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山道人,绝不倒斗 - 第514章 九嵕山,断涇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4章 九嵕山,断涇谷
    陈阳从怀中取出一张舆图,上头描绘的正是驪山附近的地势,隨即以笔蘸墨在其上勾勒,从驪山开始,一直延伸至青藤关,轮廓恰似一条张牙舞爪的墨龙,东、西绣岭是龙角,青藤关则是龙尾。
    “整个地宫便沿线建立在这龙脉上”陈阳又提起笔,在墨龙身体的三分之一处画了个圈,“这里十有八九便是那地宫核心,也即是祖龙棺所在不仅驪山的形势是四象腾龙,这一整段龙脉同样如此,或可称之为大四象腾龙局,核心要害正是龙心。所以从此处切入,十有八九可直通主墓室。”
    倒斗的最上乘手法,便是避开周边一切弯弯绕绕、机关险阻,以没有丝毫偏移的角度直切墓室。陈阳如今虽然人在地上,却能看穿祖龙陵的布局,正是观星寻龙已经大成的表现。
    若是编撰《撼龙经》的杨公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用於指点墓葬之法的风水秘术却是这样被人利用,也不知到底会作何感想。
    “这就是祖龙陵的走势”苗月儿看向地上那张舆图,只见九山恰好距离那圈不远,“这可不是巧了,两件事恰好一起办了。”
    “那么,事不宜迟。”张玉琪建议道,“咱们这就动身去九峻山吧。”
    陈阳的灵光一现,令他得以找到了突破口,此刻距离定好的日子才只过去半日,也是多亏了知晓驪山与青藤关这一首一尾,他才能快速揣摩出其中的奥妙。若此次的定位確实精准,可令他们直抵地宫核心,不知能为眾人省却多少麻烦事。
    自山顶处,三人各自驾起遁光,大半个时辰的功夫,已经来到九峻山的上空。
    九山这个名字,或许世人有些陌生,但若是说起其另外一个名號,那便是鼎鼎有名,堪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昭陵,也就是太宗皇帝的葬身之所,正位於此地附近,
    歷朝歷代各有太宗,但若单单只提起这两字,而不在前头冠之以朝代,世人第一个想到的大都是这位唐太宗。青莲居士曾於此地留有诗篇,言“九峻何崔巍,秦汉陵闕摧。唯见松柏路,苍苍暮云归。”
    因山体由九道梁组成,呈“九峰拱卫”之势,故而得名“九山”。从上往下看,
    只见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松柏青青间杂古槐、櫟树,山腰以上有许多野生草药,粗略一看,就有黄芪、柴胡、石斛等等。
    太宗皇帝的昭陵便是依九山主峰而建,也是中原第一座凿山为陵的帝王陵墓,整个陵园共占地三十万亩,附近陪葬有无数功臣墓,譬如魏微墓、徐懋功墓。於昭陵以北司马门內,还有著六块活灵活现的战马浮雕石刻,也即是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一一“拳毛”、“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驃”、“青雅”、“颯露紫”。
    眾人自空中落下,只匆匆扫了一眼昭陵,並无心去仔细观赏彼处,直往山脚下陵邑附近走去。
    “太宗皇帝恐怕没想到,这九山埋的可能不止是他老李家的帝王。”
    陈阳边走边道,“这地方的形势也极不错,可称之为九星拱月,想来当初选址的也是个能人,却不知下方龙脉气运已被盛唐半道而衰,国都六陷、天子九迁,藩镇四起作乱,国运如此,未必与之无关。”
    “这个谁又能说得清”张玉琪答道:“我向来觉得,运势之说太过虚无縹緲,其实死后有灵、能庇护后人的,从来也只有少数,绝大多数人不过是秉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道理。我是觉著活人做什么,比死人葬在哪要重要得多。”
    “你说得对。”陈阳说道:“道理確实是这么个道理。”
    九山附近的村镇已经稀少,早不復昔日盛唐繁华,而马庆所说的地方也极好辨別,
