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 第317章 大局开幕,惊变之始(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眼前这位披甲持剑,龙行虎步朝自己走来的年轻将军,方公公心头闪过万千念头。
    这个时候召见禁军统领,难不成陛下是怀疑宁妃生病是与外人有关?
    这会不会又成为后宫一场大案的起点?
    会不会影响到贤妃娘娘乃至楚王殿下?
    正琢磨着,凌岳已经走到近前,他连忙谦卑欠身,“奴婢见过凌将军,请待奴婢进去通报一声。”
    凌岳微微点头,方公公刚转身,听到动静的童瑞便已经来到门口,将凌岳请进了殿中。
    看着凌岳腰间依旧悬着的剑,方公公心头感慨,陛下对这位小公爷是多么地信任啊!
    想着这些,他尖起耳朵,努力听着里面的言语。
    “凌岳拜见陛下!”
    “凌岳来了。”
    天德帝缓缓坐起,看着他,目光之中除了君臣之别外,带着几分长辈对晚辈的慈爱。
    “上次去江南,差事办得很不错,你的那套练兵法,朕给好几位朝中宿将都看了,他们可是希罕得紧,赞赏有加啊!”
    凌岳不明就里,只能按着性子恭敬回答道:“谢陛下夸奖。”
    “你啊,和你爷爷简直是一个性子。”
    天德帝笑着虚点了他一下,旋即脸色微微一沉,“方才,宁贵妃在宫中晕倒,你可知晓?”
    凌岳闻言面色一变,“臣暂未听闻,臣护卫宫禁不力,这就去彻查此事。”
    天德帝摆了摆手,缓缓道:“这是后宫的事情,也不涉安全,不是找你的麻烦。但是,宁妃为卫王生母,你又是卫王知己好友。如今宁妃生病,卫王当随侍在旁以尽孝”
    他看着凌岳,“朕欲以你去接替卫王,完成山西平乱之功,让他回来在母妃床前尽孝,你可愿意?”
    凌岳闻言,心头升起疑惑,难不成宁妃病得很重?
    还是说,卫王那边战事进展不顺利,朝廷要有个体面的理由换将?
    不应该啊,有齐政那八百个心眼子的人在,卫王拿捏一伙山贼还能有问题?
    “嗯?”
    天德帝淡淡的一声,让凌岳从思虑中惊醒,连忙单膝跪地,抱拳道:“臣愿往山西!”
    天德帝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你且去准备一番,多了解些情况,关于太行山贼寇的事情,定国公是十分熟悉的,你定要多多向其请教,不能办砸了这个差事。”
    凌岳也同样沉声应下。
    “另外,要注意,出发之前,尽量不要声张。”
    听着这话,凌岳心头一动,似有所悟。
    “行了,去吧,今夜先当好值。”
    “臣告退!”
    当凌岳走出御书房,方公公看着他的背影,心头掀起了惊涛骇浪。
    卫王要回来了?
    这中京城才平息了数日的局势,就要再起风波了不成?
    他知道,这不是楚王想要的那最关键的一次情报。
    但他也拿不准,要不要将这个消息,告知楚王。
    就在他站在春日寒风中,思索迟疑的时候,身后房门,被再度拉开。
    童瑞走出来,看着他,“备马,我要出宫一趟。”
    方公公的心湖,今夜简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完全平静不下来。
    这个时候,能够值得老祖宗亲自出宫去请的人,能有几个?
    难不成真的要出什么大事?
    他望着宫门,等待着谜题的揭晓。
    他的等待没有多久,当看见和童瑞一道朝着御书房走来的身影,他的心立刻不争气地狂跳了起来。
    宗人府,大宗正!
    什么情况,什么事情,需要找这位过来?
    方公公的心,登时提到了嗓子眼。
    而等童瑞领着大宗正路过的时候,童瑞甚至对站在不远处的禁卫吩咐道:“让禁卫们,都退开百步。”
    方公公一边庆幸没喊自己退开,一边尖起了耳朵。
    耳中首先传来天德帝跟大宗正之间的寒暄,而后惊雷于平地间乍起!
    天德帝缓缓开口,“朕欲立卫王为嗣,王叔意下如何?”
    看似昏聩的大宗正陡然坐直,眼神瞬间清明,惊讶地看着天德帝,“陛下,此非儿戏啊!”
    天德帝平静道:“王叔觉得,朕是拿这等事开玩笑的人吗?”
    大宗正沉吟道:“卫王先前虽然能力不显,但巡抚江南和在中京城办的三个大案,都彰显了他的本事。但是,陛下,楚王如今几乎是朝野众望所归,支持他的势力庞大,本身也身负贤名,为何不立楚王?”
    天德帝深吸一口气,眼神之中,露出几分决然,“太子死得不明不白,朕虽碍于江山社稷,没有深究,但.”
