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920章 决战法兰西(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20章 决战法兰西(上)
    西元1814年9月28日,大虞光中三十九年,原满清嘉庆十九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经过十几天的调兵遣将,筹集粮草辎重等,第六次反法同盟正式开始向法兰西进军。
    就在反法同盟进军的前几天,比利时安特卫普爆发了极大规模的反法起义。
    法军占领比利时已经快二十年了,在有几十万说法语的人口帮助下,他们依然没能同化剩下的两百万人,甚至反而让比利时人更加仇恨法兰西人。
    这也是有点本事在里面的。
    在法兰西帝国的残酷统治中,比利时的工业完全被法兰西人掌控,丁壮被抽走十几万给法军当民夫,粮食动辄征走一半。
    逼的比利时普通人只能去海边捡贝类,河里抓青蛙吃。
    要不是这块地方物产实在丰富,又因为大陆封锁时期法兰西不得不发展了一下比利时的纺织业,估计比利时要死三分之一的人才能结束这场噩梦。
    这种残酷的统治,迅速催化了比利时民族意识的形成,甚至是大尼德兰民族意识的形成。
    因为这些比利时人意识到,外国人那是真会把你往死里整的,自己人再烂,就算望之不似人君,那也比被外人统治要好。
    以至于当年莫子溶以神圣罗马帝国亲王统治比利时的时期,竟然被描绘成了人人平等的黄金时期。
    这都是跟法兰西人的统治对比出来的,莫子溶时期有代表广泛的议会,言论管制相对宽松,还惩处了罪大恶极的贵族和教士,甚至进行了小范围的土改。
    这样一对比,还真可以称得上是黄金时期。
    9月24日,安特卫普大起义在有塔列朗伯爵牵线搭桥的法军内鬼接应下,迅速吹遍整个比利时。
    甚至上尼德兰的米德尔堡和海牙都有人举兵响应。
    大量痛苦至极的比利时农民和渔夫拿着粪叉与鱼叉,欢天喜地的迎接莫公泽的安特卫普团登陆。
    他们宁愿自己吃贝类和青蛙,也要把鱼干和黑面包供应给军队。
    在这些比利时百姓的接应下,由覃三覃定洋指挥的两千上川镇军,三千夏藩安特卫普团,一万八千瑞典军队,快速到达布鲁塞尔。
    覃三趁着城内法军没反应过来,就把他们打了出去,收复了比利时首都。
    不过事情都闹得这么大了,拿破仑依然没有向比利时派遣一兵一卒,只是把一定的军械下发给了比利时境内的法语人群。
    这位法兰西皇帝看破了反法联军的算计,比利时方面的动荡不过是癣疥之疾,关键在于从莱茵兰方向突进的联军主力。
    而事实也如同拿破仑预料的那样,覃三的两万多军队打下布鲁塞尔后,攻势就慢了下来。
    因为挡在他前面的,是六十几万说法语的瓦隆人。
    这些跟高卢人同源的家伙是法兰西统治比利时时期的一等公民,没少帮着法军干事,此时害怕被清算的他们毫无选择,只能硬顶。
    10月1日。
    反法同盟十八万大军逼近阿尔萨斯区的首府斯特拉斯堡。
    这是法军在莱茵兰河畔的最后堡垒,失去了斯特拉斯堡,下次战争就要在法军传统本土进行了。
    对此,反法联军参谋部做了细致的规划。
    普鲁士的布吕歇尔元帅率领包含一部分神罗邦国军队的六万普军攻下法军控制的美因茨后,从南向北绕后切断法军的退路。
    莫公泽担任统帅,实际上由李兴泰指挥的主力十六万人,自斯图加特出发,从黑林山北部翻过,然后击溃法军小股部队到达莱茵河畔,正面逼近斯特拉斯堡。
