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有了领养孩子的念头,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他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这一天的工作时间这么难熬,感觉太阳怎么老是掛在天上也不偏一下呢?
终於等到了下班,易中海迅速的骑上自行车回家。
升了科长之后,易中海决定买一辆自行车,否则这科长岂不是白当了?
虽然刘海中还是靠十一路公交去上班,但自己是科长!刘海中不过一个车间副主任,跟自己是没法比的。
钱自己不缺少,票找领导隨便一问,杨厂长直接给了他一张,说是给新科长的福利。不仅给了他一张,杨师傅也给了一张,不能厚此薄彼嘛。
拿到票,易中海赶紧去百货大楼买了新自行车。
易中海身高一米八,骑个自行车而已,两条大长腿可以直接够到地面,两腿一划拉,自行车就滑了出去。从百货大楼到四合院,这一路上就轻鬆学会了骑车。
“中海,这是你新买的车?你这就会骑了?”一大妈看到易中海骑著自行车回来,非常惊喜。
“对,这就是咱家的新车,有时间你就学学,以后你也骑车出去,省的走路了。”
“我不行,我不会骑。”一大妈赶紧摆手,这年头学个骑自行车难度可不小,不像后世的孩子,隨隨便便学两下就会骑。
现在许多的大人都不会骑自行车,而且要学好几天,甚至把自己摔个鼻青脸肿的才能学会。
即便是学会了,出事故的机率也不小,经常有人相撞或者是掉进沟里。至於剎车不灵或者掉链子的事,更是需要找候车师傅专门修理。
阎解成记得自己上初中的时候,由於许多的学生住的比较远,因此都骑自行车上学。
有几个村子是在山里,从村里出来有一条並不算宽的路,並且路上有一条长达上百米的斜坡,足足有四十五度的坡度。坡底是一块玉米田,路就从玉米田的上方拐过,一个九十度的拐角拐向西边。而这块玉米田比坡底的路低了三四米,一般情况下,玉米长成了之后,玉米梢距离路面还有两米多呢。
阎解成有的时候串亲戚,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就会发现,那玉米地里经常会出现一个个的坑,显然是从斜坡上衝下来又拐弯不及摔下来的人砸的。
至於人伤成什么样子就不知道,毕竟那时候还小,只听说有摔死的,没有现场见过摔下去的。
他的同学们骑车下坡,那就是风一般的速度,一个飘移就拐了过去,显然有赛车手的潜质。而且那么多年,从来就没有听说哪个同学摔进下面的地里。
听说有一次,一个同学骑自行车正在下坡,突然剎车失灵——链条掉了。
二八大槓的剎车系统不是手剎,剎车的时候只要脚踏往后踩就可以轻鬆制动,但这需要有链条!
只见这个同学不慌不忙,一个槓下藏身,一下子就把链条安好了。然后重新翻上来骑上座,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车速不但没减,反而还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加速,最后到了坡底,直接飘移过弯。
简直就是帅爆了!
那么多年,这件事一直是大家的传说,但谁也不敢去试试。万一试不好就有可能变成逝世!
易中海骑车回到家里,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一大妈说了一下。
“你想通了?”一大妈还是有些不太敢相信,毕竟自己以前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但每次易中海都不愿意去领养。
“嗯,我想通了。”易中海说道,“靠人不如靠自己。贾东旭不是养老的好人选,柱子也不能太指望。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关键时刻,他们的小家才是第一的,我们都得靠后。”
“行,我们去领养。”一大妈眼泪都差点出来了,她是多么的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啊,但无奈,两人有缘无份,无论如何努力,就是怀不上。现在老易终於同意自己去领养一个了。以后老易去上班了,自己再也不会孤单单一人待在家里了。
第二天,易中海向厂里请了半天假,说明了情况,郭主任非常同情的批了假,並告诉他不要著急,一定要观察好,领养一个孝顺的。
这就是安慰了,小小的孩子,几乎看不出来哪个孝顺哪个不孝顺啊。
至於两位来学习的七级工也只能暂时干自己的工件,顺便熟悉一下机器。不把师父的气理顺,自己是学不到真东西的。
易中海和一大妈来到街道办,王主任一听,两人要领养一个孩子,非常的高兴。
这几年来逃难的不少,许多的人带著孩子,结果为了省口口粮,活活的把自己饿死了,留下的孩子只能进福利院。
可是福利院能力也有限,一些稍大些的孩子就不得不离开福利院走上社会,现在福利院里的孩子最大的也不过是七八岁,许多的孩子只用一两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好在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福利院里大孩子伺候小孩子,再加上福利院老师们的帮助,总算是还活著。
易中海和一大妈来到福利院的时候,院长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易中海拿出王主任给开的介绍信,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明是自己两人没有孩子这才决定领养一个男孩。
院长带著一群孩子走了出来,让易中海自己挑选。
看著这些明显是营养不良的孩子,易中海也有些心塞,领养一个也算是给福利院解决了一点小问题吧。
“老易,看看那两个怎么样?”一大妈指著队尾两个最瘦小的孩子说道。
“两个?”
