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山道人,绝不倒斗 - 第539章 玄黄古玉,碧海青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9章 玄黄古玉,碧海青莲
    鲁矩先说道:“既然他身上没有出现羽化,那么,这肉身所用的不死药大概就不是扶桑神树的叶片。”
    “此言有理。”孟横秋在旁道:“既然海外共有蓬莱、瀛洲、方丈这三座仙山,不死神药肯定不会只有一种。”
    苗月儿放出涅蛊,绕著肉身转了一圈,对眾人道:“除却人鱼膏焚烧后的香味外,
    涅蛊並未从这具肉身上找到其他味道。”
    “但凡是异草灵植,食用之后大多会出现些异状,警如体生异香,又或者有部分肉体出现变化。”张玉琪道:“就比如那助武王伐紂的雷震子,就是吃了两枚仙杏,结果好端端一个面如桃蕊的英俊少年,变成了面如青靛,发似硃砂,眼晴暴湛,牙齿横生,身长二丈的怪人。后世的雷公形象,也大多脱胎於此。”
    “怎么?”徐弘远惊讶道:“雷震子竟然真有其人吗?我还道他是个话本小说里杜撰出来的人物。”
    “你才是话本小说里杜撰出来的人呢。”张玉琪没好气道:“人可是货真价实的雷部正神,在武王伐紂时与殷郊立有大功,乃是姜太公的左膀右臂—“”
    见话题被扯得越来越远,陈阳出言道:“玄门眾神数量浩繁如天上繁星,且同一个神灵往往有不同称谓、不同职衔,弘远一时不知也是难免,你不要见怪既然体表没生出异相,那么护佑这具肉身的不死神药,多半不是用於服下的。我搬山派中有记载,不死神药多以丹药、饰物的形象出现,所以又可称为“丹珠”,你们不妨看看其身上佩戴的事物有何玄奇。”
    为了儘快恢復双眼的法力,陈阳暂时不便动用重瞳法眼,但他身为当今搬山道人中的依者,所依靠的又岂止是这一样神通?经过他一番提点,苗月儿果然发现了端倪。
    “大概·—是这东西。”
    忽闪忽闪,犹如夜空中的萤火虫,但散发出的光芒却比普通萤火虫耀眼数倍,涅蛊轻盈地落下,趴在了这肉身所系腰带的中央,一块玄黄色玉石的表面。此物玉质如玄铁般冷冽,表面浮现著细微的金色纹路,仔细瞧去,有些像是《河图》《洛书》交织,玉心处还包裹有一滴玄黄之色的玉髓,隱隱散发著微弱光芒。
    大概是因为先前去过崑崙,见过了太多玉石造物的缘故,陈阳一行都下意识忽略了这块玉,唯有涅蛊凭藉著其本能落在了表面,这才发现了其不凡。张玉琪静静观察片刻,
    以一种不確定的语气道:“这个大概或许是玄黄玉?”
    “大概或许是什么意思?”陈阳问道:“还有,你说的玄黄玉,可是上古大禹治水时,用来镇压相柳的玄黄玉?”
    “不错,就是那东西。”张玉琪微微起眉头,“传闻佩此玉者,肉身不腐,魂魄不散,其內玉髓更可点化一切凡铁为神兵,若是將其饮下,则可晓阴阳、窥天机。自从相柳被诛杀后,在镇压其的高台上就曾有过这么一块玉石,后来去向不明。有记载称,此物乃是取自方丈山巔的云海,为地脉灵气与天地精华交匯而成的灵物—但我也只是听说,从未亲眼见过,因此不能確定。”
    “既然连你也没有见过,那么这东西十之八九便是真货。”
    作为天师之女的张玉琪打小便见识过无数奇珍,唯有她没见过的,才可称得上真正罕见的异宝。
    陈阳看向那块玄黄古玉,越看越觉得其极为不凡,不禁纳闷自己先前怎么走了眼,没有注意到此物一一或许是神物自晦,才令他初见时將其忽略。毕竟这玉石乍看上去不温不火,与其他通灵古玉相差不大,结果后劲如此之强。
    带著这具肉身到处跑不大方便,既然这玄黄玉是镶嵌在腰带上,不如直接將其取下———·陈阳如是想道,於是对苗月儿道:“那就让涅蛊將这玄黄玉摘下吧。”
    “嗯。”
    苗月儿点点头,將双眼闭上,修长睫毛因此微微颤动,借著与涅蛊的心神相通,催使这小东西伸出一对寒光闪闪的镰足,围著玄黄玉周边好一阵捣鼓,將其撬得鬆动后,转而用腹下三对虫足將其抱起,飞回苗月儿的掌上。
    玄黄玉离体之后,那具肉身仍保持著原本的姿態,给人的感觉却与先前大不相同,隱隱散发出一阵腐朽气息。
    这时,孟横秋忽然鼻子一抽,重重地打了个喷嚏。伴隨著巨大的声响,一阵微风向前吹去,在掠过那具肉身时,將其外表及鬚髮一齐化作飞灰,原地只留下包裹著森白骸骨的钧玄朝服。
    “!?”
