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 第110章 巡察(二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裴杼此行, 既是为了给黄维凭一个教训,也是想趁机了解一下各州的情况,顺便看看有没有铁牛先生口中所说的沧海遗珠。
    不指望找到像张茂行、阿尔普这样的, 更不指望能得一个铁牛先生这样的猛将,只要能找到一个像谢邈、小孙那样的勇武的后生, 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可郑兴成却不大想让裴杼出门,主要是再过不久外头便要下雪,这会子出门何时才能回来?一个不好, 可能今年又得在外头过年了。过年没有他们裴大人,实在是无趣。但话又说回来, 他们家裴大人这一年来主意越来越正, 凡是他定下来的事,旁人再怎么劝也没用。
    郑兴成只好骂黄维凭晦气,一来就给裴大人找事儿,还不如当初死在路上得了, 死了一了百了……骂是骂了一通,但依旧改变不了既定事实, 郑兴成还想跟着裴大人一道儿,结果裴大人压根不想带他, 说是已经叮嘱永宁县那边,让谢邈带两个人随行护卫, 又说幽州事情多,离不得郑兴成跟沈璎。
    既是裴杼决定好的事,沈璎也没说什么, 只是晚上给他备下了几声衣裳。
    裴杼倒是惊奇:“你方才出去买的?”
    沈璎无奈:“哪能这么快,是之前就备好的。”
    裴杼穿衣裳不讲究,上回他去京城沈璎给他置办了几身, 后来路上逃命,几身衣裳都坏得差不多了。沈璎见状又给他备了另外的,只是裴杼平日里经常需下地,便没有拿出来,这回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裴杼心花怒放,好不得意:“怎好意思总让你破费?回头从我的俸禄里面双倍补贴给你。”
    “不必了,只管穿着就是。”就当是她送的生辰礼吧。
    裴杼生辰在腊月,前两年不是在打仗,便是在逃命,要么就是在沧州查案,根本没空过生辰。裴杼自己也不在意这些,连及冠礼都是华观复后知后觉提起来,结果裴杼嫌麻烦不愿补办,只是叫了大家给他吃了顿饭,仅此而已。
    他向来不拘小节,众人也是知道的。王绰跟华观复合计一番,给裴杼取了表字长陵,但是裴杼压根不用,他似乎不喜欢名与表字分开,只接受裴杼这个名字。他愿意这么想,身边人没有不纵容的。
    将衣裳装好后,沈璎又交代了一番才回去歇息。凭她身子骨多好,连轴转了这么多天也是有点累的。
    不过做大事的人往往都是精力十足,沈璎只歇息一日便容光焕发,裴杼也是睡了一觉醒来之后便再次朝气蓬勃。
    只有黄维凭如丧考妣,等裴杼叫他出门时仍在挣扎:“属官们都还没有到齐,等他们来了再巡察也不迟啊。”
    裴杼直接驳回,昨儿黄维凭不是说他懒政吗,他如今积极改正难道又错了?今日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黄维凭拗不过他,咽了咽口水,心里苦得仿佛吞下了无数黄连,他此刻极为后悔昨日怎么就招惹了裴杼:“要不……裴大人你自己去吧,我昨夜偶感风寒身子不适,便不跟着了。”
    “偶感风寒?”
    “对!”黄维凭坚持。
    裴杼送了手:“黄副使身子如此孱弱,日后还怎么帮我料理河北道这一摊子事?也罢,我索性给陛下上书,让他另择一位副使好了。你不行,朝中想必有的是身子健壮的官员。”
    黄维凭怒视裴杼。
    裴杼镇定自若地回看对方。
    二人僵持了一会儿,黄维凭黑着脸叫来周若水,给他拎行李。不就是巡察吗,他去就是。这个裴杼,路上千万别叫他挖出什么秘密来,否则自己绝对饶不了他!
    裴杼端详了一下周若水,此人不过是个巡官,故而他师兄上回写信也就没有提及。幽州这边的官员大多跟朝廷牵扯不大,不知此人来路,昨晚上还是贺朝俞提了一嘴,裴杼才知道这周若水的经历竟然跟他如此相似。
    同样是高门大户的旁支,同样是家族落败,裴家被抄家,周家也被抄了家。裴杼得了好运道,赴任永宁县后一路升迁;周若水也攀上了高枝,搭上了张戚这只大船,再次跻身官场。只是看黄维凭对他非打即骂,相比此人在张戚阵营中的地位也不高,谁都可以踩一脚。
    对于张戚的人,裴杼除了提防再没有多余的想法。阵营对立,相互猜忌,便意味着他与黄维凭、与周若水永远不可能交往甚密。
    出门之后,黄维凭再次怒了,他的马就是随他们过来的那两匹,可裴杼骑着点却是一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一眼看便知价值连城。黄维凭酸了一句:“大人真是富裕,连养的马都不似常马。”
    裴杼可不惯着他,直接嘲讽回去:“这是从前打胡人时抢回来的马,黄副使若是眼馋,下回可可以去胡人境内抢一匹,他们那里多得是。”
    黄维凭瞬间消停。他要是有这个本事,何必待在这里受裴杼的气?
