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被袁术捧在手中,看着近在咫尺的传国玉玺,那五条蛟龙仿佛被赋与了生命,袁术只感觉在眼前翻腾盘旋,栩栩如生,仿佛活了过来一般。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更是让袁术面色涨红不已。
“传国玉玺啊,这可是天子象征!”袁术双手颤抖,手指轻轻摩挲着玉印上的纹路,眼中先是闪过难以置信的狂喜,随即被一种近乎癫狂的炽热所取代。
袁术猛地抬头,目光扫过殿内皆是震动的一众亲将们,声音因激动而变得嘶吼道:
“你们说,这是不是天命?是上天将此宝物送到我袁术手中?这又意味着什么?”
李丰率先反应过来,踉跄着上前几步,望着玉玺的目光中充满了敬畏,猛地跪倒在地,对袁术大声道:
“主公洪福齐天!此乃天命所归啊!昔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高祖起于沛地,终得天下。如今汉室倾颓,董卓乱政,正是天厌汉德,欲兴袁氏!主公得此玉玺,实乃顺应天意!”
张勋、韩暹等将反应过来后,也是纷纷激动跪倒一片,齐声附和道:
“李丰将军所言极是!汉室气数已尽,自黄巾之乱起,天下动荡,百姓流离,此非天亡大汉而何?”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德被四海,早已是天下人心中的砥柱!主公身为袁氏嫡子,得传国玉玺,正是承接天命之时!”
“秦失其政,汉乃代之!汉失其德,理当袁氏继之!主公当顺天应人,早登大位,以安天下!”
一声声“天命所归”、“袁氏当立”的呼喊,如同热油浇在袁术心头,让袁术胸中的野心之火越烧越旺。
袁术看着掌中玉玺,仿佛已看到自己身着龙袍,端坐于洛阳宫城,接受万民朝拜的辉煌景象。
“哈哈哈……”
袁术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得意与狂妄,道:“诸位将军所言,甚合我意!”
一众将领也都是激动,他们激动的是,传国玉玺竟然到了袁术手中,那岂不是说袁术真有天命?
而袁术若是成为天子,那么他们是不是皆能够成为三公九卿、封侯拜将人物?
这如何不让袁术麾下一众将领振奋?
龙椅上,袁术目光扫过激动的众将,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李晏、李诚两兄弟身上。
李晏是刚刚进来的,但是知道了他得到了传国玉玺后,便变得沉默了。
袁术带着几分期待的神情,问道:“李晏、李诚,你二人素有谋略,对此事有何看法?以为术能为天子呼?”
袁术一时间膨胀的野心,却是在这一刻,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尤其是骁勇善战的李晏、李诚的认可!
李晏、李诚两人相视一眼。
李晏上前一步,神色依旧沉稳,对袁术恭敬拱手道:
“李晏也认同,主公得传国玉玺,实乃天意眷顾。然李晏认为,秦失天下,非一日之寒,汉得天下,亦非一蹴而就。”
“汉高祖起于微末,先灭暴秦,再败项羽,历经十数年征战,广施仁政,方得百姓拥戴。”
李晏顿了顿,话锋一转道:“如今董卓未除,天下未定,主公虽得天授之宝,仍需效仿高祖,以“剿灭国贼、安定天下”为己任啊。对内抚恤百姓,恢复洛阳秩序。并且待扫清奸佞,使百姓安居乐业,扩大地盘,拥有兵马数十万,届时天下世家、万民自然会知主公乃天命所归,众望所归之下,再承大统,方是万全之策。”
李晏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言及袁术得到传国玉玺,确实有天子气。
但是,仅仅只有天子气,并不够,仍需要,使百姓安居乐业,扩大地盘,拥有兵马数十万!
李诚亦上前附和,恭敬道:“主公,二哥所言极是。玉玺乃是信物,但是民心与兵马,方是根本。主公当以仁德怀柔天下,以武功平定乱世,届时再凭借玉玺,天下人亦会拥戴主公,若失了民心,兵马不够雄壮,纵有玉玺,亦难成大事,毕竟武睿侯李昭、冀州牧蔡邕、荆州牧刘焉、益州牧皇甫嵩怕都不会愿意见主公僭越汉室,登基称帝,在称帝之前,当有对抗天下群雄的势力!”