“对,两个。”一大妈肯定的说道。
“易师傅,这是一对双胞胎,女孩是姐姐,男孩是弟弟,都是一岁零两个月。”院长看到两人看向那对龙凤胎,赶紧介绍道。
“行,那就要这两个。”既然人家姐弟两个是手拉手一块来到这世上的,那自己也不能分开他们,两个就两个吧,无非就是做饭时候多放一把米的问题。
院长很兴奋的给易中海办理好了领养手续,让他们去派出所落户口,然后再去街道办理粮油关係,他们两个就算是易家人了。
易中海抱起小男孩,一大妈抱著小女孩,两人走出福利院,小男孩和小女孩向院长挥手告別,看的一大妈眼泪都差点流了下来,这才一岁多的孩子啊,就知道与人告別,看样子院长平时也没少关照两人。
易中海给男孩取名易平安,女孩取名易妙安,希望两人都能平平安安长大。
易中海领养了一对龙凤胎的消息在四合院引起了轰动。
这年头,家家都不容易,哪里有余粮去养別人家的孩子?但易中海领养了孩子之后,大家却都表示是正常操作。
但也有个別的表示不满,比如贾东旭。我可是师父的亲传弟子,以后是要继承师父家业的。这领养了两个孩子,那岂不是跟自己抢师父的遗產?
师父这是不爱我了吗?养老不是有我吗?怎么改变了主意?
可这话他不敢说,也不敢表现出来。
因为一旦他说了,他会被师父第一时间逐出师门。
不仅不能表现出来,还得第一时间表示赞同,小师弟小师妹的到来,那是自己的福气,自己必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的。
贾东旭不敢说,不代表贾张氏不敢说。
“一大爷家领来两个孩子,等孩子大了,说不定人家亲生的爹娘就会过来领回去呢。到时候一大爷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声空嘍。”
“呵呵,贾张氏,这就不需要你操心了,到那时候,人家爹娘说不定直接把一大爷两口子一块接走享福呢。”有人马上就反驳道。
“养恩大於生恩,孩子养在谁家就会跟谁亲,这么小的孩子能记住他亲生父母什么样吗?还来找,说不定孩子直接就不认识。”
“那不一定,到时候谁去管这两个老东西。”贾张氏的负能量输出量不大,但一直有,“又不是亲生的,长大之后能不能孝顺还不一定呢,说不定到时候就把他们推到墙头上去”。
贾张氏最近不知听谁说的《墙头记》,直接把易家给代入了进去,希望到时候,儿女直接把易中海夫妇架到墙头上去。
“再说了,养恩算个屁!贾东旭我养这么大,也没见他孝顺过我。”贾张氏说道,“这可是我亲生的亲自养的!我就是养一条狗,吃不上饭的时候还能吃狗肉呢!这瘪犊子也不知道买点肉孝顺我。”
“对对对,贾东旭不如一条狗。这事我们是同意的。”有人说道,“但有没可能是你养的方式不对?”
“我怎么养的不对?养的不对他能长这么大?养的不对也没见把他给养死了。”贾张氏说道,“谁家养孩子不都一个养法。”
“那你养的对,为什么贾东旭不孝顺你?他现在也是组长了,工资也高了,为什么不给你买肉吃?”
“对呀?狗东西,是不是你把钱都出去吃独食去了?说!”贾张氏一听,好像真是这么回事,有钱竟然敢不请孝顺老娘,那真是不孝!
对於不孝的东西,必须用鞋底子让他感受一下爱的教育。
大家的话题很快就被带歪了,歪到了贾东旭不孝的问题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