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的老婆是徐慧珍 - 第69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在速度、舒适度以及燃油经济性等方面,相较于于仁飞艇公司的传统产品,展现出了明显的领先地位。
    这一局面,无疑给于仁飞艇公司的产品销售和市场地位带来了巨大冲击,产品销量下滑明显,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在资本市场引发了强烈的连锁反应。
    市场专业分析师基于当前形势,对其未来盈利预期大幅下调,原本看好该公司的投资者,在这种悲观预期的影响下,信心遭受重创。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基于对自身资产保值增值的现实考量,纷纷做出抛售手中股分的决策,试图在股价进一步下跌前及时止损,以避免自身财富遭受更大损失。
    他们的这一系列操作,进一步加剧了公司股价的波动,让于仁飞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处境愈发艰难。
    就在这时,何雨柱坐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目光微凝,神色间带着几分深思熟虑,像是在脑海中反复权衡着利弊。
    他微微转动了一下手中的钢笔,突然开口问道:“霍先生,以您在商界的布局与雄心,是否也有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呢?”
    霍英冬闻言,原本正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那是商人对机遇本能的敏锐捕捉。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那是自然。在这风起云涌的商业浪潮之中,收购优质上市公司,无疑是拓展商业版图的关键一步,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紧接着,何雨柱微微颔首,身体微微前倾,继续说道:“我近期深入研究市场,注意到于仁集团旗下还有另一家上市公司,名叫于仁保险。这家公司从股权结构到市场运营,诸多方面的情况与于仁水艇颇为相似,其背后或许隐藏着相似的收购契机,值得我们关注。”
    “于仁保险?”霍英冬眉头微蹙,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显然对这个名字感到颇为陌生,下意识地轻声重复了一遍,语气中满是探寻之意。
    何雨柱敏锐地捕捉到他的神情,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答复,言辞间透着胸有成竹:“霍先生,您有所不知,于仁集团对旗下那两家公司的掌控力度本就不强。依我看,这于仁保险的股权结构与之类似,内部也存在不少可操作空间,只要计划周详,收购到手并非难事。”
    霍英冬的眼睛刹那间闪过一丝锐利的亮光,像是在黑暗中寻觅已久的宝藏终于露出端倪。
    他的身体不自觉地挺直,声音不自觉地拔高,急切问道:“你有这家公司的详细资料吗?”那语气中满是按捺不住的渴望,仿佛这家公司承载着他心心念念的重大机遇。
    何雨柱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且笃定的笑容。
    他不慌不忙,动作优雅地从定制西装的内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文件被精心整理过,边角整齐,一看便是费了不少心思。
    没错,这正是关于这两家公司详尽的资料。
    他毫不犹豫地将文件递向霍英冬,眼神中带着从容,似乎在说,他早就预料到对方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霍英冬见状,眼神瞬间锐利如鹰,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稳稳地接过文件,动作间带着几分难以抑制的急切。
    他的身子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在纸张上飞速游走,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数据。
    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被他严谨审视,仿佛要将这份资料里的每一个信息都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办公室内静谧得近乎窒息,唯有纸张被翻动时发出的簌簌声,在空气中细微地回荡。
    时间仿若凝固,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
    许久之后,原本紧紧绷起的嘴角缓缓松开,一抹难以察觉的满意神色,如夜空中悄然绽放的烟,悄然爬上脸庞。
    只见他不住地点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说道:“没错,深入剖析后会发现,这两家公司在核心业务的专长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走向方面,简直如出一辙,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何雨柱佯装翻阅文件,实则一直在旁暗暗观察。
    看到这一幕,他悬在嗓子眼的心悄然落回原处,表面上却依旧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他嘴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仿佛经过精心设计的微笑,不慌不忙、节奏精准地对霍英冬说道:“我经过多轮缜密权衡,从业务契合度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其实只需其中一家公司,便能稳稳支撑我的业务布局,实现战略目标。霍先生要是对这两家公司感兴趣的话,完全可以随意挑选,我诚心相让。”
    霍英冬听闻此言,先是微微一怔,整个人如同被定住一般,随即仰头大笑出声,笑声爽朗,似要冲破这办公室的天板。
    他眼中满是戏谑的光芒,像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谜题,调侃道:“哈哈,真是让人意想不到,你竟早早对这于仁水艇上了心,费诸多心思。行吧,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凑这个热闹了,把机会留给你。”
    “如此,我就选这家于仁保险好了。”
    话虽如此,可话音刚落,他的神情陡然一变。
    原本舒展的眉头,像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猛地吹皱,瞬间紧紧拧在一起,仿佛被一只无形且有力的大手狠狠揪住。
    他的双眼死死盯着手中那沓资料,像是要将其看穿,纸张在他的紧攥下微微发皱,边缘都泛起了些不规则的褶痕。
    随后,他微微低头,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道:“乖乖,这家公司的总市值居然高达 1000万呐……”
    语气中满是惊愕与难以置信,那瞪大的双眼和微微张开的嘴唇,都在诉说着此刻内心的震撼。
