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我追杀的明明是轻巡,怎么变成了战列舰?
1915年,9月4日,下午3时。
在后方梅梅尔港的海军临时指挥所内,鲁路修帮着希佩尔中将和舍尔中将、把今晚的出击舰艇名单和部署细节捋顺的同时。
在里加湾南部某处海域,两国的巡洋舰队之间,已经拉开了惨烈的厮杀。
一切再精妙的计谋要想落实,一切再阴险的诱敌骗局要想实现,终究都需要真刀真枪的血战来配合——
就好比哪怕鲁路修有诸葛亮那样的智谋,也得再配个赵云那般武艺超群、又胆大心细的先锋,来帮他诈败诱敌。
如果负责诱敌的先锋武艺不精,胆色不够,或许计策还没执行到位,诱饵就先被敌人吃掉、然后全身而退了。
而此时此刻,扮演“诈败诱敌”角色的德将,正是这支轻巡分队的指挥官、弗里德里希.伯迪克海军少将。
这位弗里德里希.伯迪克,一直是希佩尔海军中将的得力臂助,原先负责帮希佩尔舰队指挥轻巡及以下的侦查分舰队,为主力提供护航。
在地球历史上,此公后来也在1917年主持了“月光登陆行动”,帮助两栖登陆部队夺取了希乌马岛和萨雷马岛。
如今也算是机缘巧合、在鲁路修的蝴蝶效应下,这些登陆夺岛行动被提前了两年,而负责护航和后续骚扰的海军将领,依然是弗里德里希.伯迪克。
看着望远镜里越来越近的敌军装甲巡洋舰群,伯迪克少将当然知道自己肯定不是对手。
自己的任务只是拖延时间,拖到明天天亮之前、己方的战列舰通过已经悄悄扫除了水雷的伊尔别海峡航道、秘密进入里加湾。
等明天天亮后,敌人发现情况不对劲时,一切就已经晚了。
所以,现在绝对不能恋战,一切以拖时间捉迷藏为第一要义。
“敌人已经分兵两股来追杀我们了。其中一股算好了提前量,看准了我舰队目前要往西行驶,所以提前去西边堵住我们。另一股则是垂直于我军现在的航线、由北向南直插我们拦腰而来。”
伯迪克少将看着海图,结合刚才望远镜里亲眼看到的敌情,以及此前的空中侦查情报,很快就描绘出了敌人的意图。
敌人是从北而来的,刚才下午的最初两个小时,伯迪克少将都选择往南逃,以尽量拖时间拉开距离。
但里加湾总共就不到200公里纵深,往南退不了多远就到头了,再往南就进入南岸的敌陆军岸炮射程了。
所以最终,还是要往东逃或者往西逃。
伯迪克此前选择了假装往西逃,也被敌人的航拍发现了,所以敌人兵分两路,一路已经直接走斜线往西插到他前头了。(如下图)
现在,伯迪克必须做个决策,是继续埋头向西硬冲,还是回头。
“司令!我们还是掉头吧!既然知道西边有另外一股敌人提前迎头拦截了!”他手下的副官和参谋们,纷纷劝谏道。
但伯迪克却是脸色铁青而坚毅,没有贸然做出决定。
“不急!假装不知道前面有人迎头拦截,再溜着我们北边的那股敌舰队耍耍,把他们吸引到离我们更近、也与他们的友军更抱团,我们才好突然掉头!
否则,如今在我们北边的那支敌人,也只要稍稍往东转向,依然可以走斜线斜插过去、拦在我们左前方,这样要不了一两次,他们就会追上了。”
伯迪克的指令不容质疑,属下们也就没有再多话,一丝不苟地执行了。
德玛尼亚军人无条件服从命令的传统,在这种危险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半个小时后,双方越逼越近,西边的海平线上,也终于露出了巴西列夫中将的“钳形包抄”的另一支“铁钳”。
2艘“留里克级”装甲巡洋舰和若干轻型战舰,正堵在伯迪克少将的正前方。
伯迪克立刻一声令下:“右满舵!所有战舰往右舷180度原地掉头!掉头后航向95,随后转85!”
