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 第49章 改善伙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章 改善伙食!
    吃饭倒是都挺快的。
    没有细嚼慢咽的人。
    粟米饭好像也不用细嚼慢咽。
    “好,开干!”王慎喊了一声,一群人回到山沟里面。
    张二丫张锦禾几人没有着急回去,直接在水潭旁边把锅碗瓢盆都洗干净了带回去。
    “锦娘,村子里面的栗子没有,去新和村看看,不用到处跑,直接去王世伯家里就行。”
    听到萧然的话,张锦禾看向山沟那边,明白这是萧然答应王慎的。
    “嗯,好,村里的也不多了,剩下的太小了。”之前都是挑选比较大的。
    “我还得卖点布这些,要不然钱不够盖房子。”
    “要是不多,我这里也可以,数量大就只能送去长安城卖了。”张锦禾表示。
    “嗯嗯,到时候看看。”
    建房子萧然不参与,就是看着。
    该炒栗子,还得炒。
    “我们为什么要分两次送?”萧然突然反应过来,要多支出一次运费。
    张锦禾看向萧然,愣了一下,“开始我以为是小郎君你特意安排的,也就没有问。”
    张二丫和张大郎就更不会问了,萧然说什么是什么。
    “开始第一次是不知道售卖情况,第二次是张伯说很受欢迎,让我们再送去后面就习惯了,早上一次,下午一次。”萧然摇摇头,“糊涂了!现在才反应过来。”
    张锦禾也笑起来,“那以后就早上送十斗去,钱第二天顺便带回来。”
    “嗯,就是应该这样。”萧然点点头。
    下午张家林把胡麻饼送到张二丫家里。
    不肯要钱,说是顺手顺路的事情。
    萧然塞了五个胡饼给他。
    两文钱的确实比一文钱的大一倍。
    两文钱一个的胡饼,三文钱一斗的粟米,小麦和粟米的价格差不多,中间商赚的真不少。
    “二娘,等一下吃饭的时候,一人一个胡饼,早晚都有。”
    两个帮忙干活的婶婶一惊,面面相觑。
    “好!”张二丫也震惊,但是没有多说。
    干活管饭都是粟米饭,遇到小气的是粟米粥。
    吃胡饼的,张二丫也没见过。
    “建房子累,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萧然拿起一个吃了一口。
    旁边的张锦禾拿起一个掰开一半给三娘,自己也吃起来。
    对萧然的做法,并不意外,算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申时几人把饭菜送到水潭边,差不多是下午四点左右。
    吃完还能干一阵子。
    山沟里面的氛围很好,有说有笑的。
    虽然吵闹不停,但是不影响速度。
    “吃饭!”王慎喊了一声,带着一群人出了山沟。
    暮食和早食差不多,看着都高兴。
    盛完粟米饭,两个婶婶抱起栲栳,揭开上面的布,开始分胡饼。
    “啊?”先给王慎,王慎都愣了一下。
    “算了,不搞特殊,大家吃一样的就行。”王慎摆摆手,搞特殊容易引起其他人心里不平衡,心生怨恨。
    “王里正,都有的,所有人都有。”三婶笑着说道。
    王慎接过咬了一口,这个胡饼的质量没的说,和自己在长安城吃的一样。
    其他人的反应也差不多。
    想让其他人吃饱有力气干活是真的,收买人心激励一下其他人提提速度也是真的。
    萧然吃着胡饼,带着三娘去山沟里面看看。
    张锦禾和张二丫也跟了上去。
    山沟里面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太阳下山还有一阵子,抓紧时间吃。”王慎喊了一声。
    其他人也加快了速度。
    放下碗筷,陆陆续续回到山沟里。
    “贤侄,按照这个进度,地基很快就可以了,栲栳村有几个石匠,新和村也有,要不要喊过来?”王慎询问萧然。
    “如果有合适的,世伯喊过来就行,待遇这些都一样。”
    “行!”王慎也想喊点自己村子里面的人来干活。
    无他,待遇不错!
