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西湖皮革厂
“罐头厂就安在咱们村,人我也找好了,就傻蛋他们,我们一点一点慢慢来“”
听著杨学兵的碎叨,方堃心里一阵无语,这可真是慢慢来。
所有成本算进去,也就那个手板式封罐机和杀菌釜锅炉得点钱,整个创业下来,给方堃开的口是五百块钱足以。
水果罐头从第一步开始,主要经歷原料清洗,去皮去核,切片分选,预煮加,灌装,加封,冷却杀菌这几个步骤。
如果用现代化的標准,这里面几乎每一个步骤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很少直接用到人工去上手。
相应的也需要高压喷淋清洗剂,浸泡槽,简易去皮机,去核机,割片机,搅拌式加机等等等等。
可八十年代初的现在,除掉中大型水果罐头厂,在乡镇企业里,那是能人工就人工,除了必须得用到机器的环节,基本上全是人工亲力亲为的去完成。
除掉俩人,屋里还有方汉民方海杨士易三人旁听著,一人手上点根烟,整个屋里烟雾繚绕的。
“不行,你这罐头厂办的太糙了,水果罐头不光要生產出来,关键是还要符合生產標准和食品卫生標准才能拿到营业执照和食品生產许可证,这样我们也放心把產品推到市场上送进老百姓肚子里。”
方海在一旁跟道:“我弟说的对,做生意这两年下来,反正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切都得合法合规,咱们造的產品得达到人家上面制定的標准才能卖出去,不然一切都白扯。”
康师傅方便麵厂是食品类的厂房,他们还是个体產业,所以对於食品卫生標准的检查相当严格,仅是一个配套的更衣室和消毒室都是费力气建造的。
杨学兵麻了,他自己的设想是儘可能的往节省成本,替小舅子省钱上去靠的,哪里考虑过这些。
“那,那怎么办?”
杨士易在一旁,开口道:“方堃,你说吧,该怎么办学兵都听你的。”
“既然决定了要办,不说规模多大吧,但一定要一步到位,別走那些冤枉路,我可以很明確的说,只要水果罐头合格的生產出来,销路是肯定有的,哪怕这边不要,我也能在京城给你们开一条销路出来,所以省钱不是目的。”
方堃拿著纸笔在上面勾勾画画,八十年代的小型厂房,多是以半自动设备为主,依赖人工辅助。
其实这也是必须的,人工辅助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个工作岗位,全部都由机器来做了,那工人不就该失业了。
可从半自动到全自动,又好像是必然要走的一条工业化发展的路。
除掉少数技术型人才,大批的基础工人未来註定要被迫退出歷史舞台。
“厂房刚开始就不建了,用咱们自家腾出来的屋子,不过卫生標准一定要讲究,关键是我列的这些设备,想办法买到,別想著人工也可以,是可以,那生產出来的罐头只能在乡镇往下销售,根本走不出去。”
最最关键的是,没这些设备,纯靠人工,太费劲。
方堃在村里待著的时间不多了,杨学兵动作很快,先收拾屋子,一共三间,他们家两间,隔壁狗蛋家一间。
提前就商量好,给租金不白用,以后不留那些倒灶台事儿。
平地面,抹腻子,在县城乃至市里外省购买需要的设备,这里面就得方垫发力了。
方海现在在县里还有点能说的上话的地方,可去了市里完全就抓瞎了。
设备购买,原料先靠採集,后面可以收购。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才刚开始,慢慢来吧,方堃也不指望他们一口气能吃成胖子。
给自己姐夫,也是给大姐他们一家拉一把,至於最后能不能成,也得看他们的努力和造化。
二月十二,情人节前一天。
从隔壁晋城订购的设备连夜进村,隨行的技术人员简单调试,进行操作教学后,他们这农村小型水果罐头厂也算是准备的差不多了。
罐头厂先掛靠在村委名下,再去跑营业执照和等相关工作人员过来做审查。
这块儿不需要方亲自出马了,已经打过招呼,关键是这罐头厂的確小的可怜,一般不会卡著不放。
情人节当天,方堃和寧姚收拾好行李动身南下。
看向方海:“你也別在家耗著了,一个人去京城,到了地方直接去北大找赵勇军,他家的地址你也知道。”
万公顷的地皮,大的不是一星半点,直接全部利用起来也不可能,毕竟他们现在的產量一天也才五千块儿麵饼。
真到全部利用起来的那一天,估计每天少说也是四五十万块儿麵饼的產量,现在只能一步步来,可总得有个规划。
厂区设计,从几个生產车间,到办公楼,食堂,甚至后面继续扩大,职工楼房是不是也可以安排?