    但大战并没有立刻展开,一来联军的物资运输比较落后,特别是大虞军队针刺击发枪需要的金属弹还有很多在堆积在维也纳,不适合马上发起战斗。
    二来联军在等待卡尔大公率领南路军在瑞士的战果。
    因为如果卡尔大公拿不下瑞士,那么瑞士的法军就可以从巴塞尔穿过汝拉山脉,袭击联军侧翼。
    但要是卡尔大公拿下了瑞士,就是瑞士的联军从侧翼包抄斯特拉斯堡的法军了。
    这一战的成功与否,全在瑞士战况如何。
    但拿破仑出现了致命失误,他没有想到联军会用接近十万人去进攻瑞士,以至于瑞士的法军很少。
    此时瑞士联邦的军队,只有拿破仑任命的瑞士联邦法语州长,傀儡领袖德朗德尔手中约四万人,以及一部分意大利部队。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拿破仑根本调不出多余的部队去增援瑞士,只能寄希望于瑞士人因为不愿意再臣服于哈布斯堡家族,而奋力抵抗。
    瑞士也确实抵抗了,但双方差距太大。
    瑞士的精锐兵团早就被拿破仑葬送在了布达佩斯会战,德朗德尔手中的四万人里面甚至还有拿着草叉的纯民兵。
    这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卡尔大公十万大军的,瑞士人固然不想再次被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但奥地利人更想一雪前耻,改变奥地利帝国实质上成为了维也纳选帝侯国的屈辱境地。
    因此在瑞士联邦轮值首都苏黎世城下,卡尔大公喊出了那句‘奥地利人如果还想吃白面包,就该在这里死去’的名言之后,瑞士军队不可避免被奥地利人击溃了。
    因为在法兰西实际控制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身边都有法兰西军官监视的情况下,奥地利土地上出产的绝大部分面粉都被征用。
    奥地利人辛苦一年,只配吃加了大量野菜的燕麦粥、黑麦粥,以及加了锯末面又酸又硬又涩,吃了还会引发肠梗阻的黑面包。
    梅特涅确实狠辣,本来拿破仑是不准备把奥地利逼到这种地步的,但是在梅特涅的过于配合下,法兰西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狂暴的奥地利军队在苏黎世之战胜利后,立刻又开始进攻伯尔尼,德朗德尔的军队再次战败,连他自己都被奥地利人俘虏。
    驻扎在洛桑的法军和意大利军队只能慌忙撤到日内瓦,拼命挖掘工事,防止奥地利军队从这里攻入法兰西的里昂。
    在原本的计划中,卡尔大公控制瑞士联邦后,是要从这里南下意大利,切断北意大利和法兰西联系的。
    但这一战打的这么顺利,让卡尔大公有足够的时间增援主力。
    于是他敏锐觉察到战场变化后,致信莫公泽,要求留下少量军队与法军在日内瓦附近对峙,主力则北上配合大军进攻斯特拉斯堡。
    莫公泽也毫不迟疑,立刻回信同意。
    10月14日,卡尔大公率六万五千奥地利军队北上,于十月10月17抵达斯特拉斯堡以南十五公里的布吕利。
    至此,联军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了斯特拉斯堡,留给法军的退路只有西面狭小的通道。
    也就在卡尔大公到达布吕利的前一天,拿破仑也率领十三万法军到达洛林大区的南锡。
    现在,拿破仑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已经属于孤军突出的斯特拉斯堡,到底守不守?