    现在很多人都是闲着的。
    木匠石匠工钱是25文一天,还需要找牛车来拉石头。
    牛车一天需要30文,人15文,车15文。
    这个时代的牛很吃香。
    萧然有牛,但是没有牛车,感觉得去买几辆牛车,用得上。
    等地基这些准备好一部分人得搬石头。
    这个时代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落山一天的工作也就结束了。
    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张锦禾和张二丫带着开元通宝过来,开始支付一天的工钱。
    虽然说都是一个村的,晚几天一起给其实也没问题。
    萧然知道,从古至今,没有人愿意被拖欠工资。
    说的天乱坠,没有钱到手来的实在和踏实。
    就当是累了一天,能带着一个好心情回家。
    第二天能多几分期待和干劲。
    张锦禾记账,张二丫负责发钱。
    拿到钱自然是高兴的,“小郎君,大郎,我们先回去了!”
    “好,辛苦了辛苦了.”萧然也回应着众人,萧然大部分不认识,也不知道怎么称呼。
    张大郎尴尬傻笑,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萧然也注意到了,很多人手里居然还有胡饼。
    肯定不是吃不完,应该是故意留着,想带回去的。
    整天吃粟米,偶尔吃点细粮也算是改善伙食了。
    很多人的工具没有带回去,就放在山沟里面。
    王慎同样也是。
    王慎也有牛车,所以等用得上的时候,他的工钱也变成了45文。
    其他人陆陆续续的离开,最后水潭旁边就剩下萧然张锦禾几人了。
    “走,回家!”萧然拉起三娘。
    “回家!”三娘手里还拿着胡饼。
    胡饼其实比粟米糕好吃,萧然是这样觉得的。
    “明天十斤栗子,怕是得早些起来。”萧然说道。
    “栗子这些都准备好了,明早起来就可以炒。”张锦禾表示。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那不需要太早,和之前一样就可以。”
    张大郎推着鹿车,张二丫怀里抱着猫咪。
    今天大部分时候猫都在张二丫家里。
    看这个样子,似乎是可以留在家里陪着三娘。
    张锦禾离开之后,萧然去看了一下柿子。
    比之前干瘪了许多,能看到柿霜出现了。
    感觉这件事能成。
    “猫留下,三娘带着就可以,回去了。”
    “小郎君,可可吃什么?”三娘连忙问萧然,怕猫咪饿着。
    “今天不吃了,明早我带来。”
    “好!”三娘轻轻抚摸着猫咪,晚上可以带着一起睡。
    萧然带着小黑回到山沟,山洞堵的很好,没有人去碰。
    虽然没有一直盯着,但是萧然嘱咐张大郎看着了,别让其他人碰。
    仔细想想,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但还感觉挺累的。
    早上萧然不仅仅带几人的牛奶面包,还带来猫粮,外加一条小鱼干。
    “小郎君,这是什么?”张二丫看着猫粮问道。
    “这是猫粮,专门给猫吃的,不适合人吃。”萧然嘱咐了一下。
    要不然萧然怕三娘好奇尝尝。
    萧然带来的不少,这样三娘可以天天喂。
    自从炒栗子出现,张家林就没有闲着。
    也算是变相找了一个日结的工作,还挺稳定的。
    “六郎,还是和昨天一样,带点胡饼回来。”萧然把钱递过去,“这是你的路费,以后就一趟了,这些是买胡饼的钱,小的就行。”
    “好嘞!”张家林接过钱,上了牛车,驾车离开。
    感觉挺舒服的,至少是不用自己走。
    太阳刚刚露头,张二丫家门口就聚集一群人了。
    “怎么比昨天多了这么些?”屋子里面的萧然一惊。
    “我数了一下,现在来的都是栲栳村的,有三十五个。”张锦禾笑了笑。
    “栲栳村多少户人来着?”萧然随口一问。
    “三十四户,除了我家和小郎君家,算是三十二户。”
    萧然和张家兄妹是一家,现在至少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最起码有三家来了两个!