这个命令只是给伯迪克本人的座舰“雷根斯堡号”轻巡洋舰的,其他各舰还要看“雷根斯堡号”的信号,依次跟着执行。
“雷根斯堡号”司令室里有几个军官听到命令后,虽然也传达和执行了,但仍有疑惑,忍不住问伯迪克少将:
“将军!敌人在我们正前方和右舷,我们为什么不往左舷180度掉头?往右舷掉头的话,掉头的过程中不是反而会离敌舰越来越近么?”
伯迪克:“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等各舰最接近敌舰时,按最慢速大航程模式,发射各巡洋舰左舷的鱼雷,鱼雷艇部队不必轻举妄动,保存好鱼雷以备后续伺机使用!”
众军官这才恍然,很多人略一咂摸,也承认这个招数虽然行险,但确实可以出其不意。
不求鱼雷真能建功,但绝对能让敌人吓出一身冷汗,追击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
“敌人掉头了?这是终于发现我们埋伏在西边的拦截部队了么?可惜已经晚了!他们不可能跑掉了!航向115,给我封堵住敌人试图往北突围的路线!”
“留里克号”装甲巡洋舰里,露沙一方的司令官巴西列夫中将,在看到伯迪克少将掉头的时候,就意识到对方发现伏兵了。
但巴西列夫完全不担心,到了这时候才发现伏兵,已经晚了!
他的舰队也立刻转向,原本拦头的西侧分舰队,现在变成了追尾。而原本拦腰的北侧分舰队,现在却转入和敌人并行、封堵敌人往北突围的道路。
一切都像巴西列夫中将意淫的那般有序、美好。但这种美好也仅仅只持续了15分钟。
15分钟后,为“留里克号”探路的一艘露沙驱逐舰上,就传来了惊骇的呼叫声:“鱼雷!右舷发现敌鱼雷!”
“鱼雷?该死的!敌人怎么可能从那么远的距离用鱼雷攻击我们!”
为了规避鱼雷,巴西列夫中将的拦截舰队阵型很快就乱了。各舰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机动方式。
大部分军舰都选择了往北转,想用屁股对敌,确保尽量远离鱼雷,也确保自己舰艇的被弹投影尺寸尽量窄一些。
这一番手忙脚乱的紧急规避,前前后后足足浪费了巴西列夫中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最后,好歹才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惊一场,堪堪把所有鱼雷都避了过去。
“敌人的鱼雷怎么会航速这么慢、射程却这么远的?他们肯定是为了节约鱼雷的燃料,设置了专门的低速模式!”
在重新整好队形后,巴西列夫中将才恼羞成怒地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德玛尼亚军舰的低速模式大航程抽奖鱼雷,在北海战场已经不奇怪了,布列颠尼亚海军已经见识过好几次了,非常恶心人。
这种鱼雷虽然开得慢,只有20几节,比军舰的航速也没快几节,很难在视野良好的环境下命中敌舰。
但拿来骚扰和逼敌人走位、让敌人自乱阵脚方面,却是出奇的好用。
本来么,这个时代的鱼雷兵器已经明显处在相对鸡肋的地位上了。随着舰炮精度和有效射程的提升,大部分战斗都还没打到鱼雷能发射的距离内,战斗就结束了。
德玛尼亚人这种不择手段堆射程的战术,着实让半个屁股坐上冷板凳的鱼雷,又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榨干了余热。
巴西列夫中将此前也从盟友提供的情报中,知道了这种鱼雷的存在,但毕竟没有在海战中实际看到敌人这么用过。
今天第一次见,还是难免手忙脚乱了。
理论和实际终究是不一样的。
被这么一番折腾,再想重新追上伯迪克少将就相对难了。巴西列夫中将重新评估后,一咬牙又做出一个决定:
“让所有‘诺维克级’驱逐舰离队,全速突前,准备从敌巡洋舰队正前方实施拦截!所有巡洋舰,仍然保持原航向、航速不变!”
他知道巡洋舰没有航速优势,只能靠稍微切一点斜线、内线,逐次逼近距离。指望直接迎头拦截敌人,还是得高速的驱逐舰才做得到。
但这道命令当然也有风险,驱逐舰快是快,可它们的战斗力是否拦得住敌人的巡洋舰,那就两说了。
那几艘露沙驱逐舰倒也不含糊,得到分舰队司令的命令后,立刻就提到全速,开始超车拦截。
……
“敌人被我们耽搁了一下,知道再想追上需要很多时间,所以让驱逐舰单独加速、想要迎头拦截么?迎上去!在敌鱼雷最大射程外、保持30度相对航向迎敌!各舰确保全火炮都有射击角度!”
