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山河 - 第115章 京中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一大早李牧就起了床。
    今天的日程安排,时间上有些紧。
    按照大虞律规定,进京述职武將先要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报备,才能够在京中自由活动。
    上午跑完两个衙门了,下午还要去拜访老上司舞阳侯,以酬谢举荐之恩。
    虽然他这个代理参將的位置,因为特殊原因才获得的,但明面上向朝廷举荐他的还是舞阳侯。
    在官场上举荐是大恩,按照潜规则,必须第一时间上门拜访。
    镇远侯府是本家亲戚,可以把拜访时间放在晚上。
    虽然別人不一定在乎这些,但作为当事人必须要懂规矩。
    最重要的人脉关係,必须在第一时间维护,以表明自己的重视態度。
    忙碌不光是第一天,后面连续几天的日程,都是安排满满的。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上司、同僚,都需要他找时间上门拜访。
    按照官场的潜规则,还要根据各自的级別,送上提前准备好的扬州“土特產”
    没有“土特產”,也可以直接送钱。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叫冰炭孝敬。
    属於外官进京必不可少的程序。
    上级官员需要亲自去送,同级或者是层级更低一些的,直接打发人送礼就可以了。
    打点完关係之后,大家才算自己人。
    东西也不是白拿的,收了礼之后。
    往后官场上遇到了一些小问题,能够担待一下的,大家也就帮忙担待了当然,前提是你懂规矩,不能让人家白忙活。
    除了这些人脉外,族中各房的长辈,昔日的同僚都需要走动一想起这些复杂的人际关係,李牧就感觉头大。
    “兰先生,都准备好了没有?”
    李牧关心的问道。
    衙门中从来都是小鬼难缠,这些傢伙要不了命,但是能够噁心人。
    不把关係打点到位,后面办事很容易遇到麻烦。
    “大人,请放心。
    丝绸在京中是硬通货,最受后宅的夫人们喜欢。
    学生派人打听过了,京中的丝绸价格比扬州贵上不少。
    这些丝绸在京中的价值,比通行的冰炭標准更高一些,不会出问题的。”
    兰林杰当即保证道。
    第一次打点关係,最重要的是不出问题。
    虽然他是关係户,一般人不敢找麻烦,但不等於维护上级衙门的关係就不重要了。
    “嗯!
    等本官去报备之后,你立即安排人把东西给送出去。
    一些重要岗位的官员,劳烦兰先生亲自跑一趟,最好是能趁机搭上线。”
    李牧缓缓说道。
    地方军以协餉为主,朝廷的钱粮拨付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何况除了餉银之外,日常的军械补充,也需要上级衙门支持。
    相比一般军队,李牧练兵更加严格,相应的武器装备消耗也略大一些。
    尤其是火药消耗,一年的份额,他才几个月都给用完了。
    前面是靠看平叛的藉口,才从兵部要来了补充。
    隨著局势的稳定,扬州也没有那么多叛军剿灭,再想要获得更多的补给,那就只能走关係了。
    不管怎么说,走关係从朝廷获得补给,总比自己去搞便宜。
    皇宫中。
    “各地述职的官员,都抵达京城没有?“
    天元帝关心的问道。
    按照大虞律,地方官员需要轮流进京述职,
    地方大员进京,不光要匯报过去的工作成果,还要阐述自己未来的施政理念。
    通常这种时候,朝廷会进行一轮人事调整。
    干得不错的提拔调任,成果一般的原级留任,搞出乱子的根据情节轻重问责。
    『陛下,人都已经到齐了。
    这些都是三品以上官员,求见您的摺子。”
    左光恩缓缓回答道。
    没有增添任何多余的话,更没有擅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跟著天元帝多年,他非常清楚自家君主,在这方面有多要强,
    『安排一个时间,你代替朕见一见他们就行了。
    都到了这个时节,京中还没有下雪,怕是不吉之兆。
    光恩,你多帮朕盯著点儿,別让年关上再闹出乱子来。”
