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 第154章 乱象(一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任西北行军大总管的赵弘间又一次收到朝廷发来的军令, 不过月余,政令又改了,而且还是将之前的全盘推翻, 真是令人不可思议,虽然当初齐霆给的调令也叫人莫不着头脑就是了。
    赵弘间叫住来使问了一番, 才知道京城又出了大问题,皇帝病倒了,张丞相联合皇子百官彻底否决了齐霆的政策, 决心联合西骨族等部落联合抵御外敌。
    赵弘间挣扎了片刻。
    他当然知道外族南下会发生什么,但这是陛下下达的指令。这会儿陛下昏厥, 张丞相如此行事肯定是犯了陛下的忌讳。若陛下醒不来, 那皆大欢喜;可陛下一旦醒过来,势必会挨个清算,兴许还会清算到他头上。
    纠结一番后,听闻外族人又蠢蠢欲动了, 赵弘间还是决定打。真出了什么事情,那也是张丞相最先顶罪, 他还担着镇守西北的重担,陛下应当不会拿他开刀的。
    突厥等一众人马深深觉得自己被梁国给耍了。
    分明是梁国皇帝请他们过去的, 口口声声说要借兵帮他们平定内乱,他们是当真了, 可梁国却反悔了!
    真是一群出尔反尔的无耻之徒!
    突厥人甚至怀疑这一切都是梁国的阴谋,什么内乱,什么借兵, 统统都是假的,为的就是故意将他们引过来一网打尽。
    他们这样怀疑是有充分的理由。与他们为敌的这群人当中,有燕州的人, 有西骨族的人,还有梁国在西北的驻军,这几拨人一致对外,难道还不能说明他们被齐霆给耍了?
    齐霆虽然病倒,但是每天挨的骂却一点不少。不止裴杼希望他死,突厥人也恨不得他早日暴毙。
    这些突厥人实在是被齐霆坑得不轻,如今若是仓皇离开他们也不乐意,但若是继续往下打,这些人又跟牛皮糖似的甩不掉,没得恶心自己。
    西北战场陷入了僵持,不过赵弘间等人却并未掉以轻心。
    他们不仅得盯着突厥人,还要盯着燕州的兵,更得盯着自家的屁股,防止西北这边有些吃里扒外的背地里造反。这些人都跟景国密切相关,难保他们不会联合起来。
    如此日日忧心,赵弘间也难免身心俱疲。
    其实除了西北这边,更让他担心的是京城,裴杼都已经占领雍州,攻占京城是早晚的事儿。可偏偏陛下晕倒了,朝廷那边始终没有音信,不知是要死战到底,还是要迁都暂避锋芒。
    张戚不是不想早做决定,而是眼下杂事太多,他为了安抚人心已然耗尽心力,哪有余力去管赵弘间?
    最多半个月,幽州军就要兵临城下,留给张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裴杼这边比张戚要好上太多,景国初立不久,没有梁国那么多的内忧外患,军民如今还算一体同心,都卯足了劲想要攻占长安一统南北。有这个目标在前面吊着,其他矛盾摩擦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京畿也的确比其他州要难打,裴杼等人接连打了一个月,依旧没有耗尽城中守卫与粮草。
    不过听闻齐霆重病,几个皇子为了争位大打出手,朝廷已经乱成一锅粥,裴杼便知,这攻入皇宫是早晚的事,梁国皇室已经烂泥扶不上墙了。
    与此同时,燕王跟徐尧叟等也在想方设法帮衬裴杼。
    燕王在宗亲中还是有些地位的,尽管当初他投靠裴杼惹了非议,但后来裴杼手握传国玉玺,不少宗亲又觉得他慧眼识人。
    其实燕王看人的眼光一向不错,从前瞧中了齐霆,如今又早早去了景国的股,回回都没有赌错。且燕王不仅自己跑了,还回头想拉他们一把。
    宗亲们难免心生动摇。
    但其实很少有人能像燕王这样有魄力,他们本就是宗亲,皇家谁上位他们都是皇室宗亲,地位都在这儿摆着。可若是投靠了景国,可就未必有这份待遇了。况且观那位景国皇帝的处事风格,来日天下安稳后,权贵的利益必定会受到侵蚀,就连他们各家攒下来的田地,只怕也要分不少出去。
    因为不少人虽然心动,可依旧没有下定决心,只有寥寥几人给了明确的答复。
    徐尧叟的同僚们也是如此,他们也知道这场战事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京畿一带兵力不够,西北自顾不暇,其他地方迟迟没有表态。但眼下不表态便已经是明晃晃的态度,身为梁国子民,在江山危难之际却保持中立,本身屁股就歪了。
    梁国落败已经是早晚的事,官员们也想早早改换门庭,可惜他们毕竟还是梁国的官员,三位丞相还在苦撑,他们怎好公然倒戈?那不是找死吗?