    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斯特拉斯堡三面被围,部队根本伸展不开,只能固守城市,导致兵力和形势上处于劣势。
    如果不守,那就要尽快撤走军队,联军很快就要合拢,再拖延几天便走不了了。
    一个小时后,拿破仑与元帅们商议完毕,斯特拉斯堡还是得守。
    这是因为对于法兰西人来说,以斯特拉斯堡为首的阿尔萨斯地区,其实不算传统的法国领土。
    因为阿尔萨斯地区一直都是在欧陆各强国,各民族手里流来转去。
    今日属于你,明天属于我,法兰西真正控制这里也就是七十来年,其中大部分时间还是属于独立性很强的自由市。
    所以这里丢了并不会对民心士气产生多大的震动,可是斯特拉斯堡往西,以梅斯、南锡为首的洛林大区那就不一样了。
    洛林和阿尔萨斯虽然在历史课本上总是一起出现,但洛林大区在法兰西人心目中是属于无可争议的祖宗之地。
    若是斯特拉斯堡不守,任由战争在南锡爆发,对于法兰西的人心士气和拿破仑的威望,都会有非常严重的打击。
    “我需要一位最英勇,最擅长防守的元帅替我守住斯特拉斯堡一个月。”拿破仑开始讲解的他的计划。
    “而我则率领主力从梅斯北上,拿下科隆后转头南下,夺取普鲁士人在美因茨囤积的大量物资。”
    “最后,法兰西军队将从美因茨快速南下,在多瑙河以东与敌人决战,一举将他们击溃!”
    元帅们开始交头接耳,总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则解释了起来。
    “这次反对我们的所谓同盟军中,作战的主力其实是赛里斯陆军,他们大约有四万人。
    我们目前确认,至少有三个番号的赛里斯禁卫军和四个番号的赛里斯皇家军团参与了进来。
    但这些赛里斯军队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他们却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因此只要我们先把战斗力弱却非常重要的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打垮,那么强大的赛里斯军队就会成为瞎子和聋子。
    我想,损失这些精锐之后,赛里斯皇帝一定会意识到他是不能深入介入欧洲的。
    我们再派出代表团请求议和,必定能得到赛里斯大皇帝的同意。”
    贝尔蒂埃的情报还是准确的,大虞在此战中动用的兵力也就是在四万上下,如果把安西军和凉藩军也算成禁军和京营的话,番号数量也对得上。
    同时,如果法军真的能在欧洲大陆重创这四万军队,确实可以迫使莫子布更加谨慎的面对欧洲。
    只是,要打赢的首要目标就是斯特拉斯堡能顶得住,那么该派谁去守斯特拉斯堡呢?
    拿破仑环视了一圈,周围人都低下了头,斯特拉斯堡三面共有二十七八万敌军,要在这种强度的围攻下坚守一个月,绝对不是易事。
    “陛下,还是我去吧,面对围攻,我在西班牙算是很有经验了。”关键时刻,马塞纳元帅站出来了。
    拿破仑手下的元帅中,拉纳和马塞纳应该是水平最高的,现在拉纳早已战死,能让拿破仑稍微放心些的,也就是马塞纳了。
    “安德烈,你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帝国与朕本人,一定会牢记你的功勋!”
    拿破仑很高兴,不过面对皇帝的夸奖,马塞纳却显得波澜不惊。
    你以为他想站出来啊,皇帝的眼神一直在他身上停留,他不站出来行吗!