伯迪克少将看到敌人的动作后,也判断出巴西列夫中将的意图了。
这一仗终究是躲不过的,敌人被逼得派出驱逐舰群越众单出,自己只能狭路相逢勇者胜,先奋力击破敌驱逐舰了。哪怕被敌人的装甲巡洋舰重新拉近距离,也是没办法的。
刚才双方接战时,已经快下午3点了,自己用鱼雷拖了一次,如今都快4点了。他赌天黑之前、只要自己击破了敌驱逐舰队,那么哪怕被追近了,夜战中也还有机会另想办法逃脱。
伯迪克少将的几艘“不莱梅级”轻巡,首先就调整了航向,全速行驶在舰队最前方,和露沙驱逐舰彼此逼近到6公里之后,德玛尼亚轻巡就全力开火了。
“不莱梅级”轻巡最早建于1903年,说是轻巡,其实只有航速达到了轻巡的标准,而火力口径是有点不达标的——其主炮口径只有105毫米,跟后世的驱逐舰主炮差不多,后世有些驱逐舰都能用127口径的火炮呢,比它还大一吋。
但“不莱梅级”好就好在主炮的管子数量还不少,一共10门,其中前后双联装主炮塔各1座,舷侧还左右各3门单装的,装在炮廊甲板内。所以单一舷侧可以有7门炮同时开火(前后4加舷侧3)
这样的火力密度,用来猎杀露沙人的驱逐舰,还是非常不错的。反正以驱逐舰的装甲,挨了105也会大残,也没必要非得上150。
如雨的105炮弹很快一群群地泼向露沙驱逐舰,露沙人很快就意识到德玛尼亚军这种装备“大群中小口径火炮”轻巡的专业对口克制。
还没进入鱼雷发射射程,一连好几艘露军驱逐舰就被炸得重创扭曲,七零八落,有2艘严重进水,航行困难,还有2艘被炸得核心舱室遭穿透,动力系统受损,航速也陡然下降。
期间,露沙驱逐舰也用其火炮对德玛尼亚轻巡发起了反击,但“不莱梅级”最厚处80毫米左右的装甲带,可以大大减少驱逐小炮的伤害,只有次要位置被命中才会遭到穿透——
也别嫌德玛尼亚人的早期造舰思路奇葩,居然会给轻巡上装甲,当时德玛尼亚海军就是这么胡乱摸索的。
明明有吨位,却不给轻巡上150炮,仍然用105,省出来的吨位给钢板防驱逐炮,最后造出来一些四不像。
但还别说,这种四不像在专门克制敌人驱逐舰、跟驱逐舰打炮战时,效果确实好。唯一的遗憾则是这种强化装甲的打法,也只在跟驱逐舰炮战的时候有用,要是遇到鱼雷攻击,这些装甲就完全白装了。
应用场景实在有限。
德玛尼亚舰队在炮战阶段,赢得了巨大优势,最终扎扎实实干掉了4条露沙驱逐,但随着露沙驱逐硬顶着巨大的损失、最后靠自己的数量优势冲进鱼雷攻击射程后,形势也立刻逆转了!
“转向!准备发射鱼雷!”剩余的露沙驱逐舰群眼看终于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纷纷开始调整航向,以舷侧对敌,然后“噗噗噗”地往大海里抛射鱼雷。
伯迪克少将在“雷根斯堡号”舰桥上看到远处敌驱逐舰群的动作,也一下子判断出肯定是发射鱼雷了。
他一咬牙,立刻下令:“所有战舰,呈一列纵队,航向335,跟随前进!各舰左右舷火力自由开火!”
各舰舰长通过灯光闪烁信号得到命令后,无不大惊,但德玛尼亚军队严肃的军纪和高效的贯彻效率,让他们立刻执行了这个命令。
航向335,这几乎是垂直于敌驱逐舰群刚才密集发射鱼雷的方向硬冲了!这是准备让敌人鱼雷全部从船头的方向射过来,看看能不能硬躲。
如果躲掉了,前面的军舰能够为后面的军舰提供提醒信息,如果没躲掉……那几乎就是用排头的那艘军舰去趟全部的雷了!太危险了!