    看到这杰作,孟横秋瞪大双眼,揉了揉鼻子,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这·我一个喷嚏何时有这般的威力了?”
    “大约是因为失去了这玄黄玉后,其无法再维持不坏之身,反倒加速腐朽。虽然外表保持得完好,实际內中早已坏去。”陈阳说道:“这事也算是常见如今玄黄古玉与龙雀火珠已经入手,若是三座仙山分別对应著三种不死神物的话,眼下就还剩最后一种。”
    “龙雀可以控制那些铜俑,而这玄黄玉应当也有用途,再將剩下的那东西也给找到,
    或许就可趁机掌握这座天宫——咱们这一趟,也就算是大功告成。”
    於这不见天日的地方,实在难以直观感受到岁月流逝,但从眾人所消耗的物资来看,
    进入这地下天宫至少已有七日,或许更久。
    想到这,多少冲淡了一路行来的疲惫,也令那几位墨家游侠没有白白牺牲,
    “虽说咱们在这天宫里头转了许久,但实际一直是在入口附近打转,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深入。”陈阳说道:“被咱们探明的区域,或许占不到天宫的五分之一-只是因为进来的地方属於要害,这才能够找到这两样不死神物。依著我看,剩余的第三件,理当不会距离太远,应该还是在这附近。”
    “话说得在理,但现在线索还是断了。”
    张玉琪將髮髻散开,一边重新整理,一边道:“若是就这样大海捞针,且不提要多久,也难免有所疏漏。”
    她这番话多少显得有些泼冷水,但也很实际。
    外界宫殿群层层叠叠,每一座的外观都十分类似,於上下前后左右都有分布。在错落有致之余,还隱隱按著某种特殊的规律排列,行走於其中极易失去方向感。
    若非几人都有標记的手段,说不定就会陷入鬼打墙般的困境,不找出个大概的区域,
    摸排起来的確不易。
    话虽如此,但如今仅差这临门一脚,自是不能因为艰险而放弃。
    眾人略作休憩,用了些乾粮、清水,在恢復了些精神后,又重新踏上征程。
    离开了这处寢殿后,苗月儿一边亦步亦趋地跟在陈阳身后,一边又与张玉琪好奇地打量看玄黄古玉,不时摩看其上纹路。
    走了几步后,这两人忽然发现了什么,在后方叫道:“先別急著走,等等!”
    陈阳不明所以地停下脚步,回过头来,只见二人將玄黄古玉高高举起,朝著各个方向转动,隨即惊喜地叫道:“果然是这样。”
    “到底怎么了?”
    见陈阳发问,苗月儿快走几步来到陈阳跟前,献宝似地將玄黄古玉递到前者面前,喜滋滋地道:“师兄,你瞧。”
    陈阳低头看去,虽说此刻他双眼的法力还未完全恢復,但即便不用重瞳法眼,他也能看出这玄黄古玉中心处的玉髓,正散发著比在寢殿中更强的灵光,就像是对於什么东西有所感应一样。
    “还不止这样,你再看。”
    苗月儿在陈阳面前演示起来,她將玄黄古玉举起,又朝向另外一个方向,只见玉髓处的光芒顿时黯淡了下来,重新转回原来的朝向后,又再度得以恢復。
    如是这般多番尝试,在明暗交替之中,倒是成功地试出了会令玉髓有著最强反应的那一个方向。
    “师兄,玉琪姐姐说此物乃是地脉灵气与天地精华的结晶,因此可用来探测灵脉的走势,此物所指引的方向,很有可能便是这天宫的核心所在。”苗月儿兴奋地道:“反正我们目前也不知该往何处去寻,不如便先沿著这玄黄玉的指引走一走,你看如何?”
