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109章 赵策英有意建功立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 赵策英有意建功立业!
    西宁州。
    自唃厮啰病逝,传基业于幼子董毡,吐蕃便内乱横生。
    新的首领董毡,实际掌控疆域仅是湟州、廓州、西宁州三州。
    其中,湟州与廓州都临近大周,恐受大周侵袭。
    是以,董毡便以西宁州为大本营,屯兵于此。
    王城。
    一位三十岁左右,头戴红色朝霞冠,上系红抹额,两耳束髻,着灰色衽翻领袍,披灰黄大虫皮,腰系革带,左后腰悬挂短刀的壮汉,端坐王座。
    此人,赫然就是吐蕃名义上的新首领。
    董毡!
    他向下望去。
    此刻,左方席位坐着一位胡子拉碴的绿袍文官。
    董毡出声问道:“不知使者特意来西宁,所谓何事?”
    近来,木征蠢蠢欲动,不断试探,俨然是有意挑战他的威望。
    从兵力上讲,他手握六万可战士卒,木征可战士卒仅是五万左右。
    以他的实力,根本无惧木征。
    不过,实际情况有些不太一样。
    几万士卒的争斗,绝非短时间可分出胜负。
    木征兵驻青唐,典型的易守难攻,周遭也并未有什么强敌。
    而他,东临大周。
    要是真的打起来,木征的五万士卒,可倾巢而动,他的六万士卒,起码得留下一两万防备环伺的大周。
    要是大周不趁机攻打他,那他就无惧木征。
    要是大周趁人之危,联合木征两面夹击,他就处于绝对的劣势。
    也因此,大周一方的态度,非常重要。
    董毡目光炯炯,望向大周来使。
    绿袍官员起身,行了一礼:“本官乃是奉宣抚使诏令而来。”
    “宣抚使?”董毡心头了然。
    拓土七州,拜师百官之首韩章的江子川。
    作为敌人,他知道不少关于江子川的资料。
    二十多岁的三四品大员,妥妥的政坛新星。
    这是一位有资格说话算话的人物。
    大周究竟是否攻打他,就是此人决策。
    “不知江宣抚使,却是何意?”董毡连忙问道。
    以他的处境,要是能与大周保持和平,自然是最好。
    否则,堂堂新任首领,他也不会刻意保持态度摇摆不定。
    “宣抚使希望赞普(首领)派遣一位有资格为吐蕃作决策的人,入熙河路一叙,谈边疆事宜。”使者老老实实答道。
    他特意来一次西宁州,就是为了传达这么一句话。
    “有决策权的人嘛?”
    董毡沉吟起来。
    如今,几方势力的关系相当清晰。
    大周开疆拓土,疆域掌控不久,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
    也因此,大周担心吐蕃部落东进,要维持董毡部落与木征部落的长时间争斗,让木征部落与董毡部落相互牵制,都没有东进的精力。
    除此以外,大周还得防备西夏、辽国。
    董毡部落则是担心大周西进,联合木征部落两面夹击。
    大周与董毡部落,要求都是尽量和平。
    “好。”
    董毡招了招手:“仁多保忠。”
    话音一落,一位魁梧的吐蕃将军走出,单膝下拜。
    仁多保忠,董毡手下第一大将。
    “你与使者一齐去找江宣抚使。”董毡吩咐道。
    既然两方的诉求有一定的重合度,那就可以洽谈。
    否则,长时间常态化的紧张提防,对两方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仁多保忠恭敬点头。
    作为董毡绝对的心腹,首领的偏向究竟是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来人,送使者下去好生休息,不可怠慢。”
    熙州,校场。
    “列阵!”
    “刺!”
    二十三岁的赵策英,一身乌锤甲,长吼一声,枪尖长刺。
    列阵士卒受到鼓舞,长矛应声突刺,脸颊冒汗,眉宇坚毅,不乏精锐风范。
    “刺!”
    五百士卒,长矛再刺。
    “哈!”
    五百人齐吼,引得不少士卒注目。
    团练使顾廷烨举目望去,不免一诧。
    统领五百人,整齐划一,这并不稀奇。
    任何一位将领都有这个水平。
    但,赵策英并不是将领。
    这是受诏入京的宗室,可能是将来的太子。
    更难得的是,赵策英身着铠甲,积极带头,以身作则,而非是简单的发布号令,让士卒练习,而自己休息。
    五位宗室,除了两位下放为县令的宗室不清楚是什么水平,余下三位选择掌握军务的宗室,都是在熙州。
    以顾廷烨的人脉,相互通个气,对比一下,自然知晓谁要好上一些。
    别的不说,单就是以身作则,这一点就并非是其余两位宗室可比。
    余下两位宗室,一位负责押送粮草,一位负责茶马互市的维护。
    说到底,你还真能让那两位亲自搬东西?
    不供起来,就不错了!
    校场上,赵策英注意到了顾廷烨,心头一喜,回首摆摆手:“都歇会儿吧。估摸着等上半个时辰,就得开饭了。”
    言下之意,却是可以休息到开饭。
    士卒相视一笑,尽是善意。
    以赵策英的身份,亲自带头练枪,说是“礼贤下士”,也并不为过。
    主动降低身份,无疑是让人心生好感。
    顾廷烨一望,更是一诧。
    竟然能跟士卒打成一片。
    有意思!
    “顾将军。”赵策英伸手呼唤了一声,大步走了过去。
    顾廷烨一怔,相向走了过去。
    五位宗室,两位下放任职县令,三位掌握军务的分别分属于转运司、提举常平司、熙州团练。
    赵策英归属练兵,首先肯定是找团练使。
    是以,两人已经相识了几天。
    几乎天天都会有交集。
    赵策英性子热情,他顾廷烨自然也得给些回应。
    “赵公子。”两人走近,顾廷烨礼貌的拱了拱手。
    赵策英走上前去,爽朗一笑。
    “顾将军,我二人相识已经有了一段时日。”
    “要不这样,你唤我策英,我唤你仲怀。”赵策英亲近的说道。
    顾廷烨略微迟疑,微微点头。
    五位宗室入熙河考验,可能影响太子人选。
    不过,几司主官,仅是起配合作用,不涉及站队问题。
    “策英。”顾廷烨称呼了一声。
    赵策英大喜,连忙唤道:“仲怀。”
    “不知仲怀可有空闲,一起去吃顿饭?”赵策英殷勤道。
    “如此,就却之不恭。”
    吃一顿饭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顾廷烨出声应下。
    酒楼。
    酒足饭饱,赵策英试探性说道:“仲怀,这练兵之事,未免太过枯燥。”
    “大丈夫统兵,应建功立业啊!”
    顾廷烨一听,了然点头。
    五位宗室,隐形竞争,赵策英这是有意表现一二。
    “这熙州近来无战事。”顾廷烨解释道:“如今,除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吐蕃残留势力组成的土匪须得剿灭,并无其它事宜。”
    “剿匪好,剿匪好啊!”
    “仲怀。”
    赵策英深深一躬,一脸的希冀:“我就想见识见识。”
    顾廷烨一叹,缓缓点头。
    安抚司。
    “哈哈!”
    江昭温和一笑,向着一位青年迎了上去。
    “师茂兄,六年未见啊!”
    “子川。”韩嘉彦一脸兴奋,大步上前。
    韩章之子韩嘉彦,正式抵达熙河路,任职提举常平司主事!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