李晏、李诚兄弟二人的话,既肯定了袁术得玉玺是“天命”,又点明了当下应行之策,既迎合了袁术的野心,又不失稳妥,比李丰等人一味吹捧更显高明。
袁术闻言,脸上的狂热稍退,眼中多了几分思索。
他虽好大喜功,却也明白如今天下诸侯,比他强大的不少,武睿侯李昭、冀州牧蔡邕、荆州牧刘焉、益州牧皇甫嵩要么是外戚、宗亲、忠心汉室的铁杆,如何会同意他登基称帝?
无疑,李晏兄弟所言有理,当下还确实不是称帝的最佳时机,最起码,需要拥有强大的军队,以及一定的民心!
“好!好一个“众望所归”!”
袁术重重点头,将玉玺小心翼翼地贴身藏好,仿佛藏了整个天下,这才看着李晏、李诚二人,大声笑道:
“李晏所言极是,我当效仿高祖,先安天下,再承天命!”
“若是他日某登基称帝,你们皆可封侯拜将,皆可成为公卿,李晏,某愿意封汝为大将军,统帅天下兵马。李诚,某可封汝为骠骑大将军。还望尔等用心辅佐术,成就大业啊!”
袁术毫不迟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对众将领画下大饼,众将领皆是轰动而振奋。
一众将领纷纷向袁术表忠心,就连李晏、李诚也是表态,定全力助袁术。
当然,袁术真正感觉自己需要拉拢的是李晏、李诚二将,这两将在袁术看来,都是不差卫青、霍去病般的军事统帅之才。
头上有武睿侯李昭压着,袁术便感觉麾下恐怕唯有李晏、李诚兄弟,能够与李昭抗衡,这才是他兵临天下,称帝的希望!
袁术站起身,对守着宫殿的亲卫大声,道:“传我命令,严守宫门,此事绝不可外传!另外,命人清理宫城,扑灭余火,安抚洛阳百姓,待诸侯到来,也好让他们看看我袁术的手段!”
“诺!”众将领命,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匆匆闯入,急声道:“主公,诸侯联军已至洛阳城外十里!盟主李昭亲率大军前来!”
袁术心中一凛,下意识摸了摸藏玉玺的地方,有些惊讶道:“这诸侯怎么来的如此之快?也罢,传令下去,众将,随本副盟主出城迎接!”
……
洛阳城外,尘土飞扬,诸侯联军的旗帜连绵不绝,十余万大军列阵以待,气势恢宏。
袁术率领李晏、李诚、李丰等将出城相迎,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
“武睿侯,诸位,一路辛苦了!”
袁术老远便翻身下马,对着李昭等人拱手笑道:
“术侥幸先入洛阳,已为诸位扫清障碍,只待联军入城,共商大事!”
一众诸侯皆是惊讶袁术,怎么如此开心?毕竟,之前袁术可是因为袁逢被杀而愤而离开联军,尽管这其中有一部分计策需要。
李昭勒住马缰,目光落在袁术脸上,见袁术面带着浓浓的笑意,眼底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不由看了一旁李晏、李诚一眼,见二将眼眸对自己使了一计眼色,李昭收回目光,对袁术微微颔首道:
“袁兖州攻破伊阙关,拿下洛阳,此战可谓当居首功,本盟主与诸位都会向朝廷为你请功。”
曹操也上前一步,朗声笑道:“公路兄此战真是神勇!尤其是伊阙关一役,李晏将军用兵如神,实乃我联军之幸!若不是公路兄牵制董卓兵力,我等也难以如此顺利攻破虎牢关啊!”
“过誉了。”袁术看着是曹操说话,冷哼一声,不冷不淡道:“都是为了匡扶汉室,些许微劳,不足挂齿,不像廷尉,无什么功劳,表现的倒是大义凛然。”
显然,袁术表现的虽然开心,但是,对于曹操等人导致袁逢之死,还是记恨在心。
袁绍看着自己这位弟弟,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身为袁家人的骄傲,又有几分嫉妒,但此刻也只能上前道:
“公路,辛苦你了。”
刘焉、蔡邕、孙坚等诸侯也纷纷上前称赞,一时间,袁术成了众星捧月的对象,让他越发飘飘然。
寒暄过后,袁术引领众诸侯入城。
当踏入洛阳城,眼前的景象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昔日繁华的帝都,如今已是处处可见焚烧的痕迹,街道上非常冷清。
皇宫更是惨不忍睹,大半宫殿被烧成了废墟,浓烟依旧在缓缓升腾,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血腥味。
“董卓!国贼!”蔡邕看着眼前的惨状,气得浑身发抖,老泪纵横,咆哮道:“你毁我帝都,害我百姓,此仇不共戴天!”
