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 第339章 天德帝落下的最后一子(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见天德帝的这一句话,齐政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当初卫王收到陛下送的太宗本纪后,离京去往山西的路上,齐政就在思考。
    既然陛下打算传位给卫王,出于一个老皇帝的本能,就必然会想办法替卫王扫清障碍。
    这个障碍,不仅仅是卫王继位的障碍,还包括卫王在今后执政过程中的障碍。
    汉武帝杀钩弋夫人,北魏皇族儿子继位赐死生母的传统,朱元璋老年杀蓝玉等等,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为了后人执政的平稳。
    以陛下的能力,必然知道自己在卫王上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才十七岁的自己,又是天下文宗的爱徒,如今又跟老太师的孙女不清不楚,同时还跟凌岳关系挺好.
    别说皇帝了,自己掰着指头算算都觉得自己挺该死的。
    以陛下的心智,会想不到那些可怕的后果,会不加以防范吗?
    但齐政没想到的是,这一刻居然来得这么快。
    “陛下之言,臣亦深以为然!若臣执掌一家族,面临陛下如今之情况,亦会如陛下般忧心。”
    齐政的第一句话,就直接将天德帝和童瑞听懵了。
    天德帝不动声色,默默喘匀了气,语气冷冽,“所以,你也觉得,朕应该先杀了你,替卫王以绝后患?”
    当杀字从皇帝口中说出,便带上了一种独特的威压。
    饶是齐政明白天德帝有九成八的可能不会真的杀自己,也忍不住有几分心惊肉跳之感。
    “臣觉得陛下之忧完全合理,却并不意味着臣以为臣有罪,臣该死。”
    “哦?你既有权倾朝野之可能,又在年龄和能力上胜过卫王不少,为了江山社稷之安稳,朕杀了你以绝后患,有何不可?”
    齐政认真道:“第一,臣的年龄和能力,并未胜过殿下多少,臣之能,在谋算在思虑,乃谋臣之属,殿下英明勇武,乃人君之属,便如张良岂可比肩刘邦,房杜安能媲美唐宗?”
    “其二,汉武得卫霍之助,武功卓越,一洗白登之耻,定北疆之固,成强汉之名,而卫霍二人亦成帝国双壁。然唐玄宗用安禄山、史思明,而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国运大斩。”
    “卫霍之能,胜于安史百倍,汉武用卫霍而成千秋功业,玄宗用安史而坏李唐江山,盖明主可用人臣之能,定人臣之范。侯景遇高欢而为边疆猛将,遇萧衍而成乱世魔王,皆为此理。”
    “卫王殿下明锐通达,忠孝律己,用人以德为先,才学为辅,百官与臣,皆当附其骥尾,瞻其行止,自无祸乱之患。”
    齐政的自辩,听在天德帝的耳中,只换来淡淡一句,“你是文臣,不是武将。”
    “便如文臣,昭烈帝白帝托孤,诸葛武侯鞠躬尽瘁,而成千古美谈。王莽代政,遂有篡汉之举。武侯之能比王莽之辈亦远甚,然君不疑,而臣效死。”
    “微臣虽年纪尚幼,但亦知人臣之本份,更兼恩师教诲,时刻皆自省士人之德,不敢比肩武侯,但亦心向往之,便是为了身后清名,亦当谨守人臣本分。”
    “更何况,殿下亦比微臣大不了几岁,臣便真有不臣之心,殿下亦不会给微臣机会。”
    齐政的声音,惶恐而真诚,在大殿之中回荡。
    天德帝却依旧不为所动,平静道:“但你终究无法解决朕的那个担忧,你如此年轻,又如此才高,未来很可能弄权甚至篡位,坏我大梁江山。”
    “陛下!”
    一直低着头的齐政忽然抬头,目光直直地看着天德帝,“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天德帝微微眯眼,而后重重地咳嗽了起来。
    皇后的宫中,贴身宫女疑惑地对皇后道:“娘娘,为何您一听说卫王殿下过去了,就要折返回来呢?跟卫王殿下套个近乎不是挺好的吗?”