    “挺好的,人多干的快。”萧然倒是挺乐意的。
    “小郎君待遇好,自然是争着来的。”张锦禾不意外,这才是正常的。
    王慎也带来十个人,只不过这些不是木匠就是石匠,或者是有牛车的。
    不算萧然张大郎张锦禾几人,今天干活的也有45个,还有两个帮忙做饭的婶婶,满打满算47个。
    “二娘,今天的饭要多准备,别少了。”萧然提醒了一下。
    “好,小郎君我记住了。”
    随着王慎这个工头来,一群人也去了水潭边。
    张锦禾和张二丫没有跟着去,得抓紧时间准备早食。
    李世民的马车缓缓出了皇宫,这一次车上多了豫章公主。
    豫章公主听到之前的事情也想出来看看。
    李世民带三个女儿和四个其实区别不大,也就答应了。
    张阿难驾车,李世民骑着马在前面。
    虽然是准备去钓鱼,但是李世民鱼竿都没有带。
    几人在冀国公府停下。
    看到有马车,家丁也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去找管家秦泰。
    秦泰从偏门出来,看到驾车的张阿难被吓一跳,发现旁边一身便装的李世民再次一惊。
    这两个对秦泰来说都是大人物。
    “陛下.”秦泰看着家丁,“快开大门,去禀报阿郎,陛下驾临。”
    李世民也听到了,摆摆手,“不用如此麻烦,和叔宝说一声去钓鱼,朕在这里等着他。”
    钓鱼就是早上,李世民不想浪费时间。
    秦琼也不敢耽误,第一时间带着萧然给的鱼竿,还有鱼篓出了门。
    怕遇不到萧然,带了一罐蚯蚓。
    秦琼牵着马出来,程咬金也刚刚到。
    “哈哈哈,刚刚好,走走走,钓鱼去!”李世民喊了一声。
    “是陛下!”
    程咬金带着三根鱼竿,算是备用的。
    “叔宝,给朕看看”
    秦琼连忙把鱼竿递给李世民,“是陛下!”
    “哎呀,好东西好东西.”李世民眼神炙热。
    “秦老哥,萧然贤侄怎么就给你了?”其实程咬金知道,这是故意帮李世民问的,算是嘴替。
    “贤侄看上了那个水潭和旁边的山,打听一下知道是我的,就来长安城想找我买,没想到是熟人,我没有要钱,贤侄就送我一根鱼竿.哈哈哈!”秦琼觉得最近几年做的最值的生意就是随便买了这个水潭。
    “羡煞我也!那个水潭和山也不值多少钱!”程咬金说的是真心话。
    “你这老家伙!”李世民爱不释手。
    车厢里面的几个公主也听到外面的谈话了,都比较兴奋。
    平时最多就是在长安城溜达,能出城的机会不多。
    李世民出来溜达也是找借口的,算是视察民情。
    不能待太久,中午差不多就得回去。
    想钓鱼,还得找借口,要不然魏征和其他御史就得开喷了。
    随便找个玩物丧志的借口,就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数落李世民这个天子。
    看到秦琼精神状态不错,李世民故意开玩笑,“叔宝,看你伤也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为朕排忧解难了?”
    秦琼恭敬答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此身本为陛下驱驰,纵是朽骨亦当衔环以报。”
    “只是美良川那一箭伤了根基,如今连挽一石弓都费力,怕是连给陛下执鞭坠镫都难了。”
    “陛下天纵圣明,满朝皆是麒麟阁中人,何需臣这半截入土的老卒?”
    “臣如今能为陛下做的,不过是钓几尾渭水鲤鱼,让尚食局给陛下添道下酒菜罢了!”
    “哈哈哈!你这老家伙!”李世民是开玩笑,但是秦琼的吹捧也让李世民很受用。
    旁边的程咬金笑着说道:“秦老哥,当年在介休城,你可是说'此生不遇明主,甘愿老死田间'的!陛下英明神武,你正是拼搏的好年纪,怎可懈怠呢!”
    秦琼摆摆手,“去去去,你一边去,休要挑拨我和陛下的关系。”
    凌烟阁的很多人爵位是贞观一朝才有的,秦琼是为数不多武德年间就获封的。
    武德三年,秦琼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秦琼因功勋被授予上柱国勋官,成为当时唐军中级别的重要将领。
    上柱国是唐代勋官体系中的最高等级,虽无实际职权,但象征极高的荣誉和地位。
    【ps:有记载不让钓鲤鱼吃鲤鱼是玄宗时期,贞观时期应该是允许的。731年正月,唐玄宗下令“禁捕鲤鱼”。根据规定,凡捕得鲤鱼者必须放生,街市有贩卖鲤鱼者要杖责六十!如果之前就明令禁止,应该不会再重申一次!】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