但是此时此刻,为了舰队能逃出去,这又是最好的选择。
伯迪克少将不是乱下的命令,而是在观察过了敌舰的鱼雷发射动作后才决定的。
一般鱼雷发射有好几种操作,一种是大批驱逐舰/鱼雷艇几乎同时进入发射鱼雷射程、然后呈扇面朝着同一目标集火。
面对这种从多个点、向一个点交叉开火的打法,迎头对冲是绝对没前途的,只能掉头拉开,争取离得越远越能躲过去。
但另一种鱼雷发射方式,是发射的军舰难以接近、所以分别在差不多最大有效射程的位置上、对敌舰发射后立刻拉开,后一艘再开到这个位置再发射,
有点类似于古代龙骑兵作战的“半回旋战术”,每个龙骑兵都是策马冲锋到半回旋圆弧的顶点开火,然后退回来。(如下图)
今日之战,露沙驱逐舰因为敌方舰炮火力过于猛烈,继续往前冲要付出的代价过大,也就没法执行第一种鱼雷攻击战术,只能选择第二种。
而这个抉择本身,其实也没有问题。
因为当他们刚刚选择第二种发射战术时,双方彼此都还是呈30度左右夹角、相对平行前进的,每艘驱逐舰在半回旋圆弧的顶点附近发射鱼雷后快速拉开,呈扇面放射的鱼雷仍然有可能覆盖到多艘敌舰的航迹。
只不过是伯迪克少将在看到敌舰发射鱼雷后,临时当机立断变更了阵型。
这种事情,露沙驱逐舰在发射鱼雷之前是没法预料的。
只能说伯迪克少将太果决了。
双方的距离飞速拉近着,德玛尼亚轻巡舰群都把前后主炮朝向左舷,也就是露沙驱逐舰来袭的方向,持续炮击。
但随着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已经投放完鱼雷并且试图退场的露沙驱逐舰,也都渐渐越过德玛尼亚巡洋舰的纵队中轴线,开始出现在德玛尼亚巡洋舰的右舷——原本一直没有开火机会的德玛尼亚轻巡的右舷3门105炮,如今也有了用武之地。
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很接近半个世纪前的那种古典战术、类似于利萨海战时的情景了。
一方迎头直冲,如同一把尖刀,往敌人的队列中间扎过去。要顶住被敌人掌握t字横头优势的不利。
但凡今日这一战,是巡洋舰和巡洋舰的公平对轰,伯迪克敢这么打,那就是自杀。
但所幸这一战目前还是巡洋舰群冲驱逐舰群,露沙驱逐舰的火炮攻击很孱弱,哪怕被占了t字横头、被大炮集火,也无所谓。
带头的“不莱梅号”巡洋舰,很快被足足七八枚露沙驱逐舰的炮弹命中,但它也还击命中了敌人4炮。
随后,大群的鱼雷终于过来了。
因为德玛尼亚战列舰选择了一路纵队突破,露沙人在同一个点呈扇面射出去的绝大部分鱼雷,都没能覆盖到德玛尼亚巡洋舰的航迹,而是直接浪费掉了。
但是,位于扇面最中央的那几枚鱼雷,还是能覆盖掉的,而且躲避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为首的“不莱梅号”发现鱼雷时,几乎是和敌人的鱼雷迎头对冲了。
“不莱梅号”舰长下意识就下令左满舵躲避,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轰轰”两声巨响,原本冲着船头而来的两枚鱼雷,在紧急左满舵下,也只是变成了船向左转、把右舷暴露了出来。结果军舰在鱼雷航迹上的投影距离反而变长了,两枚鱼雷都炸在了右舷上。
“舰长我们中鱼雷了!两枚!右舷大进水,船要失控了!”
“不莱梅号”受到了重创,舰体中部右舷都发生了大爆炸,连带舰桥都被影响,司令塔内都被爆炸波及了。
“不莱梅号”舰长约翰内斯.瓦伦丁中校都被炸断了双腿,幸存的舵手满脸是血冲过来向他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补救,损管似乎已经无法挽救了。
(注:历史上“不莱梅号”于1917年底才被露沙人雷击击沉,也是在希乌马岛登陆作战之后,舰长也是被炸断了双腿)
约翰内斯.瓦伦丁中校被疯狂分泌的肾上腺素强撑着,咬牙切齿下达了最后的命令:“不要停!继续保持左满舵!”
