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山道人,绝不倒斗 - 第347章 廉贞火星,拜神拜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7章 廉贞火星,拜神拜庙
    “怎么样,我说带你来这老君山要子,没骗人吧?”
    听得陈阳此言,苗月儿报之以明媚笑容。
    山脚下,微风吹拂著衣摆,陈阳望著上方於云烟中若隱若现的宫观,说道:“老君山是伏牛山的主脉,若有什么灵根孕育,也只会在这山上。”
    这次前来,他並非孤身一人,还带上了苗月儿、徐弘远、绿萝等三人,先前便应承过要一起前来老君山游览,结果因为九尾老太的事而错过,眼下又有了机会,自然要履行承诺。天天闷在道场中修行也是无趣,出来走一走,既能长长见识、同时也可散心,何乐而不为?
    老独眼是本地人,对於这老君山已十分熟悉,因此便留在抱续山內看门,也方便跟进寨子改建的诸多事宜。
    虽说此行主要是寻找炼製丹药的材料,但与游玩也並不衝突,原因简单,凡是钟灵毓秀的宝物,所居之处也必然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也即藏风聚气的福地,似此等地界,往往风景独好,几乎不可能是什么险恶所在。
    眾人一边登山,陈阳一边推测道,“你们看,这老君庙所在山峰,是个廉贞火星,貌如火焰,头面尖锐,枝脚伸展,在高山如烈焰烧天。其头尖稍偏,形体耸拔上腾而又明净秀美,虽是吉星,常人居之仍军贼凶危。”
    听陈阳如此说,苗月儿好奇问道:“听上去倒不是个吉利所在,那为何宫观会落於那里?”
    陈阳看向徐弘远,徐弘远会意,出言解释道:“《撼龙经》上说:火星少结,结亦不善,未经剥换,崖石鳞,斜破碎,近则以煞论,利於寺观佛道居之。若是修身养性的居士住在这,自然是清贵多寿,有庙宇僧道镇住煞气,便能逢凶化吉。如若不然,要么此地出武將、军师,要么便是强梁、盗匪。”
    “说得不错。”陈阳点头道,“所以,老君庙坐落於那里,其实和咱们在抱续山的山寨安身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镇住地煞,避免生出盗匪。可见当时將宫观选於彼处的,眼光也算独到。”
    苗月儿这趟出来云游,心情极好,闻言笑著调侃道:“瞧师兄这话说的,那些土匪强盗又不是庄稼,会从地里生出来。”
    “土匪虽不会从地里生出来,但凶恶之人与险要之地天性相近,冥冥之中便会互相吸引。廉贞火星,因其地形大多险要,正是最容易出山大王的地方,必要以庙观的祥和之气调理。如今你看这山峰经过多年沉淀,凶煞已基本化去,反而云雾縹緲、极有仙味。”
    陈阳说道,“所以,来到这里,怎能不去彼处上上香,感受一番?”
    苗月儿已然很了解陈阳,捂著嘴轻笑:“只怕没那么简单,师兄这么一番长篇大论,
    从来不离铁顶老君庙,只怕不光是去那上香,还想去那里找找线索吧?”
    “正如你所言。”陈阳坦然地答道:“依著我看,这老君山上形势最好的便是同属这宫观的玉皇顶,除此外,其余地方几无孕育天材地宝的可能。”
    陈阳的语气很是自信,而周围眾人深知他的本领,自然也不疑有他,
    徐弘远知晓绿萝如今大病初癒,害怕她登山之时体力不支,便问道:“绿萝姐怎么看?”
    今日绿萝与苗月儿都穿著一身淡雅朴素的紫绿色袄裙,显出二人修长窈窕的身姿,温柔地道:“便是没有宝贝,那地方景色如此之好,也该上去看看,去庙里上一烂香。公子不用担心我,我没事的。”
    “又来了。”徐弘远无奈道:“我早已不是什么公子了,说了多少次,你我只以姐弟相称就是了。”
    绿萝笑道:“叫了这许多年,一时半会怎改得过来?”