    这附近有且仅有一片好草场,正是马家所有。水草丰茂,从西边贩来的好马都在这里养著,待得肥体壮后再高价出手。
    世代经营著商队生意,令马家积累了些財富,位於草场附近的庄子修建得很是气派,
    光围墙就有两三丈高。一眼看去,竟数不清里头究竟有几间屋子,俱都是上好的青砖灰瓦房。
    外表虽繁华气派,实情如何却只有户主自己知道。庄子里住的不仅只有马家人,还有商队其他人的妻儿老小,上下无数张嘴都靠著主家过活。
    如今各家的顶樑柱都在那场冒险中损失殆尽,家道中落已几乎是可以料见的事。虽然没有得到確切消息,但见商队眾人久久没有回返,其家眷也都有了心理准备,即便是大白天的,也將庄子大门紧紧闭著,內中几乎没有声响。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马家既然是这里的地头蛇,此番或许能用到他们。”陈阳说道:“至少也能问问周边的情况,比我们自己去找要方便得多。”
    “我知道。”张玉琪在旁笑著道:“这自然就是望闻问切中的“问”了。”
    “我这派之前就常用这法子,毕竟风水秘术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如今虽有了《撼龙经》,但这看家本领同样不能忘。”
    陈阳上前叩响门扉:“观星寻龙,望闻问切,正是两手都要抓,相辅相成。”
    门敲了许久后,半天才有人回应,只见那涂著桐油的厚实门板略微开启一道缝隙,从中探出个白髮苍苍的脑袋,上下打量了一番陈阳三人,面露警惕:“三位不知有何贵干?”
    “老人家。”陈阳对其施了个礼:“在下道號宗光,乃是云游之人,前不久受马东家所託,要將一物代为转交给马夫人,烦请老人家代为通传。”
    “你有东家的消息?”
    听到这里,老人面色一喜,面上皱纹也淡了几分,赶忙招呼陈阳等人进门,一边端上热茶热水,一边让人去传口信。
    片刻功夫,一个衣著朴素、年约三十许的妇人就匆匆赶来。
    虽只略施粉黛,倒也十分动人。只见其双眉修长入鬢,色如远山含黛,眉峰微扬似剑锋,不画时亦显英气,颧骨略高,下頜线条如刀削,鼻樑挺直若悬胆,唇薄而色淡。外罩鸦青色素缎比甲,襟缘以银线绣缠枝莲纹,內中衬以月白交领袄。
    这位自然便是马庆的结髮妻子,样貌端丽之余又有几分英气,想来也是位女中豪杰只是隱有忧色。
    见到陈阳等人后,她先是福了一福,接著急忙问道:“敢问宗光道长,我夫君如今在何处,为何许久没有音讯?”
    “-我前些日子刚从崑崙回来,马兄与其一眾兄弟说是也要去崑崙山里探索,如今具体怎样,我亦不知。”
    到头来,想著至少要给別人留个念想,陈阳还是没有告知马夫人实情,“或许再过不久,他们便会回来吧这里有一颗墨玉夜明珠,乃是马兄托我代为转交之物,他再三嘱託,要我亲手交到夫人手中。”
    言罢,便將那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取出,没有半点留恋之色地交到马夫人的手里。
    这位马夫人也曾跟过马庆出外行商,並非是没见过世面的深闺妇人,她一看到墨玉夜明珠,便已知道此物的价值,又见陈阳衣著虽然朴素,却能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將宝物完好无损地交到自己手里,可见是个诚信之人。
    虽然只见珠子不见人,不免令她有些不安,但时隔许久,终於听到了关於自己丈夫的消息,还是令她稍稍鬆了口气,郑重其事地將夜明珠收好后,便派人前去准备宴席、好生招待,来答谢陈阳这一路上的辛苦。
    其实从驪山到九峻山,不过只了小半天的功夫,陈阳眼下也没有什么心思蹭吃蹭喝,便婉拒了对方的盛情,问道:
    “我平日里喜好游山玩水,遍访名胜古蹟,是个坐不住的人。如今东西已经带到,不日便要启程,就不多叻扰了。只是有几句话问问夫人,如今九山各处的陵园我已经看了个遍,仍是意犹未尽。马家久居於这九山附近,不知周围除却几处陵园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值得观赏的好去处?”