    前朝那般惊天的变故,在宫中自然不是什么秘密,后宫里早已是人尽皆知。
    在这位皇后的心腹宫女看来,能不能跟卫王搞好关系,切实地关系着她们今后的生活水平。
    皇后淡淡看了她一眼,傲娇地哼了一声,“你懂个什么!以本宫的身份,能和卫王说什么?说让他照顾照顾齐王?本宫不合适说,卫王不合适办。”
    她淡淡道:“本宫只需要跟宁妃妹妹打好关系,在宫中与她当个好伴儿,一切事情卫王自然会知道,剩下的事情他也自然会安排。如此便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宫女一脸佩服,“娘娘果然厉害,奴婢受教了。”
    皇后笑了笑,“而且本宫在楚王得势的时候,就帮助过她了,咱俩是相依为命过的。”
    宫女也松了口气,不论如何,卫王上位,至少这后宫之中,皇后娘娘的日子不会差到哪儿去,自己也能安稳些了。
    而与此同时的长宁宫中,卫王给宁妃倒了一杯茶,“母妃,你的身体无碍了吧?”
    宁妃笑了笑,并没有告诉卫王真相,“就是之前有些忧思过度,眼下这情况,自然是好了。”
    她看着卫王,“你现在应该在你父皇那儿。”
    卫王点头道:“我方才从父皇那儿过来。看望完母亲再过去。”
    宁妃嗯了一声,“此番星夜奔驰,昼夜不息,肯定累坏了,该休息时,千万要好好休息,同时该给的赏赐这些也要安排了。”
    卫王拿起一块糕点吃着,嘟嘟囔囔地点了点头。
    宁妃笑着道:“别不当回事,大家跟着你一起做事,事情既然成功了,该封赏的,就要尽快,否则保不齐人心会怎么变。”
    卫王一口咽下,郑重起身,朝着宁妃一拜,“母妃教导,孩儿记下了。”
    重新坐下之后,他看着宁妃,“母妃,孩儿想请教一件事。”
    宁妃道:“朝政上的事,就不要说了,我只是个后宫妇人,不得干政。”
    卫王皱着眉头:“也不全是朝政。就是儿臣拿不准该怎么赏赐齐政。”
    他看着宁妃,“按照他的功劳,我甚至都想直接给他封侯,至不济,也要给个实权的三四品官,但是他又没科举,我担心届时会很麻烦,若是他一直不走科举之路,未来在官场上会不会遭人诟病?毕竟以他的才华,科举对他而言不过是闹着玩罢了。”
    他叹了口气,“关键他也没个亲友,我想赏他别的都不行。他为孩儿考虑得那般周到,助力实在良多,孩儿也当替他把这些方方面面,都兼顾到,否则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辜负了他?”
    说完,他又惆怅地拿起一块糕点,放进嘴里嚼着,有种一口一口吃掉忧愁的感觉。
    宁妃安静听完,却是微微一笑,“这归根到底还是前朝的事情,母妃这个后宫妇人不乱开口了,不过母妃倒是可以给你提个建议。”
    卫王当即朝她投去渴望且期待的目光。
    “你去问问你的父皇。”
    “父皇?”
    卫王皱眉表示不解,旋即道:“母妃的意思是,父皇对这些事情了解得更多,各种情况处理起来会更有智慧?”
    “这是自然。”
    宁妃缓缓点头,至于心头的另一层忧虑,却没有说出来。
    她知道,以陛下的心计,定然也同样会思考齐政的未来。
    这样的大才,用好了,是大梁江山社稷的天大福分;
    可用不好,或许也会对大梁江山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
    是诸葛孔明,还是王莽,或许就要看将来的皇帝做得如何了。
    但她没有提前跟卫王说什么,她相信自己的儿子,在这样的年纪和这样的阅历下,已经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卫王也没细想,以为母妃就是这般想着,点了点头。
    而恰好这时,童瑞的身影在长宁宫宫人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老奴见过宁妃娘娘,见过卫王殿下。”
    卫王一惊,“童公公,你怎么来了?可是父皇出了什么事?”