    说说笑笑,考虑到绿萝的身子骨还弱,眾人便一路缓行,虽然老君山並不高,却也临近响午才得以来到山门外。铁顶之名,源自於老君庙的铁橡铁瓦,整个宫观范围囊括了中天门、金顶、老君庙、南天门、玉皇顶以及马鬃岭等多处,其中玉皇顶又是整座老君山的最高处。
    来到高处,只发现仿佛处处都有清泉从山石下流淌而出,山林之间至少隱藏有十余条瀑布,建筑古朴大气,照陈阳来看,似是仿照汉时的风格修建而成。此时此刻,在此可静听上方珍珠滩流下的清泉,水声在涧谷间迴荡,清脆悦耳。
    “这地方的景致確实秀丽。”苗月儿欣赏了一会,道:“都说江南水乡风景好,照我看,以中土之广博,无论南北都有数之不尽的好景色。”
    老君庙內如今只余下十余个道士,各有事务在身,所以此处並不像其余香火鼎盛的宫观,没有信眾及知客引导,陈阳一行便自行入內,一直到了灵官殿外,才有打扮朴素的道人迎上前,询问眾人来歷。
    徐弘远上前与其接洽交谈,陈阳则抬头观察起这灵官殿,只见其重檐高脊,是传统的三进式院落架构,院中立著的青石照壁,正面有九龙浮雕,背面雕刻文字“仰启神威豁落將,都天纠察大灵官”。
    可见作为玄门第一护法神,无论在大江南北,王灵官都是极有排面的神灵。
    徐弘远这时回返至陈阳身边,小声道“师父,我已经与这位道长说好了,我们可以自行游览上香。”
    按理来说,生客来访,自然是要有人出面接待为妙。
    只是陈阳等人衣著考究兼出手大方,再加上徐弘远的说辞,这才能自行走走看看。
    今日为图方便,几人都是便装打扮,陈阳也並未著道袍,等待徐弘远从道人那取来购置的香烛,便继续结伴往灵官殿內走去,只见楹联上写有:
    “玉枢掌护诸天,一鞭神力邪魔镇。火府心怀大地,三眼垂光社稷安。”
    进入了殿內,绿萝与苗月儿跑去上香,徐弘远在旁帮忙提著东西,陈阳仍是四处打量,心道可惜此地香火不盛,令这灵官殿內的金身也显得暗淡无光,灵性涣散,想著:“若没有香火愿力,即便塑造了金身,也难保真灵不散,这老君庙里供奉的王灵官,
    成色明显比天师府差了太多。”
    那尊立於台上的神將,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一手执金印,一手执鞭。
    前额处生著的一只金晴虽然鲜明,在陈阳眼中却少了些生气,显得外强中乾。
    玄门的宫观之中,王灵官所在的灵官殿往往乃是第一关,民间流传有“上山不上山,
    先拜王灵官”的俗语,盖因其额上火眼金晴,能辨识真偽,察看善恶。
    都说孙猴子在八卦炉中被炼出了火眼金晴,其实这门神通不止齐天大圣拥有,第一个被火烧出这神通的,反倒是这王灵官。
    其虽为玄门天师萨守坚真人的弟子,一开始却是这位天师的冤家对头,本是湘阴的城隍地,原名『王恶』,虽然灵验,却要当地百姓以童男童女供奉。萨天师路过之时,因不忿其如此行径,便施法烧了他的庙宇,將其收在了身边。
    由此可见,其实玄门四大天师,其实並无一人是宅心仁厚之辈,伐山破庙、治邪除票,个顶个的杀伐果断。
    王恶隨同萨天师十二年,见其功崇德鉅,最终真心归顺,拜萨天师为师,得传其道符秘象,萨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恶为王善,並且奏告天庭,录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领雷部三十六员正將。
    可见,这王灵官其实也是萨天师收服而来,与陈阳的袖中青龙、白虎有异曲同工之妙。
    眼前坐镇在这座大殿的神像里,寄宿的也只是王灵官的一道分灵。
    如今,这座王灵官的金身塑像上,分灵已十分微弱,通身上下也就这只金晴还略有神力,在苗月儿与绿萝二女焚香祷告的时候,这只神目已自发地闪烁起来,甄別善恶,並被在场身怀法力的几人所感知,
    几人潜心修炼了一段时日,在抱续山上又斋戒了好些天,自然都是一身清和之气,不会引得灵官显威、伏魔除恶。
