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 第142章 天上地下,唯我独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 天上地下,唯我独仙
    轰!
    剑光四溢,血气冲霄,兵器碰撞,发出雷火之声。
    在场众人,皆是李世民嫡系手下。
    来自纯阳派的长孙无忌、秦琼;藏剑山庄的李靖,金刚门的梁纯、尉迟恭、侯君集;逍遥派的袁天罡。
    这些人要么是出身灵宝创立的门派,要么是其功法衍生出来的分支。
    武者交战不休,四周环境似被地震洗礼,巨木倒塌,乱石穿空。
    在场武道可分为三类:内力、气血、意志。
    意志武道包括幻术、目击法,又或是袁天罡这种武功。
    只见袁天罡赤手空拳,独自面对五名魔教教众。
    魔教教众肉身强悍,身高两米。
    袁天罡面不改色,淡然处之。
    周身三米,萦绕无形力场。
    人处其中,好似深陷泥潭,十分力气发挥不出一分。
    暗器、乱石、飞镖皆停在半空,反射回去。
    嗖!
    三名教众身死。
    又一名教众隐藏暗处,忽地跳出来。
    嗖!
    袁天罡身形似鬼魅,一个踏步转移到此人身后。
    噗!
    大手穿胸而过。
    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杀人手段竟这般血腥。
    月光之下,李世民一动不动,张弓射箭。
    破甲箭化为白光,射向悬崖边的人——幽都教主、齐文襄帝高澄。
    高澄避也不避,千钧一发之际,闪电般出手,一把握住箭矢。
    “轮到我了!”
    哗!
    高澄俊美面容青筋暴凸,双眼血红,体表硬如金刚,此乃镇狱明王功,当年梁岳所传给尔朱荣之魔功。
    力大无穷,硬如金刚。
    轰!
    高澄右脚轻轻踏地,地面碎开,乱石浮空,射向众人。
    “躲开!”
    袁天罡拦在众人跟前,神仙法域全力发动,堪堪拦住巨石。
    高澄的大先天之道,早已炼至大圆满。
    距离突破不可测的境界,唯有一步之遥。
    大先天是锻造肉体,有人用内力打磨,有人通过奇异草,又或是烈火、冰霜等外物。
    高澄是用夸父神魔之血,肉身至强至刚硬。
    高澄出场,魔教与唐国两方的先天默契打到数百米外的悬崖边,他们参与不了大先天的争斗,过去帮忙反而是拖累。
    李世民、李靖、袁天罡三人围攻高澄。
    剑气、箭矢、法域、三管齐下。
    即便偶尔有剑气临身,也会被此人身上的皮甲挡住。
    “此甲乃法宝。”李靖一眼看出虚实。
    砰!
    高澄冒着剑气来到李靖身边。
    轰!
    一拳朝着李靖脑袋砸去。
    这一拳,起码有万斤巨力。
    高澄身上披的漆黑皮甲名为天魔踏鲸铠,以上古南海巨鲸皮制成,质地柔软,水火不侵,刀枪不入。
    三人合力,偶尔在高澄裸露的部位留下道道伤痕。
    但是没过一会,伤口以肉眼可见速度愈合。
    “此人已近魔!!”
    袁天罡瞳孔一缩。
    “没错,吾就是魔!尔等还不臣服?”高澄残忍一笑,“李世民,本座不在乎帝王霸业,不如臣服于我,以唐国之力,发掘名山大川,一同享受长生,如何?”
    “做梦!”
    发掘山川大墓,起码需要数万民夫,全天下的墓地都发掘一遍,那么唐国寿命不超过十年,百姓民不聊生。
    “那就死!!”
    天魔七式——烈火。
    轰!
    气血化为赤火,四面八方朝众人射来。
    昏暗天幕,映红一片。
    高澄行走魔火,紫发舞动,宛如冥府走出的大魔。
    高澄与众人相争,看似莽撞,实则也是想着利用众人之力,再上一层楼。
    胆大心细,目空一切。
    神仙法域化出寒气,不断挡住四周侵蚀的火焰。
    李靖与李世民伺机出招。
    三人形成配合,袁天罡不出手了,而是利用神仙法域的特性,缔造出一个安全的领域,为其他两人防御。
    云层上空,梁岳观摩众人争斗。
    “不错,终于找到应对之法了。”
    同样是大先天,或许对方强一点,但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先前挫败,主要是三人都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杀死敌人。
    “不得不说,高澄简直将肉体利用到了极致。”梁岳也不由得为之赞叹。
    末法时代的人仙武道,不亚于螺丝壳内做道场。
    此人练到这个程度,若是放在第一世的东晋时代,足以以一人之力登上至尊大位,一统南北。
    放在上古灵气鼎盛时,或许是冉冉升起的天才。
    九天之上,神仙争斗。
    苍茫大地,人杰争雄。
    他来之初,这里是苻坚的天下、随后是姚苌姚兴、赫连勃勃、南朝宋、北魏、北周、北隋……。
    如今是李世民个人独唱。
    浪淘尽,千古英雄。
    每个豪杰都觉得自己应是千秋万代,永世独一;在杀人不见血的岁月之下,终沦为一捧尘土。
    功名化为历史几行字。
    “今时豪杰莫漫狂,昔年汉武擒匈王。”
    梁岳闭目沉思,心境灵妙,似有感悟。
    ……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
    众人斗得你死我活,皆已负伤。
    接连高强度爆发之下,高澄后继乏力,手足皆有负伤。
    他没想到三人竟有这等韧性,再拖下去,恐怕生变。
    眼神一狠,暗下决心,身形拉开距离。
    “也罢,让尔等看看真武的力量!!”轰!