“什么?我们已经中雷了!继续左满舵只会让军舰在敌人鱼雷航迹上的投影距离更长的!”舵手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我就是这个意思!立刻!执行!”
舵手没有思考,德玛尼亚人机械服从命令的天性让他不管理不理解先执行了再说。
“不莱梅号”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左漂移着,最后几乎是横了过来。
“轰轰轰轰轰轰!”一百多米长的舰体,直接横在鱼雷扇面上,6枚露沙人的鱼雷全部打在右舷,最后右舷雷击命中8颗鱼雷,所有右侧舱室全部炸烂进水。
但因为“不莱梅号”是横在鱼雷轨迹上的,而后续5艘轻巡是船头对敌纵在鱼雷轨迹上的。其他5艘船只要躲在“不莱梅号”身后,肯定可以躲掉全部鱼雷。
排在第二的“雷根斯堡号”巡洋舰上,分舰队司令伯迪克少将眼看到前方的变故,也是大吃一惊。
“司令,要不要转向、绕过‘不莱梅号’?不莱梅号突然横过来了,不转向有可能撞上的!”
“雷根斯堡号”上的舵手,也紧急请示司令。
“不要转向!现在要做的是紧急减速!dead-slow!”
在前舰出现事故的时候,伯迪克少将没有选择打方向绕过事故现场,而是紧急刹车。
“雷根斯堡号”和后续4艘巡洋舰,也都开始“刹车”,慢了下来。
伯迪克少将的判断很对,如果打方向绕过事故现场,对面可能还有其他鱼雷会射过来,绕出去就是找死!
但是躲在“不莱梅号”正后方,所有迎面来的雷都被“不莱梅号”挡完了,是不可能再有雷的。
等这一波鱼雷海统统过去了再说。
而且,伯迪克少将敏锐地判断出:或许自己最终也不需要转向了,只要减速就够了。
几分钟后,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因为就在“雷根斯堡号”渐渐低速漂到“不莱梅号”刚才所在的位置时,“不莱梅号”就已经沉没了。
单侧中了8颗雷,一艘轻巡绝对撑不了3分钟。
“雷根斯堡号”等舰重新开始提速,就正好从“不莱梅号”刚刚沉没的位置冲了过去,从“不莱梅号”沉没后的残骸头顶上冲了过去。
路过沉没位置时,各舰还尽量丢下绑着绳索的救生圈,让刚好处在航迹附近的落水船员能尽量套住救生圈爬上来。
舰队没有时间停下来专门救人,只能是这样顺路救人,因为一旁的露沙装甲巡洋舰还在追杀他们呢。
伯迪克少将本来就是为了抢时间突围,才选择这样冒险的战术的。
最终,“不莱梅号”额定240名官兵,只有32人被捞上来,剩余208名都确认是被炸死或是被困在舱里淹死了。
“给‘不莱梅号’上的兄弟们报仇!开炮!”