刘焉亦是面色铁青,指着残破的宫城,怒声道:“董卓豺狼心性,竟连皇宫都敢焚烧,实乃天地不容!我等若不将其诛灭,何面目面对天下百姓!”
曹操更是咬牙切齿,大声道:“董卓迁都长安,正是仓皇逃窜之际!万不能让其坐稳长安,操建议,我等当乘胜追击,一举拿下长安,擒杀董卓,以慰洛阳百姓之灵!”
曹操言追击董卓的话音落下,一众诸侯皆是一怔。
刚刚义愤填膺的刘焉眉头顿时一皱。
刘焉的反应被李昭看在眼中。
随之,李昭看向其他诸侯。
一时间,兖州牧袁术、青州牧孔伷、冀州牧蔡邕、徐州牧董承、扬州牧刘繇、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孙坚、河内太守袁遗、山阳太守乔帽、济北相鲍信、冠军县刘备等一众诸侯各有反应。
如袁术、袁绍、张邈、张超、袁遗几人表情迟疑,似乎并不情愿。
但是,青州牧孔伷、冀州牧蔡邕、徐州牧董承、扬州牧刘繇、东郡太守孙坚、山阳太守乔帽、济北相鲍信、冠军县刘备等大部分诸侯脸上皆是浮现出了意动之色。
似乎,追击董卓,他们也感觉这个时候正是好时机!
确实,应该追击!
这与历史上诸侯态度,明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啊!
李昭心中如此想到,却也感觉忠汉室的人真不少,现在还都是居于高位。
若是真想等天下自然而然的慢慢乱起来,怕是真要等上十几,二十年,三十年呢。
李昭心念一闪而过,目光扫过残破的洛阳,眼中寒光闪烁,沉声道:
“孟德所言极是。董卓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得安宁,传本盟主令,联军休整一日,明日兵分三路,追击董卓!”
“诺!”曹操、刘焉、孙坚等诸侯齐声应诺,眼中都闪烁着复仇的火焰。
董承作为董太皇太后的近亲,更是激动道:“盟主英明!太皇太后尚在长安受董卓胁迫,我等定要尽快杀到长安,救回太皇太后!”
李昭闻言自是点头。
就在众人群情激愤,要继续追击董卓之时,袁术却上前一步,面露难色,对众诸侯以及李昭道:“诸位,盟主,非是术不愿同往惩击国贼,实在是我麾下将士连番大战,伤亡惨重,已是强弩之末。伊阙关、洛阳两战,我军折损近万,若再强行追击,怕是难堪大任了。”
袁术顿了顿,又道:“不如就让术留守洛阳,安抚洛阳百姓,整顿秩序,为诸位保障后勤,待诸位凯旋归来,也好有个安稳的后方。”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随之倒也露出了理解的表情。
曹操看着袁术那副疲惫的模样,又想到袁术确实立下大功,折损定然不小,拱手对李昭道:
“盟主,副盟主却是为我联盟一直冲锋在前,确实不宜继续冲锋陷阵了!”
李昭深深看了袁术一眼,见他眼神闪烁,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也没有点破,只是点头道:“也好。洛阳乃帝都所在,确实需要有人镇守。公路便留下吧,但务必安抚好百姓。”
“盟主放心!”袁术闻言大喜,连忙保证道:
“术定不负所托!”
众诸侯不再多言,纷纷散去安排追击事宜。
袁术站在残破的宫门前,望着诸侯们离去的背影,嘴角缓缓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袁术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的传国玉玺,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追击董卓?那无疑会损兵折将,本就对汉室不忠的袁术自然不会去干。
甚至这一刻,袁术在想,若是接下来,诸侯联军与董卓两败俱伤多好?
那无疑,将是他袁术的龙兴之时!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