    童瑞连忙解释道:“殿下勿忧,是陛下有事相召,让老奴来请殿下。”
    卫王点了点头,“这等事情,随便叫个人跑一趟就是,童公公何须如此辛苦。”
    童瑞笑着道:“殿下身份尊贵,老奴走一趟是老奴的荣幸。”
    “靖儿,既是你父皇相召,必有要事,别耽搁了。”
    宁妃的催促声传来,卫王点头,拜别母妃之后,跟着童瑞走向了皇帝的寝殿。
    “童公公,父皇那边,是什么事情?”
    一向不喜欢私底下打探消息的卫王,却本能地觉得了一丝不对,在犹豫了数十步之后,开口询问。
    童瑞面露迟疑,最后低声道:“是关于齐公子的。”
    卫王登时脚步一停,眉头一皱,“齐政怎么了?”
    童瑞道:“陛下之前,宣了齐公子入宫。”
    卫王面色陡然一变,在低头沉思片刻,陡然加快了步子,而后更是直接跑了起来。
    当他来到皇帝的寝殿之外,才终于停步,而后深吸了一口气,理了理衣衫,走了进去。
    寝殿之中,依旧药香弥漫。
    天德帝却已经靠坐在了床头,再不复先前躺在床上,如风中残烛般虚弱。
    “父皇,齐政呢?”
    天德帝的目光瞬间凌厉地看向童瑞,童瑞立刻低头,一副不敢言语的愧疚模样。
    看着天德帝的沉默,卫王又焦急地追问道:“父皇,齐政如今在何处?”
    天德帝缓缓看向他,“你以前从来不会与朕这样说话,是因为朕老了,还是因为你如今监国了?”
    卫王立刻双膝一软,砸向地面,但身子却依旧挺拔着,“父皇明鉴,儿臣并非恃宠而骄,只是齐政襄助儿臣良多,儿臣能有今日,除开父皇的信重,母妃的支持,最重要的便是齐政的一路扶持。父皇自小便教儿臣,做人当明德知礼,儿臣虽不才,也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
    天德帝看着跪在地上也像标枪一般昂然的儿子,缓缓道:“朕已将他关起来了。”
    卫王的神色几乎肉眼可见地激动了起来,语调也不禁一高,“父皇!齐政他立有大功,你不赏他也就罢了,为何要将他关起来呢?”
    他膝行上前两步,“齐政跟着儿臣,千里奔袭而回,扶危救难,立有殊功,他何错之有,何罪之有?!”
    天德帝看着他,缓慢而感慨地道:“儿啊,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江山,到底是为谁而坐的?你又要如何坐得稳?”
    他的眼神幽深,带着几分看透世情的沧桑,“当年太祖皇帝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付出了无数的代价,还有天地气运所钟,方才有了如今我皇甫氏的大梁天下,列祖列宗把江山社稷传给了朕,朕又将传给你,你可知你身上的责任?”
    “齐政多智近妖,又是你的头号心腹,如今才年方十七,却已注定是新朝的头号红人。这样的人,给他十年时间,他将成长到何其恐怖的地步?杨阶如今不过才在政事堂首相之位上待了几年,朝堂就已经党羽无数了,你昨日想拿下他,费了多大的功夫,你应该还记得,那么,以齐政的本事呢?”
    “那时候的天下,你这个皇帝说了还算吗?你看看你府上的那些护卫,他们曾经都瞧不上这个书童出身的少年,如今呢?哪个不是对他奉若神明?这才一年!这还是你最忠心的属下!”
    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些气短,喝了口参茶之后,放缓了语气。
    “朕知道,你觉得他帮了你许多,你不忍心动他,同时也担心有兔死狗烹的非议,无妨,此事朕可以为你代劳。”
    “甚至朕可以和你一起演一出戏,朕杀了他,你冲进宫来为他鸣冤,和朕当众大吵一顿,而后逼着朕给他死后哀荣。再多的哀荣都可以,因为他人已经不在了!那时候,他的亲友也只会恨朕,而不会怪你。”
    “朕反正没多少时日了,就替你扫清这些障碍,让世人的非议都冲着朕来,而你,将会有一个清白又轻松的开局。”
    “你,觉得如何?”
    卫王果断摇头,“儿臣觉得不如何!”
    “当初儿臣下江南,举目皆敌,前路不明,是齐政,为儿臣指明了方向,为儿臣谋划,化解了诸多难题,带着儿臣在刀尖上跳舞,最终火中取栗,拿下匪夷所思的成果!”