冲过鱼雷阵的德玛尼亚轻巡舰队,再面对已经打光了鱼雷的露沙驱逐舰时,就完全无所顾忌了。而且随着冲过鱼雷阵,双方的距离已经逼近到3公里以内。
这个距离上,双方几乎都是不用瞄准的,也都能穿透对方的装甲。
但德玛尼亚人的火力密度显然高得多,到了这个距离上,德舰两舷都有敌舰,每艘上的10门105炮可以全部发挥火力,已经很多年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了。
露沙驱逐舰却普遍只有2门主炮可以威胁到德舰,单舰至少是5倍的火力密度差距。
“轰轰轰!”一枚枚105毫米和150毫米炮弹狠狠砸在露沙驱逐舰上,很快把好几艘靠的最近的驱逐舰炸得七零八落。
(注:“不莱梅级”轻巡只有105炮,但伯迪克少将的旗舰是“威斯巴登级”的,有8门150炮,那是一级1915年刚刚新造的巡洋舰)
露沙人的“诺维克级”驱逐舰“扎比亚卡号”和“优胜者号”,刚好处在德舰突围的航向上,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被舰炮打得爆炸沉没,应该是持续的炮击引爆了舰上的弹药库。
其余离得稍远一些的露沙驱逐舰,倒是免于被直接打爆炸的命运,也多半伤残严重,失速躲避。
伯迪克少将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全速突围。
而趁着刚才露沙驱逐舰和德系轻巡鏖战的机会,露沙主力也在巴西列夫中将的指挥下,趁机拉近了一些距离,露沙人装巡上的203毫米主炮,也开始在最大射程上对着德舰倾泻火力。
伯迪克少将不想跟对方纠缠,趁机又一个小幅度转向,把另一侧舷侧稍稍露给敌人,然后把所有的鱼雷都用慢速模式打了出去。
巴西列夫中将却有些狂怒和不冷静了,还以为对方只是使诈,也让舰队继续追击。
结果“巴扬级”装甲巡洋舰的3号舰“露沙号”,一艘和露沙这个国家同名的军舰,因为鲁莽追击,发现鱼雷时已经闪避不及,船头中了1雷。
也好在是船头中雷,进水的舱室不多,也影响不到核心区,万吨装巡还不至于被这么1颗雷炸沉。船头炸烂并出现埋首后,船的航速是必然要锐降的,“露沙号”从21节降低到了13节,直接就掉队退出了追杀。
此后,伯迪克少将就靠着高航速和偶尔摆出丢雷的姿势诈一下敌人,顺利摆脱了巴西列夫中将的追杀,直到天色全黑。
巴西列夫中将已经被他的“狼来了”把戏吓怕了,不知道伯迪克的大型鱼雷艇们到底有没有全部丢完鱼雷,也不知道德系轻巡的鱼雷是不是发射完了。
就跟三国演义里曹操在汉中之战时面对诸葛亮半夜击鼓,哪怕明知道敌人几乎不可能会来夜袭,他也不敢赌对方会不会九假之间突然掺杂一真。
最终,大半夜的时间,都在伯迪克少将的风骚走位和拉扯下,拖延了过去。
……
当朝阳的第一缕曙光,从东方刺破海平面的时候,巴西列夫中将都已经有些困顿懵逼了。
他追杀伯迪克少将追杀了一整夜,最后又快从里加湾的最南边,追回里加湾的北口了。
事实上,说是“追到”里加湾的北口,也不太准确。
因为后半夜的最后几个小时,他已经迷失了敌人的踪迹,不确定敌人逃到哪儿去了。
所以巴西列夫中将决定以不变应万变,既然都往北追回来了,离里加湾北口的希乌马海峡出口不远了,那不如就直奔此地而来,把海峡的南侧出口堵了——
巴西列夫非常害怕敌人从自己的来路逃脱,那样丢人就丢大发了。
他就急匆匆赶到希乌马海峡南口,想等天亮后看看敌人是不是真的往这个方向逃了,如果能堵到那就最好,如果没堵到,等天亮了视野好了,重新空中侦查摸清敌人位置,再追杀也不迟。
这次,就有一整个白天来执行追杀任务了!不信追杀不到!
随着朝阳慢慢升起,海面上的视野渐渐清晰,巴西列夫中将还真就看到北边的希乌马海峡出口处,似乎有几艘朦胧的舰影。
“太好了!敌人果然是想跟我们溜圈子、然后找机会再从来路溜走!怎么可能让他们得逞!冲上去全歼他们!”
巴西列夫中将一声令下,露沙舰队气势如虹地朝着敌人冲了过去。
但是当双方的距离缩短到15公里以内,渐渐变成13公里、12公里……太阳也渐渐越升越高,视野也越来越清晰。
忽然,巴西列夫中将的瞳孔剧烈缩放了几下。
“草!怎么是‘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我明明追的是几艘德玛尼亚人的‘威斯巴登级’轻巡洋舰啊!”
当4艘露沙203炮装甲巡洋舰、自以为自己追的是只有150炮和105炮的德系轻巡时,
结果天一亮,一看眼前的敌人轻巡变成了2艘战列舰,那种心情是何等的卧槽。
“轰轰轰!”德玛尼亚人也通过初升的朝阳看清了对面来的是露沙装甲巡洋舰而不是自己人,于是16门305毫米50倍径战列舰主炮,就立刻发言了。
巨大的水柱落在巴西列夫中将身边数百米的位置,虽然水溅不到他,但他的心中却似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简直哔了狗了呀!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