    “这个嘛———”马夫人细细思考了一番,答道:“我近来极少出门,不过成亲前倒是常去烟霞镇观光,彼处风景甚是不错,道长可以去那里看看。”
    “我记下了。”陈阳又问道,“那除却这烟霞镇以外,周围还有没有什么其他较为特別的地方?便是稍微危险些也不打紧,有歷史典故那就更好了。”
    马夫人如今所有心思都牵掛在音讯全无的丈夫身上,哪里还顾及得上什么吃喝玩乐之类的事。
    只是陈阳毕竟远来,又对她马家上下有恩,不能怠慢,所以强打起精神又细细地想了想。
    “那就只有断涇谷了,传闻当年祖龙东巡之时,曾驻九山,欲欲仿周天子“背山面水”之制建陵。
    其丞相李斯观此地涇水环后、渭水绕前,力諫曰:涇水后割如断龙刀,渭水前缠似绞王索,此乃绝户地,葬之则国祚不永!
    於是祖龙怒斥李斯妄言,谁知当夜雷雨交加,有一赤色陨石坠於涇河之畔,石上刻著“祖龙死而地分”。李斯命百匠將陨石熔铸成一块石碑,碑文改刻“大秦永昌”四字,
    並下令將残碑藏於水底,后来改为在驪山处修建祖龙陵寢。秦亡之后,楚霸王的部將英布行军至此,见得此碑,便以楚戟將其劈开,传闻碑裂处涌黑血三日不止,此后每逢乾旱之时,断碑有时便会露出一截浮於水上。
    今年恰好缺少雨水,道长此时去,或许可见到那断碑的模样。”
    陈阳闻听之后,眼神闪烁了片刻,心道自己要打听的消息正是这个,且不提传言是真是假,单单那“涇水后割如断龙刀”的话,就是深通风水之人才能说出的。
    这九山虽拥有“九星拱月,独王称雄”的顶级格局,但涇水从山后环绕而过形成“后割”之势,正是不吉。於寻龙术里,水脉穿背会切断龙脉气运,但这一点美中不足,用“绝户地”来形容也有些太危言耸听。李斯应当也是精通阴阳风水之人,怎会看不出此地是“帝业可成,难保永续”。
    在陈阳看来,这故事的真相只怕还与传闻有些出入,其中另有隱情。
    明面上,祖龙听信了李斯的諫言,另选一处作为陵寢所在,实际却將地宫一直修建到了这九山下,那块石碑或许便是李斯用以弥补这九星拱月不足之处的手段。
    从驪山四象腾龙,再到九山九星拱月,还有那青藤关那等四山夹道的险要之地,整个关中形胜之处,几乎大半都被囊括。当时,英布之所以將那断涇谷的石碑斩断,恐怕也是知晓了些什么·
    思索到这,陈阳便不打算继续久留,起身衝著马夫人告辞之后,便带著苗月儿与张玉琪一齐去往那断涇谷所在之处。
    断涇谷正是在九峻山西麓,涇河於此急转调头,河道深切山体,形成数百尺几近垂直的断崖。於弯道中心处,隱隱有个墨黑色的漩涡,其中露出一小块黑岩,上头依稀有著字跡,只是年头太久早已辨认不出。
    “那块石头,想来就是传闻中的断碑了。”
    陈阳心道:“没想到河南大旱,影响倒是如此深远,连带著这块东西也露了出来“
    光一块石碑,应当是无法补足这九星拱月局的缺陷,想来其下还另有布置这么看来,
    是又要下水了。”
    这一次,陈阳吸取了当时的教训,知晓秦属水德,祖龙陵必然与水有著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出门特地没有忘记带上避水游龙甲,如今果然派上了用场。他也不避讳什么,直接在河边將这东西换上后跃入水中,往断碑所在之处游去。
    好在如今水浅,水流並不算湍急,而有著避水游龙甲的助力,陈阳在水中自如穿梭便如同一尾灵鱼。
    很快,他便来到了那断碑附近,见到河底之中果然暗藏有十二尊青铜人像,个个足踏玄武,手托山形玉璧,面朝著河道作镇压状。
    “是镇水金人———”陈阳双眼一眯,“不出所料,除却断碑与金人外应当还有整个阵势,为的正是克服涇河后割的不足。”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