    天德帝顿了顿,没有将话说尽,转换话题,“楚王与江南瓜葛太深,如今江南本就有尾大不掉之势,若楚王继位,社稷恐有倾覆之虞,于公于私,朕心难安。”
    他看着大宗正,“卫王乃是政儿一手带大的,他也一向以他的皇长兄为楷模,必能承其志,安定社稷。”
    “王叔,你当支持于朕啊!”
    大宗正沉吟片刻,抬头看着天德帝,神色似又恢复了过往的昏聩,笑着道:“陛下既为天子,何人为储君,自是陛下一言可决,只要是陛下真心之决断,宗室岂有不遵之理。”
    又过了一阵,房门打开,大宗正从中走出,在童瑞的陪同下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方公公的心头,浊浪滔天!
    没想到,陛下竟然真的是这样的心思!
    可怜这满朝文武,有几个没被蒙在鼓里!
    若是卫王真的顺利继承大统,这朝堂,有多少人要被打落尘埃?
    后背早已被冷汗打湿的他,彻底明白,楚王殿下所说的,那最关键的一次情报,时候到了!
    当童瑞走回御书房,瞧见身子都在微微颤抖的方公公,皱着眉头,“你这是怎么了?”
    本是因为恐惧和激动而颤抖的方公公正要说没事,忽然心头灵机一动,“回老祖宗,穿得少了些,有些冷。”
    童瑞无语地瞪了他一眼,“多大的人了,穿个衣服还要让人操心。回家去吧,别受寒了,今晚我盯着便是。”
    方公公连忙跪在地上,“让老祖宗受累了。”
    童瑞轻踹了他一脚,“服侍陛下怎么能叫受累呢!那是恩典!滚吧!”
    方公公连忙点头,走出几步,他看着那关上的房门,眼中露出几分阴狠。
    等楚王殿下上位,老子也要你跪在老子的脚底下摇尾乞怜!
    发了个狠,他抓紧朝着宫门走去。
    今夜,就是他为了将来人生路的奋力一搏!
    楚王府。
    在百骑司拿到山西战报的大半日之后,楚王府也收到了密报。
    原本楚王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根据政事堂那边的统计,朝臣们举荐太子的奏章里,几乎全是推举他的。
    仅有十几本是举荐卫王的。
    至于还有些继续顽固举荐齐王的,压根就不在考虑之中。
    已经明牌站在他这头的陈相,笑着来王府报喜。
    楚王也终于是露出了几分笑意。
    这一举荐,既彰显了他的众望所归,也能够让这些朝臣,不再有多少犹疑和退路,只能更紧密地团结在他这头。
    但当他拿到手中的密报,看见卫王三日下两寨,如今不到月余,便已经拿下太行十八寨之六的战绩时,他笑不出来了。
    这么短的时间,打下六个寨子,已经超出了朝野的预计。
    毕竟当初老军神和定国公扫荡太行山群盗,都用了一年多才竟全功。
    你别管最后的情况如何,但至少在目前,卫王表现出了更强势的一面。
    最关键的是,到现在总共才伤亡了不到几百个人。
    这等战损,便是不懂兵事的人也知道,太难得了。
    如果卫王真的以横扫之势,清扫了太行十八寨,以父皇的心思,会不会真的将太子之位给卫王呢?
    “殿下,下官以为,不必过于担忧。”
    还未离开的陈相开口安慰,“卫王虽然得胜,但归根结底,也就是镇压了一伙山贼,如今朝野俱在我们控制之下,我们派人对其功劳品评一番,这声势自然就起不来了。”
    楚王叹了口气,“陈相,这等伎俩能瞒过市井小民,能瞒得过朝堂诸君吗?最关键的是,父皇会如何想。”
    陈相笑了笑,“陛下都已经让群臣上表举荐太子了,以他的智慧难道看不出如今谁是众望所归吗?他既然让群臣上表,说不定就是看见群情汹涌,打算顺水推舟了。”
    楚王想了想,“但愿吧。”
    正说着,卢先生匆匆而来,“殿下,方才童公公亲自去了大宗正府上,将其接入了宫中。”
    楚王面色陡然一变,一旁的陈相也震惊地起身。
    到了他们的位置,太知道大宗正深夜入宫,意味着什么了。
    尤其还是在如今这个敏感的时刻。
    陈相开口道:“殿下,你说会不会是陛下找大宗正商量立你为太子的事?”
    楚王道:“但愿吧。”
    听了这个消息,原本准备告辞离开的陈相也不走了,二人一起等着下一步的消息。
    约莫小半个时辰之后,卢先生来报,大宗正的车马出了宫。
    但他们却并没有打探到什么别的消息。
    楚王的脸上,十分平静。
    他只是在心头默默祈祷:不说是不是立自己为太子,只要方公公不来,那就意味着没有最坏的情况发生。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就算他是楚王也不例外。
    不久之后,卢先生再度走入,走到他面前,低声道:“殿下,方公公来了。”
    楚王的心头,风云骤变。(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