    其实,陈阳也很怀疑若真有恶人上门,灵官像是否还能做出些应对。
    毕竟就连主管这灵官殿的道人,也已没有了正儿八经的修为。
    “.—罢了,相逢便是有缘,总不能坐观此处道场没落。”
    嘆了口气,陈阳並未如其余几人那般上前大礼拜见,而是等到眾人起身后,大步流星地走到那座灵官像前,抬头仰视著这位尊神的面容,以重瞳法眼运起两道精光,交匯在灵官像前额的竖眼位置,將其点亮。
    受了他这一点化,灵官像当即便有不同,只见额前神目璨璨,样貌威严之余,更多添了一丝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內中暗藏的灵光仿佛被重新点燃,通身焕发出与先前截然不同的气势,如同瞬间鲜活过来一般。
    陈阳走后,本在殿外洒扫的道人进来查探,见到殿內王灵官像似乎与先前大有不同,
    却说不上来具体不同在何处,正疑惑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闷雷般的声响:
    “小道士,你且过来,我说与你听,方才来的那几人里头,有一个是有真修为在身的人物。你灵醒些,速速去与你师父稟告,万万不可怠慢了他。”
    道人一惊,手中的扫帚掉落在地,瑟瑟缩缩地问道:“可是灵官爷爷显灵?我只在幼时听你开口说过话,算算日子,如今已有近二十余年了。”
    “唉,我虽庙食此处,连著这些年来却没什么供奉,平日里浑浑噩噩,能够保留些神智已是不易。今日若不是那人以法力点化,只怕还是懵懂。此人年纪虽轻,道行却深,法力路数是我玄门一脉,如今这老君庙的传承几近断绝,想重振声势、保住道统,正要藉助此人之能,你万万不可懈怠!切记,切记!”
    见王灵官说得严重,道人也就顾不得手上的失误,匆匆出了个门去。
    此刻陈阳等人尚在中天门处的一株老树下方,这一株参天古木为五角枫,酷似猿人扬臂挥舞,故而得了个“树猿迎客”的雅名。
    道人路过陈阳身边,十分郑重地对陈阳弯腰行了一礼,陈阳则报之以微笑。
    其余几人虽觉得不解,却也没有多言,灵官殿这位道人小步从陈阳身前退下,迅速赶往了老君山正顶大殿,跑得气喘吁吁。
    此殿坐落於老君山正顶,亮宝台、玉皇顶双峰对峙,中留一门叫南天门,门內平台,
    前建老君殿,后盖藏经楼。原建筑始於北魏,歷代重修,唐时尉迟敬德便曾监工重修一次。
    彼时,正有一名老態龙钟的青衣老道於殿內蒲团上闭目养神。
    此人年岁已然不小,鬚髮皆白,面上生有些许皱褶,只一身气机还算强健,他便是老君庙的观主,道號明德。
    明德老道听完灵官殿道人的讲述后,惊讶地道:“已多年未曾有玄门高人拜山,今日竟有此事?”
    也怪不得他惊讶,虽说这老君山相传为老子归隱之地,但道祖他老人家神龙见首不见尾,便是至圣先师孔子也曾直言难以看透,至於其西出函谷之后归隱於何地,至今未有定论,老君山也不过是较有可能的一处地方。
    相比之其他传承悠久的门派,其实铁顶老君庙的底蕴根基都不算深厚,传承也与老子本人关係不大,甚至於老子这道祖的身份,都是后来人安上的,当年老祖天师是否真是从老子手中得授道法,真相无人知晓。
    虽然名声很响,但是这天下间叫老君庙的,乃至於老子修道之所在,其实並不止他景室山一家。
    本想著就此泯然眾人,绝了道统,没想到今日毫无徵兆地,却有真正高人上门拜访,
    莫非真有否极泰来这么一回事?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总算法脉不会断绝在我老道手上。”
    想到这,明德老道不禁激动了起来,他颤颤巍巍从蒲团上站起,见腿脚有些不稳,便对灵官殿道人说:“你快扶著我,咱们这就去拜会那位高真。”
    灵官殿道人忙依言照做,“师父,你慢些,仔细摔著。”
    山路上,苍老声音正越行越远,“不妨事,摔也就摔了,可別走慢了,错过了那位高真!”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