    10月19日,安德烈.马塞纳元帅率领一万法军精锐进入斯特拉斯堡,周围的法军达到了七万人。
    眼见法军还是要守斯特拉斯堡,战争随即开打。
    这一战,简直就是两个镜像在作战,因为安德烈.马塞纳和李兴泰几乎属于同一种统帅。
    两人都是性烈如火,作战勇猛,擅出奇兵,但同时不拘小节,带兵不太在乎军纪,跟下面官兵打成一片,能得兵将效死,具有浓郁江湖气息的统帅。
    唯一的区别,就是李兴泰好名,恨不得死后史书上记载他就是霍嫖姚第二。
    马塞纳则好色,恨不得天下漂亮的女人他都有机会去捅两下。
    10月21日,联军主力十一万人在李兴泰的率领下,开始强渡莱茵河,莱茵河畔的法军抵抗半天之后,炸毁炮台向斯特拉斯堡内撤退。
    李兴泰命杨芳率一万精兵尾随,开始猛攻斯特拉斯堡外的棱堡,很快就攻下了两个,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
    但随即传来噩耗,原来马塞纳知道李兴泰的渡河他无法阻止,干脆趁机率军四万南下进攻距离斯特拉斯堡只有十几公里的奥军。
    奥军刚在瑞士打了大胜仗,兵骄将傲的同时还很疲惫,疏于防范的他们竟然等法军摸到了两公里以内才惊觉。
    六万奥军乱作一团,在四万法军的猛攻下,只坚持了六七个小时就全军崩溃,死伤一万多人,狼狈向南跑了七十多公里才稳住脚跟。
    卡尔大公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他在战略战术和练兵上的强项,同时在面对突发情况上,又往往不太能压得住阵脚的毛病。
    李兴泰立刻做出反应,他亲率两万骑兵,贴着莱茵河南下,在斯特拉斯堡法军向马塞纳发出警报前,拦截住了正要回城的法军后卫部队。
    马塞纳被迫返身救援,在距离斯特拉斯堡只有七八公里的地方,与李兴泰所部交战。
    李兴泰占据优势地形,让邸飞虎率四千骑兵下马充作步兵硬顶,其余骑兵则埋伏在两翼,等待马塞纳前来进攻。
    马塞纳也识破了李兴泰的布置,也只派了数千军队与被逮住的后卫部队前后夹击邸飞虎,自己则捏着两万军队不动。
    这一战立刻变成了精锐部队战斗力的比拼。
    李兴泰如果忍不住添兵,他的骑兵就失去了突然性,马塞纳可以从容接应甚至围堵他。
    如果马塞纳忍不住添兵,他的军队大部分是步兵,一动就会被李兴泰的骑兵抓住机会,运动中的步兵,是很难防御骑兵的。
    战斗到第二天凌晨,法军前后夹击,依然无法撼动邸飞虎的四千人。
    不但因为装备好,还因为邸飞虎最擅长的,就是打这种阻击战,就如同他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那样。
    随着太阳升起,马塞纳选择了认怂,因为反法联军的主力开始大规模渡过莱茵河,很快就要合围了。
    他一动,李兴泰就动了,他先是用骑兵猛冲后退的马塞纳主力,迫使法军主力胆战心惊,不但随意做出动作。
    随后立刻回身夹击被与主力隔开的法军,致使马塞纳不得不丢下后卫部队,以及被他派去夹击邸飞虎所部的三千人。
    两人初次交手,马塞纳就损失了七八千人,将刚刚击败卡尔大公的胜利果实,几乎全部吐了出来。
    随后马塞纳再也不敢出城,一门心思依靠斯特拉斯堡和周围的棱堡固守。
    10月24日,联军陆续用大口径火炮摧毁斯特拉斯堡外的棱堡,并将大量纵火弹射入斯特拉斯堡城内,造成多处起火。
    不过马塞纳指挥得当,稳住了城内的局面。
    此时,李兴泰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因为他怎么看怎么觉得法军死守斯特拉斯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且仗都打到这时候了,法皇拿破仑怎么还不出现。
    随后,李兴泰命令骑兵沿着莱茵河,往上下游不停搜索,结果不出意外的,正好撞上了刚刚偷袭美因茨得手的法军。
    随即,李兴泰命奥地利元帅,施瓦岑贝格亲王卡尔.菲利普率军留守斯特拉斯堡城外。
    自己亲率十三万大军前往美因茨,并要求卡尔大公必须率奥军赶紧靠近斯特拉斯堡。
