮沉淀,就有那种类似铁锈的色斑。
    至于斑点,则是气候的原因。比如今年旱,野山参汲取水分不足,生长代谢受影响,皮上就会有斑斑点点。
    老辈放山人不懂这些是怎么形成的,但他们知道锈、斑不好,所以就有了这么两句。
    喊完这两句,赵军声音忽然拔高了几分,大喊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两句话不是赵军自己家的,而是放山行辈辈传下来的。
    这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喊声落下,赵军弯腰鞠躬,双手随之落在双膝上。
    王强、李宝玉等赵家帮人见状,纷纷学着赵军的样子,双手扶膝向老爷府鞠躬。
    赵有财也想鞠躬,因为他记得赵军说了,等放山的时候给他也领着。但此时赵有财想到,如果自己跟着鞠躬的话,那就好像自己也是他赵家帮人了。
    虽然都混成光杆司令了,但赵有财仍保持着自己把头的架子。
    而就在这时,赵有财感觉到有人在拽他胳膊,赵有财斜眼一看,就见张兴隆把脸凑过来,小声在赵有财耳边道:“我们都不会木帮那套词啊,你会不会啊?”
    赵有财闻言,当即摆手示意张兴隆退下,并道:“我会。”
    赵军带着赵家帮的人,向老爷府三鞠躬后,就听赵有财喊道:“奉告山神爷老把头,保佑我们木帮兄弟人马平安,号喊震天。肩膀能挑千斤担,双脚踏遍万里山!”
    木帮拉套子得用着大牲口,所以有一句人马平安。号喊震天,指的是木帮抬原木时喊得口号。
    赵有财喊完,带着西山屯人向老爷府三鞠躬。
    这时山风吹过,崩碎的炮仗红纸四处飞舞,三柱清香缕缕而散。
    “都跪下!”赵有财率先跪倒在地,同时回头呼喊站立远处的赵军等人。
    去年赵军带赵有财放山,就发现这老小子见啥都跪,一整就磕头。
    随着众人齐刷刷跪下,赵有财“咣咣”就是三个响头。等磕完头,赵有财跪直了身子,再次摆出仙福永享的姿势,大喊:“山神爷老把头……”
    赵军等八十多人,齐声接道:“开门呐!”
    喊声震天,回荡山间。
    得亏雪都化差不多了,要不都容易让他们喊雪崩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