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 第160章 土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一批科举入仕的学子们很快便有了差遣。
    不过众人还顾不上高兴, 便被铺天盖地的任务给淹没了。
    景国虽然是造反起家,但绝对不是推倒重建。因为裴杼的刻意保护,被他们收复的各州基本没有什么损坏, 要修缮的其实只有城墙罢了。不过裴杼并不满足于此,想趁着冬天来临之际做出一些改变。
    譬如说, 组织京城以及各地官府疏通一下城中下水道。以长安城为例,长安的排水系统虽然先进,但是每年冬天都得大修一次。也只有冬日才最为适合, 这时候城中用水比较少,维修清理都不会影响太大。但因为这几年时局动荡, 下水道已经很久没有疏通了。
    其他各地也差不多。虽然改朝换代了, 但是这种基础性的维修也得继续。这当然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项小举措,但光是这一项举措,便让这群刚入官场的新官们头疼不已。
    京畿一带疏通下水道的活,他们每个人都要参与, 不是监工,而是亲身参与, 不论男女。
    虽然他们之中有不少出自平民之家,但自从通过科举后, 便没多少人觉得今后还得做这种事了。真动手时,一个个都有些木然。还是幽州出来的新官动手迅速,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便已问清楚了各自的分工以及领地。
    等到他们后知后觉换上衣服,人家已经开始干活了,还因此得到了上峰赞许的眼光。
    这下, 再没有人敢磨磨蹭蹭,甭管多脏多累都不再嫌弃。
    一个幽州新人这样积极也就罢了,放眼望去, 一群幽州出来的都这么拼,难免叫人费解。
    于是便有好事者跑来打探,梅燕娘等人哭笑不得,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细想想,他们幽州的风格好像一直如此,只要是从前的太守大人、如今的陛下有了指令,所有人便会二话不说、坚决执行。雷厉风行是整个幽州官场的风格,各个工坊以及所有为陛下做事的人都是这样风风火火,若是稍微慢一些,都有可能跟不上陛下的脚步。
    想到这一切都是陛下带来的改变,梅燕娘跟同伴们又忍不住吹嘘起来裴杼来:“这算什么?我们不过是学着陛下罢了。陛下从前在永宁县和幽州任职时,不论什么都亲历亲为。种地、修路、养殖、建房子……百姓做过的事,他都做过,无一例外。”
    众人仿佛在听什么天书一般,不论是在永宁县还是在幽州,陛下当初都是地方的一把手吧?一把手还做这种事,确实叫人匪夷所思。怪不得各衙门的上峰将他们撂在这里,同样的事,陛下做得他们难道做不得?他们还能比陛下更尊贵?
    永宁县书院的学子们不禁露出怀念的神色:“陛下就是这般与众不同!”
    聊了这么多,杨夫人也觉得差不多了,咳了一声后,众人赶忙继续干活。
    这下又有人好奇杨夫人的身份,都是初入官场的后生,凭什么这位夫人一个眼神,幽州这些人便如此听话呢?等打听清楚后,众人再次恍惚起来,原来这位的身份也不同凡响,竟然是如今幽州太守的夫人!
    “她都是太守夫人了,怎么还要参加恩科?”
    “也没有规定说太守夫人不许参加啊。”有人提醒。
    这倒也是,不过一般人这种身份的人,应当很难再做出改变了。说来说去,幽州果然还是与众不同。
    在裴杼跟王绰的计划中,改造城郭只是其中一项,其他还有捕盗、修路、颁布减免赋税、放归一批伶人乐伎的政令陆续等着颁布。
    尽管他们并未收复全部的领土,还有蜀中那一片还在梁国手中,但是裴杼不打算立马收复,当务之急是要恢复各地生产,让他们从之前的苛捐杂税中缓过来,起码三五年后,裴杼才会考虑攻打蜀中一事。
    每项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都要朝廷地方所有官员的配合。
    这批新人更是被使唤得脚不沾地,每日回去便叫苦不迭。但累是累,却从来没有人撂挑子不干。除了这科举是好不容易才考上的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前途。
    朝廷与各部衙门折腾他们,其实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快成长起来。谁都知道,只要他们做好了,将来便是前途无量。留在京城的这些老臣年岁都不小了,十年内应当会致仕一大批人,十年之内,就看他们这批人能成长到何种地步了。若是这会儿放弃,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未参加科考的权贵子弟排着队虎视眈眈呢。
    除了他们,官员们也在磨合。每颁布一项新政策,裴杼都会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经常还得跨衙门商议。