    许多人有这个贼心,愣是没这个贼胆,默默打算着来日城破时早些投降,如此也算是他们对新君的一种投诚了。
    裴杼收到燕王与师兄的来信,这情况与他预料的也没什么差别了,但仅仅是官员想投降还不够。
    攻城先攻心,休战时,裴杼便让士兵们在城门楼下唱着他们自己编的民谣,嘲讽齐霆诛杀功臣,奴役百姓,还要放外族人进中原杀伤抢掠。
    担心曲子不够有冲击力,裴杼还让人搬来乐器同奏。他自己还弄了一个可以放大声音的设备,虽然不比后世的音响声音大,但在这个时代,效果已经别具一格了。
    莫说梁国那些人没见过,就连裴杼身边的人也没见过这样的架势。
    贺辽还曾质疑过,但裴杼胜很是券在握地道:“一定有效果的。”
    贺辽没吭声,但他总觉得效果有限,还不如他们多轰几块巨石头。可他们陛下对京城格外看中,不忍心大肆毁坏,担心日后重建费力又费钱,手段也温柔了不少。
    裴杼这一唱一奏就是大半天,有时候傍晚开始,直到夜间还能听到那满是控诉的曲调,简直无孔不入,守城的梁国军也因此每晚都睡不好。
    今夜果不其然又闹了大半夜,他们这些守军本来白天精神就紧张,到了夜里还不得好眠,对幽州军实在烦得要死:“天天唱,夜夜唱,一日都不得消停,没见过这样的现眼包!”
    他身边另一人捂住耳朵,无奈道:“至少人家没有夜袭。”
    “这还不如夜袭呢,好歹能给咱们一个痛快,不像现在这样钝刀子磨肉,咱们折腾得不轻,百姓也跟着怨声载道。”
    起初没有人将裴杼的这些歌谣当一回事,但后来城中的乞儿学会之后四处传播,很快城中百姓也都知道了。这种极尽讽刺的曲子,谁听了心里都难免都有点想法。再这么唱下去,他们真担心百姓也会跟着幽州一块造反。
    迷迷糊糊晕了一会儿,后方忽然又来一行人,几个兵卒瞬间清醒,打起精神站好。
    结果那些人群也不是查岗的,而是火急火燎地将兵部尚书给叫回去了,说是皇帝陛下醒了。
    这可是大事,军中骤然听见这消息,都有些期待,盼着齐霆醒来之后能给他们拿个主意。或是力战到底,或是开城投降,好歹给他们一个疼快吧。
    今夜宫中灯火通明,宗亲高官皆受召入宫,接受盘问。
    宫中内侍们屏气凝神,连头都不敢抬一下,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当做眼前的交锋不存在。
    齐霆已经得知西北之事,此刻见到张戚,恨不得将他生吞了。越是虚弱之际,齐霆越不能容忍有人胆敢冒犯他。
    张戚却不惧对方,简单地交代如今情况后,便请示齐霆:“陛下,长安城已守不了多久,是否要迁都?”
    齐霆神色瞬间凌厉起来,眼中俱是化不开的偏执:“迁都?你还不如说开城投降。”
    他怎么能容忍祖宗基业被裴杼跟王绰这些人霸占?
    张戚自然也是不甘心投降的,若是裴杼当了皇帝,他这个前朝丞相定会变成阶下囚。张戚不在乎齐霆的嘲讽,见他听不进去自己的话,便让几个皇子宗亲来劝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迁都是最好的退路。但齐霆已经疯了,或者说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想要拉所有人下水。
    殿中都是齐霆气短的咆哮声。
    他还是坚持要血战,要让城中所有的百姓都去参军,还要将西北军调回来,甚至到此时都不放弃找突厥人借兵。
    真是疯了。
    张戚退后了一步,观察到周围官员的神色已经有了变化。若是能体面的活,谁愿意寻死呢?
    齐霆还不知道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吧?
    翌日一早,就在裴杼准备再次攻城时,忽然有兵卒上报,说梁国的皇帝貌似在城口上。
    这还得了?裴杼江舟沈璎等人倾巢出动,立刻将十几架神臂弓给搬了出来。
    对面城口上的确隐约能看到一个穿龙袍的人,因离得远,许多人看不分明,但直觉告诉裴杼,那就是齐霆。
    张茂行还想说是不是有诈,要不要问清楚,结果裴杼二话不说,立马下令射箭。
    江舟跟沈璎亲自前去拉弓。
    万箭齐射,直冲对面城门而去。
    神臂弓改造之后,射程与威力都大幅提升。齐霆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从来不敢出现在幽州军面前,谁知道他今日为何突然抽风,这可都是他自找的。
    裴杼想得十分简单,不管有诈没诈,先射了再说,齐霆若是死了,他们怎么都不亏。
    都说反派死于话多,尽管他不是反派,可裴杼还是决定速战速决,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张茂行跟谢邈目瞪口呆,他们家陛下果然迅速。
    “应该射中了,可那真的是齐霆吗?”迟迟未见对面反扑,江舟匪夷所思地问道。
    他此刻也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有诈了,梁国朝臣会放任他们皇帝就这样被弄死?堂堂一国之君,周围也没有多少侍卫前去护驾,怎么感觉如此儿戏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