    陈阳沉吟片刻,看向一边的鲁矩、孟横秋、赵岳等人,后者相互对视一眼,並没有提出反对:“如此,倒也算是一个办法。”
    “好。”陈阳很快便做出了决断,“那么,就顺著这玄黄古玉的指引前行吧。师妹此物暂且由你掌管,那便由你走到前头带路。”
    “好嘞。”
    苗月儿高兴的应了一声,也不推辞,大大方方地就牵著张玉琪一起走到了队伍的前列,带领著眾人前进。
    有了方向后,前进的速度果然大不一样,顺著玄黄古玉的指引一路向前,沿途虽有铜俑阻拦,却都被陈阳以龙雀头颅轻易化解。只需將这玩意提起稍稍催动,便能令那些铜俑乖乖地退下,视若不见地放陈阳一行通过,
    可见,这东西连同其內的残魂,便是这天宫里一眾铜俑的最高位,想必就是那作为支撑的十二柱参天金人,也一样会被干涉、掌控。
    走了不长不短的一段路途,最终,在一座外表寻常的宫殿前停下了脚步。此时此刻,
    苗月儿手中的玄黄古玉已然光华大作,在其內玉髓的照耀下,灯笼般散发著亮光。
    玄黄古玉、龙雀火珠,都是从这貌不惊人的寻常殿宇之中发现。这些外观相似的宫室,在天宫中恐怕有数千间之多,只在其中夹杂著较为特殊的那么几间,却足以影响整个天宫的局势。
    反倒是那些看似高大、不同寻常的大殿,实际並非什么很重要的地方。
    看似寻常,实际內中却並不寻常,果不其然,当几人推开这座宫殿的大门时,迎面而来的,则是许久未见、略带著一丝湿气的新鲜空气,令人身心俱爽。
    波光粼粼,清水潺潺,这殿內藏著的赫然是一口清澈的荷池,池內只盛开有一朵碗口大的莲,青白分明。
    其莲叶如碧玉雕成,茎如水晶通透,瓣层叠九重,其色宛若流转的月华。莲池內流淌的也是真正的水,而並非汞液。
    在见到这小而秀丽的莲池后,眾人紧绷的精神,也为此稍稍放缓。
    “玉琪道友。”陈阳转身询问:“你见多识广,对於这世间灵物更是如数家珍。咱们之中,也属你对那海外三山的传说最为熟悉。你可知道这朵一看极不凡的莲,究竟是个什么来歷?”
    张玉琪托著下巴,皱著眉,对那朵莲端详了半天,最终摇了摇头:“这我实在没什么头绪。”
    陈阳有些失望,而鲁矩却在此刻与孟横秋互视一眼,向前道:“道兄,我或许知道这东西的来歷。”
    “哦?”陈阳略有些意外,立马追问道:“还请矩子细细说来。”
    “现如今,我墨家的总部设在即墨,此地位於齐鲁海滨,时常有海商在此往来,其中不乏佛朗机人等一眾西夷。在这些人之中,流传著这么一个传说。”鲁矩道:“相传,每逢晴朗的满月之夜,东海上有时便会有莲於月下盛开,此物又被称作是『碧海青冥莲”。相传这莲每百年绽放一次,盛开时海面会升起霞光万道,並有群鯨爭相朝拜。”
    “这在日出之前便会凋谢,而只要能够在此之前,得到其瓣上的一滴露水服下,
    便可避水而居、呼吸如常,甚至还能返老还童。”
    这样的传说,自然只有生活在东海之滨的人才有所耳闻。信州龙虎山毕竟位於內陆,
    张玉琪对此不知也是难免。
    “你是说这莲或许便是那东海深处的碧海青冥莲?”陈阳眉头轻轻皱起,“可如今並非满月,这却已经开了至於那霞光万道与群鯨朝拜,眼下实现不了,也难以知其真假。”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