    跟着他造反团队与梁国留下来的老臣们有不少的矛盾,比起以后明争暗斗,还不如一开始就让他们尝试沟通。
    双方沟通的确很难,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稍有些分歧便要争个不死不休。若不是有裴杼还有燕王从中调和,只怕是要出大问题。
    好在彼此折磨了几个月,他们终于能学会退让了,尽管退得并不多,但也可喜可贺了。
    裴杼跟王绰其实也并不希望他们利益一致或者永远只有一种声音,能商量便已然很好了。
    年前,那一批新官也终于熬过了见习期,有了着落。
    四成留在了京城,剩下六成被分到了地方,郑兴成也终于分到了下手,梅燕娘跟杨夫人等都是他市舶司的人,只是梅燕娘留在京城,杨夫人则去了幽州分衙。
    临别之际,杨夫人还进宫拜见了裴杼。
    任何关系都是需要维系,从前陛下是太守,他们只要不违拗他的意思便足够了;但如今陛下已经是天子,他们就得献出十二分的忠诚。
    裴杼对杨夫人也挺看重的,这位不管在哪儿都是位女中豪杰,甚至比张太守还要睿智许多,有些话,裴杼也不介意先同她交代:“朕虽不在幽州,却一直记挂着那里,幽州尤其是永宁县,朕倾注太多的心血,望你们夫妻两人日后千万上心。”
    “微臣必定尽心竭力,为陛下守好幽州,护着永宁县。”
    “光是守好还不够,得将幽州打造成第二个江南,甚至是第二个长安城。海运已通,幽州的条件本就得天独厚。”
    裴杼说到这里,忽然停顿了一下,忽然给杨夫人下了一剂猛药,“长安城是都城,幽州也可以是都城,二京并立,未尝不可。”
    杨夫人呼吸一窒,她没想到陛下竟然存有这样的念头。也对,陛下自己便是从幽州走出来的,没有谁比他更在意幽州。东都长安,西都幽州,若真有这样的机会,幽州的前途将不可估量!届时,陛下说不定还会每年巡幸幽州!
    京城虽好,但若是能把幽州变成京城,那就再好不过了。
    裴杼不是说笑,他是真有这个打算。哪怕裴杼如今身在京城,但是永宁县和幽州对他的意义毕竟是不同的。只是如今幽州的地位不够高,永宁县也只是脱贫而已,远没有江南或者京城富庶。裴杼即便要偏心,也不能偏心得太过。一旦幽州能有江南七八分的富贵,他都能咬咬牙,以幽州位置紧要为由,将其定为都城。
    他在京城鞭长莫及,可如今不是有杨夫人一家吗?裴杼对她可是委以重任。
    杨夫人也是欣然接受这一挑战,陛下用五年时间让幽州脱胎换骨。她虽不及陛下,但她也想试一试,哪怕花上十年、二十年或者终己一生,只要能实现这个目标,她也甘之如饴。杨夫人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她并不觉得女子有野心有任何不妥,只要能力可以与之匹配便够了。
    杨夫人走后,各处人员逐渐配齐。郑兴成也是到此时才凑全了自己的下属,尽管有不少都是女子,但郑兴成之前跟梅燕娘等人一起出海经商过,别的女眷如何他不知道,可幽州出来的这群姑娘确实有能耐。
    他郑兴成的手下必须是有本事、有能耐、能说会道之人!
    得意了两天市舶司有了新气象后,郑兴成才想起来要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呈给陛下。
    当初裴杼带着王绰、沈璎他们攻打长安时,郑兴成便发誓要搞出点动静,让陛下知道谁才是他真正的左膀右臂,遂费尽心思才准备了这张图册。
    裴杼拿到手也是一惊,这不是鱼鳞图册吗?应该就是叫这个名字吧?虽然细微处有差别,但本质上就是一个东西,都是地籍管理制度。这幅图册以里为单位,将河北道所有的田产都囊括了进来,甚至连土地的方位、用途都注明了。
    裴杼看得很仔细,许久之后,他才抬起头望向郑兴成,连连夸赞:“多亏你费心了,真没想到你能准备得这样细致,必定花了不少时间吧?”
    这份图册极为详实,超过五十亩以上的田产持有者还记下了姓名,朝廷甚至可以拿着这份图册直接进行征税。
    郑兴成被夸得差点得意忘形,他本来想要直接独占功劳,甚至今儿进宫本就是抱着这样的打算,要不然也不会挑魏平在忙的时候单独进宫。
    可触及陛下信任的目光后,郑兴成忽然反思了一下,他不希望今后自己与陛下因为这点隐瞒而疏远,是以,郑兴成还是解释了一句:“陛下谬赞了,这并非微臣一个人的功劳,魏平、贺朝俞以及河北道诸位官员都出了不少力。倘若没有他们,这图册绝对完成不了。”
    裴杼欣慰不已,难得郑兴成这家伙竟然还肯说实话,他还以为郑兴成要将其他人撇开呢。
    不过他们有这份觉悟倒是挺好,裴杼仍旧夸了郑兴成一番,甚至等魏平忙完了之后还将魏平也叫过来狠狠夸了一遍。
    魏平还是那般处变不惊,他这种默默办事的人很容易被忽略,不比郑兴成那种上蹿下跳的叫人记得深,但裴杼也不想厚此薄彼。王绰江舟他们帮自己打天下的功劳不小,但是魏平这样默默支持他的,也不能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