    周身爆发嫣红血气,高澄寿命正在燃烧,试图激活法宝力量。
    甲胄散发无形斥力,将李世民三人掀飞十余丈,撞断数根巨木才停下。
    抬头望去,高澄悬浮虚空,甲胄迸发血光,头发四散,双目流下两行血泪。
    真武之力,驱使法宝威能。
    天魔铠融入此人肉身,气势节节攀升。
    “这是传说中的真武?”
    袁天罡心中一沉,绝望之感油然而生。
    这是超越大先天的力量,此人借助上古魔血以及神魔法宝,竟有这等力量?
    “陛下,一会我来殿后,你先走!”袁天罡对李世民说道。
    “……”
    李世民没有开口,他想留下来,与弟兄们共患难。
    但理智告诉自己,他现在不是秦王,也不是天策上将,不能浴血沙场,马革裹尸;如今他是肩扛华夏的帝王。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一旦命丧当场,霸业付诸流水。
    “等到承乾成长起来,朕退位禅让,深入大漠,为尔等报仇雪恨。”李世民暗暗立誓。
    “灵宝祖师若是在此,定能解决此人吧?”
    饶是对灵宝祖师十分信任的李靖,此刻内心也有一丝动摇。
    或许,高澄有了对抗仙神的力量。
    袁天罡此时也想到了两年前的仙踪。
    若是倚天再现,能杀死此人吗?
    高澄豪气干云,潜心多年,终至最强。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哈哈哈!!”
    山伯何曾耸,灵宝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玄机。
    当年的灵宝,估计也不过如此。
    昔年武学未兴,才令灵宝巧取神仙之名。
    如今他已超越灵宝,必将收集天下至宝,推演出真正的真武之境。
    天下无敌!
    高澄从空中飞下,飞向众人。
    毕竟没有真气,只是以寿命调动法宝力量,法宝时效有限。
    最后一击。
    彻底解决后患。
    袁天罡正想殿后。
    看了一眼天空,忽然愣住了。
    “这是……!”
    李世民顺着袁天罡目光看过去,一时间也忘了撤离。
    众目睽睽之下,漆黑天幕惊现白云。
    云中剪影一闪而过。
    似乎有云鹤腾挪,又有真龙彩凤飞舞。
    湛蓝雷霆一闪而逝。
    这是何人?
    空中,高澄寒毛乍起,感应之下,极度危险袭来。
    他霍然回首。
    天上来敌!
    不给他反应时间。
    一道雷霆击中高澄肉身。
    轰!
    五雷轰顶!
    强大雷霆,瞬间破坏其肉身。
    砰!
    高澄浑身焦黑,如断了线的风筝从天而降。
    临死前,他不甘望向天空。
    “这是武道至高境界么?”
    声音微弱,清晰传到众人耳中。
    “可恶,可恨……”
    临死前,他好似看到云中那人样貌,这是灵宝?原来此人没死……。
    高澄怀着满心不甘咽气。
    一代人杰,被梁岳送走。
    虚空摄来一道吸力,高澄尸身神秘消失。
    白云缥缈,隐遁无形。
    底下,众人面面相觑。
    李靖心知肚明,却故作糊涂。
    袁天罡激动万分,喃喃自语,心中既有惊叹,又有一丝后悔。
    “原来仙踪为真,世上真有仙神般的人物,莫非此人是灵宝祖师。”
    又或是冥冥中的天谴?
    历史苍茫,那一道雷霆,仿佛穿过两百年历史。
    击在众人心头。
    这种神仙手段,是仙神,又或是高澄所说的至高武道?
    内心震撼,久久未能平息。
    李世民仰天星空。
    神雷乍响,石破天惊。
    这是超脱武者三观,不可思议之力量。
    历史仙踪,并非凡夫俗子传闻。
    飘然仙韵轻云影,世间凡尘皆黯然。
    既是神仙?为何不来相见?
    或许天上仙神,对凡人功业不屑一顾。
    世人辱骂、敬佩、崇拜,对冥冥中的长生者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切如浮云。
    又或者太虚浩瀚宇宙,有一方玄妙无比的仙界,神灵长居于此。
    良久,李世民平复心神,看向众人,说:
    “今日之事,不必向外透露。”
    神仙归神仙,凡人归凡人。
    长孙无忌等人隐约看见一道雷霆,不知是谁之手段,李世民等人对此忌讳莫深,留下无尽猜想。
    另一边,高洋见此场景,连夜奔逃,不知所踪。
    贞观七年,仙踪浮现。
    来自东晋的仙踪,笼罩华夏大地。
    九霄云外,梁岳神情漠然,俯瞰下方。
    天上地下,唯我独仙。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