    拿破仑在得知自己被发现后,当即命令若阿尚.缪拉率领主力骑兵沿途骚扰北上的反法联军主力。
    缪拉非常漂亮的完成了任务,他的骚扰给反法联军造成了不小损失,可由于反法联军处于莱茵河上游,可以借助水运快速赶到。
    因此法军骑兵战果不小,但迟滞的任务几乎没有完成。
    10月28日,反法联军在美因茨以南八十公里处的曼海姆地区建立了防御阵线,拿破仑想要先打普奥,再灭讨法军的谋划,彻底破产。
    法军只能选择主动进攻,双方在曼海姆城外展开激战。
    十万法军由于比较集中,不需要像李兴泰的十三万人那样陆续赶到,因此最开始一直牢牢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战斗到第二日,反法联军伤亡明显超过法军,但法军前进的速度却越来越慢。
    因为眼看大本营美因茨被偷袭拿下,给法兰西当了好几年狗的普鲁士人害怕了。
    他们害怕这次还是会战败,普鲁士还要沦落到提尔西特条约签订后的惨状。
    在布吕歇尔元帅的指挥下,普军发挥极为出色,不但多次挫败法军的进攻,还发起了数次漂亮的反击。
    10月29日下午,胆大包天的李兴泰将主力扔给杨芳和桂涵两将,自己挑选两万骑兵渡过莱茵河,主动去寻找法兰西的骑兵主力。
    傍晚,李兴泰凭借敏锐的嗅觉,判断出了法军骑兵的突击方向,在半路将想要迂回冲击普军的若阿尚.缪拉骑兵逮住。
    双方在晚霞的映衬下,进行了一场惨烈的骑兵对决,最终无论是指挥官,还是骑兵的训练与装备都更胜一筹的大虞骑兵获胜。
    缪拉的两万多骑兵折损超过三成,大量最骁勇的法兰西近卫骑兵被杀死,连主帅缪拉本人都是接着夜色的掩护,方才逃走。
    随后,李兴泰进一步绕后,频繁袭扰法军。
    而与此同时,卡尔大公的三万奥军以及大量普军赶到,联军虽然分散,但在人数上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缪拉的战败和联军不断的增援,给了拿破仑极大的心理压力,他开始犹豫此战是不是能得胜。
    而恰好在这个时候,库图佐夫烧毁莫斯科的消息传到了法军这边。
    拿破仑无法判断库图佐夫是在坚壁清野,还是真的无法抵抗只能烧毁莫斯科,因为真真假假的消息到处传播。
    多方压力下,拿破仑决定选择退兵,他顾不得什么法兰西人的观瞻了,决定到洛林地区再战。
    至少那里他可以动员大量的民兵作为辅助,不至于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11月1日,法军开始撤退,他们没有向北回美因茨,而是直接向西,往梅斯方向撤离。
    反法联军也在李兴泰的指挥下追击,冰天雪地中双方纠缠了四五天才最终分开。
    此战法军损失两万多人,反法联军接近五万。
    看似反法联军输了,但损失的绝大部分都是普军和奥军,他们都不是精兵,死了就再征召便是。
    而法军损失的则是绝对的精锐,因此实际上这一战要算是法军打输了。
    法军撤退的同时,拿破仑还是通知了斯特拉斯堡的守军,马塞纳元帅历经艰险,将斯特拉斯堡的七万军队带回去了接近五万。
    不过迎接他的不是欢迎,而是大量的指责,拿破仑认为是马塞纳过早丢失外围棱堡,导致反法联军可以随意通过莱茵河支援,最终让主力只能选择后退。
    这听起来算是有那么点道理,因为马塞纳在河边的棱堡确实丢的很快,也确实是因为河边棱堡丢失,导致不能用火炮封锁莱茵河。
    但实际上是无稽之谈,因为派谁来,就是拿破仑本人来,他也守不住这些棱堡。
    况且法军战败的最大原因,是李兴泰发现了法军的动作,没有让法军突袭北边的普军主力成功。
    但拿破仑到了这个时候为了维持威望,也只能进行甩锅。
    随即,拿破仑以路易.达武代替了马塞纳元帅,而差点被气死的马塞纳元帅也顺势请辞,回到了巴黎。
    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在法兰西境内爆发。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