    天元帝一脸疲惫的说道。
    入冬之后,他的身体越发糟糕起来,整个人都不想活动。
    正常情况下,接见地方要员的活,都是他亲力亲为。
    现在身体不堪重负,只能交给身边人代劳。
    哪怕知道这么干,会让外界知道他的身体欠佳,天元帝还是没得选择。
    一个勤政的皇帝突然不上朝,又没有纵情声色,那就是明晃晃的告诉外界龙体有恙。
    听到天元帝说不吉之兆,左光恩神色一震。
    今年何止是不吉,简直就是糟糕透顶。
    上半年的天灾人祸也就算了,些许小麻烦动摇不了大虞的根基。
    下半年的京中大爆炸,可是动摇了江山社稷。
    不光带走了一帮重臣,还让皇帝身体遭受重创。
    没有闹出乱子,全靠朝臣应对得力。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朝廷权威未失,依旧掌握著枪桿子。
    在两淮地区的用兵,震慑住了各地的士绅大族,挽回了此前辽东大败的影响。
    封建王朝只要不搞的天怒人怨,朝廷又牢牢掌控著武力,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陛下,咱们可不能听那帮书生忽悠。
    什么不吉之兆,纯粹都是糊弄人的,
    古之明君那么多,也没少遇到天灾,
    天人感应说,就是那帮书生为了推卸责任,故意捣鼓出来的谣言。
    延迟下雪这种事,每隔几年都会发生一次。
    现在还没有下雪,没准明天就降下来了,不会影响农耕的。“
    左光恩当即反驳道。
    管心里信不信,反正嘴上他坚定反对“天人感应说”。
    站在他的立场上,天元帝就是当代尧舜,绝不允许皇帝名声上出现污点。
    明君身边多贤臣。
    他自己就是那个辅佐君主的贤臣,这是原则性问题。
    “这些都不重要,反正朕觉得冬天是越来越冷了。
    尤其是北方各省,发生乾旱的频率,明显增加了许多。
    按照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很容易发生乱子。
    为了大虞的长治久安,我们儘快解决边患问题,
    不奢望把胡人全部干掉,最少要打出二十年的和平!”
    天元帝语气坚定的说道。
    这是他第一次表明立场,要对辽东用兵,在此之前都只是暗示,
    “陛下放心,朝廷已经加大了军事投入。
    前面损失的各营,现在均已经补充完成,还新增了五个营头。
    隨著朝廷財政收入的好转,明年我们能够投入更多的財力在军事上。
    收復辽东,绝对不在话下!”
    左光恩当即表明立场。
    作为宦官,他的行事准则就是:在政治上永远和皇帝保持一致。
    如果政见发生衝突,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准。
    舞阳侯府。
    “听说你小子在扬州搞得不错,御史弹劾的摺子,都快堆了三尺厚。”
    听到舞阳侯的调侃,李牧脸都黑了。
    天地良心,他在扬州確实折腾了几下,但也仅仅只是几下。
    踩线的行为多不胜数,违反大虞律的也不少,但他干的事別人也在干。
    属於法不责眾的那种,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
    偶尔被御史弹劾一下可以理解,毕竟人家乾的就是这活,总得做点儿事。
    弹劾的奏摺堆了三尺厚,这就太过分了,搞得他都像是国之大奸一般。
    “侯爷,您可得帮下官美言几句。
    那帮御史最擅长夸大其词,谁做事他们就弹劾谁。
    在大虞朝没被御史弹劾过的,也就那帮光拿钱不干活的腐儒!”
    李牧当即反驳道。
    作为大虞的忠臣,遭到弹劾觉得是小人作票,同他自已没有任何关係。
    “不错,你还是那么能言善辩,看来参將位置是坐稳了。
    至於御史的弹劾,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必要往心里去,
    真要是有问题,朝廷早就派人调查了。
    你乾的那些事,在朝廷诸公眼中,根本就不是秘密。
    国事艰难,自筹军费也是迫不得已!『
    舞阳侯的话,让李牧安心了不少。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