这里面就不得不需要专业的建筑学专家来规划设计了,方联繫了北大建筑学的老教授。
有他出面当然好联繫,关键也不是白张口,出手费肯定是少不了的。
“行,我这就动身。”
方堃想了想,道:“把姐夫喊上一起,让他去首都罐头厂考察考察,学学人家的生產经验管理经验,去了找方志勇。”
对上方汉民梁英侠,老两口十分捨不得自己这个大眼睛的亲孙女儿。
可让梁英侠再去城里呆一年,是决然不乐意了,等回京,方和寧姚考虑的也是让丈母娘再去伺候一年。
驱车先奔市区车站,再兜兜转转大半天时间到省城。
这年头几长途客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坐的,关键是道路情况太差,晋省一高速都没,走到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简直是折磨。
尤其是车上人一多,冬天窗户又都关著,空气复杂的很。
仨人先在省城旅店休息调整了一晚,然后坐火车直奔沪上火车站。
到了沪上,再转站去苏州也方便了很多,个把小时就到了地方。
苏州吴江,方堃第一次来这地方,刚下火车就感觉到了和北方的不一样。
冬天同样冷,寧姚去京城第一个冬天直接给手冻坏了,跟北方的乾冷不同,这地儿是真湿。
刚下火车,就白蒙蒙一片全是雾,那种透骨子的湿冷让人感觉到的温度,远远要比实际温度低的低。
来之前已经打过招呼,俩人刚出站就看见寧峰等在路边,双方同时瞅见,抬胳膊招了招手。
“可算等到你们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火车进站,从早晨等到现在生怕误了,哎呦,我的大外甥女儿。”
寧姚把孩子递给他,刚一鬆手这小丫头就哭,扭头朝寧姚伸手。
寧峰笑道:“这丫头开始认人了,让舅舅抱一抱怎么了。”
说著,寧峰还用自己的胡茬子挨了挨小穀雨的脸蛋,这下哭的更厉害了,寧姚给抱了过来。
一顿好哄才给哄好,上车寧峰发动车子后,乐道:“这丫头哭声这么大,长大了绝对是个混世魔王。”
“快点长大吧,小的时候是可爱,就是带起来太麻烦,不是哭就是闹。”
方堃在副驾驶跟道:“真等长大了,咱们又不乐意了,孩子越大越不粘人,叛逆什么的还不可怕,最怕的是谈对象结婚...”
方堃摇了摇头,这种感觉只有当父亲的才能体会。
寧峰握著方向盘,余光看了眼小丫头:“放心吧,谁要是敢欺负穀雨,我这个当舅舅的第一个不答应。”
寧姚笑道:“三个舅舅顶一个诸葛亮,以后就靠你们了。
“舅舅归舅舅,又不是臭皮匠...”
三人碎碎叨叨了一路,路过一些熟悉的地方景点,寧姚介绍了介绍。
到家,老丈人丈母娘早早就等著了,先打招呼,方堃把方汉民让拿的高梁小米拿了出来。
“这是我爸让给您捎的,熬粥燜饭都很香。”
袋子打开,小米粒粒饱满,金灿灿的。
寧兴怀很高兴,手里握著一把:“在京城跟你爸喝酒的时候提了一嘴,这可是好东西,哎呦我的外孙女呦,叫姥爷?”