    “而后回京,也是齐政在幕后替儿臣谋划,斗俞家,倒魏家,镇威远侯,诛独孤胜,一桩桩一件件,皆离不开他的指点。”
    “到了山西,更是他不顾自身安危,先行破局,而后亲入山寨,以身犯险,在十八寨中纵横捭阖,为朝廷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胜,也助力儿臣更自如地掌控了山西官场和随行将士,这也才有了后来瞒天过海的回京。”
    “父皇,将来之事,还未发生,儿臣不愿以此降罪如今有功之人。若他将来犯错,那将来再说。”
    天德帝沉声道:“将来他尾大不掉,已是社稷之患,以他之智,你如何能够收拾得了他?如今他被我关押,羽翼未成,只需一言,便可诛之!”
    卫王果断摇头,“儿臣曾与他约定,若有幸登临帝位,君臣携手,还天下一统,河清海晏!为此,他替儿臣殚精竭虑,出生入死,儿臣不愿辜负他。”
    “但他会辜负你!”
    “他不会!”
    天德帝闻言叹了口气,“傻孩子,人是会变的,有时候,这天下事,由不得他的。就如同唐太宗,就算他宅心仁厚,不愿手足相残,天策府的人也会挟裹着他造反的。”
    他看着卫王,苦口婆心,“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你现在被他的表象所迷惑,等将来他真的成了气候,你再想动他,那就悔之晚矣了!”
    “你我父子关起门来,咱们可以说一些心里话的。”
    卫王慨然道:“既然父皇说到唐太宗,他能用一代军神李靖,能用房谋杜断,能用魏征,且不论心头如何想,表面上都用人不疑,也由此奠定了大唐的雄浑气象,将大唐的格局拉到了其余朝代难以企及的高度。”
    “若是猜忌,天下何人不可猜忌?”
    “一心忧国忧民的忠臣可能装出来的,能臣干吏在私底下不知道藏着有多少贪腐之事,能征善战的武将会忧其手握兵权而行不轨,才干过人的首相也能担心其弄权舞弊,结党营私猜疑既起,无穷无尽,而得何人而用?”
    卫王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这些事情的解决在于制度,而不在于某一个人。就如同这中京城,我们固然要打造其防御,但求得安全的根本在于不让人有反叛之心,人人以中京皇权为神圣,以为大梁子民为自豪,则中京自安。”
    “齐政之于儿臣,便如姜尚之于周武王,更如诸葛武侯之于昭烈帝,儿臣得他,乃儿臣之幸,而非对他之恩赐。”
    “儿臣若疑他,害他,则无颜以对他,问心有愧!我将无我!”
    天德帝的眼神变得冰冷,“你要知道,朕虽然向百官说了让你监国,待朕驾崩,让你继位。但朕也可以收回这句话,朕还没死呢!”
    如此重话,让一旁的童瑞都忍不住默默跪了下来。
    卫王也昂然不惧,头都未低分毫,“皇位固儿臣所愿,但若要儿臣行违背本心之事,儿臣宁愿不要这皇位,也不想辜负齐政的一片赤诚忠义!”
    寝殿之中,卫王的声音在久久回荡。
    这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人间至尊之位,他竟然愿意舍弃!
    就为了一个好友,一个谋臣!
    “皇甫靖!朕最后问你一遍,你,可想好了!”
    天德帝的语气也忍不住一高,像是压榨出了那老迈身体里为数不多的精力。
    卫王闭着眼,沉默了片刻,而后缓缓睁开,眼中一片坚定。
    “儿臣想好了!请父皇放过齐政!”
    听见这缓慢但坚定的言语,天德帝看似如霜般冷冽面上,眼底却闪过了一丝笑意。
    “出来吧。”
    卫王愕然,接着便瞧见了从一旁重重帷幔之后走出来的齐政。
    那双目通红,泪流满面的少年,一掀袍子,朝着卫王郑重一拜。
    “殿下.”
    卫王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上前,扶住了齐政。
    看着这一幕,天德帝甚至都不愿意眨眼。
    君臣相得,从此再无二心。
    天下之事,心诚则灵!(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