    老老实实地上了马之后,黄维凭再没有多嘴说一句,反而一直在观察裴杼。
    裴杼没带多少东西,随从也就只有五人而已,一个是算账的秦阿明,另四个俱是行伍出生,为首的还是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叫谢邈,似乎在这次对敌上立下不少功劳。黄维凭在心里给裴杼记下了一笔,身为太守却染指军中事,把将士带到身边充做护卫,这一点或许不足以将裴杼参下去,但是再多找几条罪证,早晚能让裴杼从采访使的位子上滚下去。
    黄维凭死死盯着裴杼,他身上一应行李全无,都在周若水身上摆着呢。黄维凭压根没有看得起这个周若水,这人从前便是靠舔着张大公子出了头,张大公子过世后又舔着张丞相,为了出头连脸都不要了,好歹从前还是读书人呢。黄维凭最瞧不上这种人,也没把他当人看,路上因骑马赶不上裴杼等人,累得气喘吁吁,一不忿便要拿周若水撒气。
    周若水已习惯了旁人的冷嘲热讽,只是他不懂,这位裴大人怎么也冷眼旁观?
    他打听过裴杼,知道裴杼在沧州赈灾时为了百姓据理力争,也知道他在做永宁县县令时曾为了城外百姓的安危主动对敌。周若水原以为裴杼会救他于水火,他并非要出卖张丞相,只是想让裴杼为他出头,辖制住黄维凭而已。可就这样的小小心愿,依旧落空了。
    周若水望着裴杼自在的身影出神,裴太守这样一个怜贫惜弱的人,为何只对他的苦难视若罔闻?难道他就天生这样不堪吗?
    裴杼纵马疾行,一时跑得忘了性,忽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黄维凭。直到那家伙开始不顾仪态地叫喊让他慢一点,裴杼才意识到自己跑快了。
    回头一看黄维凭瘫在马上累成了一条狗,裴杼快意地笑了两声,再次跑起了马,之前是无意甩下黄维凭,但这回,他就是故意的!
    黄维凭气得骂骂咧咧,平日里引以为傲的文人风骨全无。这个裴杼,天生就是来克他的。
    发现周若水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黄维凭更生气了,凭什么只有他一个人累成这样?
    “看什么看,再看挖了你的眼睛!”黄维凭怒喝。
    周若水转过了头,习以为常了。
    但是黄维凭骂过之后又不忘叮嘱:“待会去了各州记得盯紧裴杼,若看到什么把柄即刻汇报!你跟着过来就是为了这档子事,若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别怪我不近人情把你重新撵回京城去!”
    周若水木讷地应了一声。
    黄维凭讥笑:“呆头呆脑,张大公子只怕就看中你这张脸了。”
    印象中,张公子有断袖之癖,没准之前就跟这个周若水瞎搞在一块儿也未可知,这跟外头的歌舞伎有什么区别?
    无人回应,黄维凭也习惯了周若水这不讨喜的性子,男不男,女不女的,他有时候带着出门都觉得恶心。
    打幽州出发,最先到的是沧州,沧州上回换了个太守,州衙跟县衙的不少官员也跟着换了水,裴杼还没来得及打听这位新太守是什么行事风格,不过来都来了也没这个必要。身为采访使,整个河北道的头头,裴杼其实完全不用在意这些,要打听的反而是底下这群即将被他监察的官员们。
    沧州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新班子即便要贪也不会贪太多,可别的地方就不好说了。裴杼对自己的东西都挺有占有欲,河北道的几个州在裴杼看来便已经是他的了,他得尽快握在手里才行。
    裴杼回头打量着黄维凭,觉得自己带这个拖油瓶出来的决定实在是英明。他出来一趟肯定不能白跑,多少得拉拢一批自己人,再顺势揪出来几个贪官污吏,一个两个都好办,但若是查出来的人太多,就得让黄维凭上书禀明情况了,裴杼反正是不会出头的。
    至于黄维凭会不会同意,裴杼完全不操心。都到了他的地盘,不同意也得同意。
    黄维凭莫名打了一个寒颤,怎么回事,为何感觉自己被盯上了?
    抵达沧州州衙时,裴杼甚至没有提前叫人通报,直接带着人去了。
    门房得知裴杼的身份,紧赶慢赶跑过去通传,活像背后有鬼在追。之前州衙官员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无一不与裴杼有关。裴杼虽然离开了沧州,但沧州衙门到处都有他的传说。
    沧州的赵太守听到裴杼忽然带人上门,腿脚都跟着一软,也是想到了上任太守、别驾的下场。
    张载一把将他捞了起来:“您又没做什么,裴大人怎么也问罪不到您身上?”
    “对,我还什么都没做呢。”赵太守定了定神,立马招呼衙门所有人前去迎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