小丫头的哭声震天动地,连隔壁邻居听著声儿都来串门了。
外孙女不亲自己,这让徐凤伤心坏了,不用寧姚多劝,直接答应了一起去京城照顾一阵子的要求。
临近中午,三个舅舅拖家带口的全部赶了回来,人多到屋里都走动不开的程度。
厨房做饭,客厅閒嘮,徐凤看著这幅闔家欢乐的场景,那嘴就没合上过。
“哎,哪儿哪儿都好,就是你这丫头嫁的太远平常不在身边,这一年才见一次。”
厨房里,寧姚鼻子有些发酸,“那你跟我去京城住一阵子,孙女总不能连姥姥都不认识。”
大舅哥家的儿子寧致远,女儿寧静,二舅哥家的独苗寧晓华,三舅哥家的闺女寧雨昕,小儿子寧嘉华。
有这几个小子在,这屋里就没消停过。
刚一见面就给方拜年,完事儿就伸手要红包,后面又冷不丁在屋里放了个炮仗,屁股落了大嫂冯翠翠一阵打。
中午没有在餐桌上吃饭,饭桌太小,三个小家一个大家根本坐不下,而是直接在茶几上吃的饭。
一起举杯碰酒,氛围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方堃陪著老丈人和三个大舅哥好一顿喝,大哥寧辉和二哥寧凯仍旧上著日復一日的班,能聊的地方不多,也就改开的春风颳起来了,厂里开始讲效益,讲生產积极性。
很多厂子因为跟不上时代步伐,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状態。
寧辉一阵感嘆:“往前推六年,厂里那是人人都迟到早退懒得不成样子,方塑你是不在这行不知道,现在抓效益抓生產,积极性是上来了,可厂里结构臃肿,领导贪腐成性,很多厂子发工资都是个问题。”
“大哥你就是太操心了,那些小厂子不思进取,註定要被时代淘汰,你像我们机械厂去年同比盈利翻了45%,厂长亲自带队去日笨公司考察,又是学习经验,又是引进技术,还请了两个日笨专家过来培训年轻技术骨干,我们厂有活力的很。”
“这能比么。”
寧辉白了寧凯一眼,吴江第一大机械厂,生產订单就没有断的时候,压根没有可比性,不过人家领导的確是个干实事的。
寧辉所在的轻工业行业就差点意思了,涤纶隨著国门打开,不管是原料还是设备价格都开始降低,相反的价格开始上涨。
他们这些老牌国厂,就是个头太大难掉头,或者说上位者不思进取,思想保守到骨子里的那种。
“市场在变化,消费者在变化,就连消费环境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止一次打报告建议调整生產计划,多调查市场,向服装前沿靠拢,我们年轻人都知道这些,可那些老傢伙愣是一句也听不进去,就是按著十年前的路子走,现在还好,可要我看,迟早有一天要完蛋。”
大哥寧辉酒后全是牢骚,多是单位话语权少,说不尽的无奈和踌躇满志。
寧兴怀也不知道该怎么接,他是部队上退下来的,生產那一套不懂,知道的皮毛也是保守派那一套,对於儿子的愁绪他完全没办法疏导。
兄弟三人里,也就寧峰最轻鬆,也最瀟洒。
“大哥,要我看你乾脆辞职算了,现在总不能再害怕什么风向会有变化吧,私人服装厂活力大,自主性强,你订多少料,生產多少条裤子,定价多少往哪儿卖,都是自己说了算,我去年发现皮革市场大有可为,所以乾脆在杭州办了个西湖皮革厂,你过来咱哥俩一起闯出一番事业。”
话音落下,大嫂冯翠翠希翼的眼神看向自家老公。
旁人不知道,他们自家人还不清楚,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五十块钱,老三一天,可能中午这顿饭的功夫就挣回来了。
这种落差感是没法形容的,她可太希望自家老公能辞职下海了。
可结果不出预料,寧峰是摆手不愿的,就连公公寧兴怀也开口道:“你们兄弟三人各有各的选择,寧辉只是发发牢骚,没准儿过不了多久就有变化了,万事不能急。”
寧峰不再说什么,举杯和方堃碰了一个。
来苏州一是见娘家,二同样是补办酒席,张罗的同时,方堃去吴江本地逛了逛。
冬日红枫映衬白墙的退思园,候鸟越冬棲息地的湿地公园,还有清寒静謐的运河景观。
寧姚这边的亲戚也轮番拿著东西上门走了一遭,人一多,一时间真的很难记全,大妈,姑姥姥,姥姥,婶子,全得分开记。
抽空,方还去寧峰的服装厂逛了逛,不得不说,自己这大舅哥是真有头脑的主儿。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