    这个数字,远超他之前所有的预估,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他的心坎上,敲得他心里“砰砰”直跳,一时间,整个人都有些始料未及,思绪也如同一团乱麻,陷入了混乱。
    细细盘算,要想成功入股这家公司,按照当下的局势,至少需要筹备 500万现金。
    这 500万,可不是随随便便从口袋里就能掏出的小数目,对任何一位投资者而言,都是相当沉重的资金压力,宛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
    况且,收购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的简单任务,它更像是一场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的漫长跋涉,充满了波折与变数。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就如同一个异常敏锐的猎手,稍有风吹草动,便极易引发它的警觉。
    一旦市场那灵敏的嗅觉捕捉到收购的蛛丝马迹,各路投资者便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闻风而动,纷纷涌入市场。
    如此一来,股价势必会如同被一只无形且强劲的大手推着,一路攀升。
    到那时,原本预估 500万就能达成的收购计划,成本恐怕会大幅飙升,远远超出预期。
    说不定,会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至 600万、700万之多,让收购方的资金压力呈几何倍数增长,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直至成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大数字。
    想到这里,霍英东只觉一阵头疼,太阳穴突突直跳。
    就在前几天,他与何雨柱相约在毕打行那气派非凡、挑高数十米的大堂里,四周奢华的装饰和往来衣着考究的商贾,彰显着这里的不凡。
    彼时,两人站在巨大的水晶吊灯下,面前是铺着精美绒布的长桌,桌上放着文件与支票。
    他们神色凝重,各自签下数额惊人的支票,那一笔一划,仿佛倾注了无数心血,最终顺利拿下了毕打行的股份。
    如今再要掏出大笔资金收购于仁保险,原本充盈的资金储备瞬间捉襟见肘,账户数字的变化让人心焦。
    两人流动资金短缺的难题,恰似一片厚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令人喘不过气。
    不过,霍英东凭借多年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宛如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他内心笃定,并未对此过度担忧,很快便神色自若地将话题转到买卖股票上,与何雨柱热烈商讨起后续股票购买计划,言语间满是对未来布局的考量。
    接下来的三四天,每天上午,何雨柱都会准时来到利云珍公司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陈嘉佩总是笑容满面,双手递上精心整理好的 1000股股票。
    然而,到了第五天,陈嘉佩神色略显凝重,告知何雨柱:“何先生,如今股市上收购股票愈发困难。于仁水艇股价跌至 3.6元后,成交量急剧下滑,很多持股人都在观望,不愿轻易抛售。”
    何雨柱听后,眉头微微皱起,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脑海中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迅速地分析着当下复杂的局势。
    片刻之后,他微微开口,语气沉稳地问道:“那于仁保险公司那边情况如何?”
    回想起此前,在那奢华典雅的海景餐厅里,窗外便是波光粼粼、景色壮丽的维多利亚港,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泛起层层白沫。
    他与霍英东相对而坐,桌上摆放着精致的餐点与美酒,可两人的心思全然不在此。
    整整一天的时间,他们围绕着收购于仁保险股票一事,进行了极为深入的沟通,从市场前景到潜在风险,无一遗漏。
    经过漫长而慎重的权衡,最终下定决心,尝试收购于仁保险的股票。
    由于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利云珍的公司进行各类交易,双方在过往的合作中,每一个环节都配合得极为默契,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信任纽带。
    因此,霍英东这次也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经由利云珍公司来完成此次收购。
    具体的事务,则交由能力出众的陈嘉佩负责执行,陈嘉佩做事向来严谨细致、雷厉风行,有她把控,霍英东与何雨柱心中都多了几分底气。
    陈嘉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详细解释道:“收购工作总体还算顺利。但于仁保险公司总股本庞大,高达 300万股,单股股价在三块钱左右。市场上虽流通股份多,可为避免股价大幅波动,每天收购限额被设定为 2000股,比其他公司多一倍。”
    何雨柱微微皱眉,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凝重,略作思索后,缓缓开口说道:“好吧,目前就先按这个计划推进。收购时切不可盲目强求,若是当天收购量低于 1000股,也无需着急,切不可因小失大,打乱了整体节奏。对了,你们公司联系大股东的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
    他心里十分清楚,单纯从市场上零散收购股票,无疑是个繁杂琐碎的工作,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稍有不慎,就极易引起于仁集团威廉姆斯的警觉,从而增加收购的难度。
    利云珍这段时间以来,早已动用各方人脉,四处奔走,试图直接从公司股东手中收购股份,期望能借此打破僵局,为这场收购战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于仁水艇公司,在四大洋行的版图中,规模相对小巧,犹如一片轻舟。
    会德丰公司与和记公司,是它重要的股份持有者,犹如两根粗壮的缆绳,维系着它在商海的航向。
    而牛奶公司、濠江电力公司等企业,则如同繁星点点,以中小股东的身份点缀于公司股权架构之中。
    陈嘉佩听闻消息,原本专注的双眸瞬间亮起,仿若夜空中陡然升起的璀璨星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急切说道:“利小姐,此番进展堪称顺风顺水。当下,我们极有希望从一位个人投资者手中,稳稳拿下 4%的股份!回顾这过去五天,我们如在荆棘中穿行,小心翼翼地收购,才拢共收获 5000股,这仅仅占据总股本的 1%。可一旦成功将这 4%收入囊中,保守估计,能为我们节省十多天的宝贵时间。更妙的是,这般操作极为隐秘,宛如深海潜行的潜艇,不会在市场交易这片海面激起丝毫涟漪,不惊动任何一方。”(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