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山道人,绝不倒斗 - 第462章 伤人利器,剑门雄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2章 伤人利器,剑门雄关
    为稳妥起见,陈阳不断书写,直到令扭曲外表上密密麻麻地布满蝇头小字之后,方才停手收功。
    他望向分开的熔岩表面,毫不犹豫,一把將其扔下,而这物事在碰触到炽热熔岩后,表面立即泛出点点金光,以破开周围阻隔,沉入池底。
    陈阳顺势盘腿坐下,双目紧闭,静心凝神,借著留在龙刺匕首上的法力,感受著铸剑池底部的情况。
    越往深处,所受阻力也就越大,熔岩逐渐得有如固体,可热度却是越来越高,而伴隨著某个临界点过后,本已黯淡的熔岩再度亮起,有如烈日般耀眼。陈阳能够感受到,这铸剑池底部的熔岩之中充斥著极为精纯的金煞之气,想来是过去熔铸玄铁的残留。
    “好精纯的金行煞气,若能採集使用,不会亚於世间任何精金、神铁。”陈阳心道,“或许,也只有这等天地生成的熔炉,才能铸造出无坚不摧的神兵。我刻下的金光咒在这等热力下,至多坚持一香的时间就会消散,不过,在此之前,那些透过法力渗透进去的热力,已足以將龙刺匕首化开。”
    好在没有小看铸剑池,做了充足准备。十余息后,正如陈阳所言,被金光咒法力包裹著的龙刺匕首化作了一团赤红铁水。
    这时,他手指一勾,先前一同刻入的炼灵之法跟著发动,將铸剑池底精纯煞气截取了部分后,与残余法力一同升上中层。
    符法,阵法,禁制,咒术,三者其实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亦可相互转换,这是陈阳成功抱丹,又习得西王母国诸多方术之后,逐渐领悟到的一点。
    將炼灵阵法入符,並以此加持剑胎,藉此汲取铸剑池內的庞大灵机,这就是他陈某人的谋划。
    池底的煞气太强,引得太多反而喧宾夺主,如今这一点恰好够用,而边缘处已不再那么霸道的熔岩、真火,才是用於铸造宝物的主力。
    陈阳这一坐,就是足足三天三夜,期间一声不、水米不进,不时往池中打入一道法力,可谓將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了炼製这兵器上。
    这不免令他身旁陪伴的李猴儿在感动之余,又有些惭愧,暗道:“陈掌门为了替我重炼法宝而如此受累,真是够义气,我实不该於先前屡屡在心中讥讽他—这等恩德,不知该怎样报答?”
    又过了片刻,到了第七日的正午,陈阳这才睁开双眼,露出一丝疲惫之態:
    “好了。”
    不知何时,一把较先前模样更加短小精悍,身呈棱型,有三面,呈灰白之色的短匕正悬浮在铸剑池表层,静静地在缓慢流淌的熔岩中接受淬链、温养。
    李猴儿先前从未见过这般特殊的形状,於是趴在铸剑池边好奇地往下观望,
    即便鬍子末端被燎去了寸许,也是毫不在意。
    “这东西共有三面,十分利於捅刺,且在每一面上都开了血槽,一旦入肉,
    便是血流不止的下场。原本徐夫人铸造此物时,淬上的毒药因为重炼之故,已被燃去,但如今拥有了放血之能,也可稍作弥补。”
    陈阳略有些得意地讲解道:“这是一种我自古籍中研读来的短兵,深得中土兵器之妙,有个別名唤作三棱刺。因其熔入了一丝铸剑池底积累千年的精纯煞气,故而还有看破甲之能,刃口不仅锋利、亦十分坚固,日后你以此物捅刺別人的时候,绝无失手之忧!像对阵唐家老二时发生的事,我敢保证,绝不会有下次。”
    陈阳如此自信地打包票,令李猴儿很是惊喜:“这东西真有你说得这么厉害?”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你就放心吧。”陈阳点点头,“等在这表层温养个七日,將煞气完全炼化后,你就可以將其取出试上一试了。”
    “师父。”徐弘远在旁道,“先前,独孤掌门铸造潜龙剑时令修士斗剑为祭,以启神兵之灵,如今这新的龙刺匕首是否也要如此?”
    “不必。”陈阳摇头道:“虽是重铸,但我念及李道友祭炼不易,设法保留了几分曾经的灵性但还是要重新祭炼些日子,方能恢復先前的威能,对此,
    还请恕罪则个。”
    “哪里。”李猴儿郑重地对陈阳行了一礼,拍胸脯道:“陈掌门仗义相助,
    小老儿又怎敢苛求太多?今后若有差遣,知会一声便是。除了天上的星星,水中的月亮,小人都能给你弄来!”
    “咳咳——”
    陈阳咳嗽两声,以眼神示意李猴儿朝后看,老飞贼这才发现独孤鸿不知何时也来到铸剑池边,饶有兴致地看著崭新的龙刺匕首。
    方才李猴儿那匪气十足的发言,只怕也早已入得这仙剑派掌门之耳,想到这,眾人不免有些尷尬,於是知趣地当作没有发生。
    “这玩意的刃型確实有些意思,很是毒辣。”品评了一会后,独孤鸿开口道:“血槽能令此物在拔出时更加顺畅,並留下极难止血的方型创口,似这等刁钻的短兵,我从未见过,似乎有些像军中才有的杀人利器,不知陈掌门如何得知?”
    陈阳推脱道:“都是前人所述,陈某不过是拾人牙慧。”
    “是么?”独孤鸿显然不大相信,但也没继续追问,而是说起了另一件事:“陈掌门果然在重炼这兵器时,调动了剑池內的灵机,凝罡聚煞,令其锋锐更甚从前,不知用的是什么方法?”
    “好说,不过一张符而已。”
    陈阳本也打算將此符送出,以作为偷学对方剑术的补偿,所以也没隱瞒,大方地將揣摩出的化灵符写法告知,並嘱託要在炼剑之时一齐投入。
    独孤鸿当即便试了试,发觉果然有些效用,惊喜之下,对陈某人越发重视,
    並大方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一以后这铸剑密地,若是陈阳需要,可任意取用。
    这正是陈阳求之不得的好事,也不枉他这一次夹著尾巴、压住性子,难得地充当了一回老好人。
    谢过了独孤鸿的好意后,几人又等了七日时间,待得这全新龙刺匕首內的煞气尽数被炼化,李猴儿便迫不及待地將其从铸剑池內捞起,来到洞外信手一掷。
    並未动用任何法力,只纯粹以手劲飞出,在一连洞穿了十余棵大树后,此物仍去势不减,直至钉入了一处山壁之內,陷进去足足数尺,方才停下。
    “果然是好兵刃!”李猴儿眼前一亮:“果然锐利,陈掌门的手艺可真是没的说。”
    虽然是首次动用重铸后的龙刺匕首,但將其握住之后的熟悉感觉仍是一如既往,就仿佛肢体的延伸,可谓得心应手,但灵性较从前难免有些微弱,还须用心祭炼一段时日,並且,要再寻得一根金蚕丝以作配合。
    但无论如何,这宝贝能失而復得,实在是一件幸事。
    这些日子,陈阳在铸剑池內接连挫败唐门、仙剑派两大高手的事跡,也逐渐地在蜀中流传开来,令他在这地方也有了些名气。
    重炼完了龙刺匕首,陈阳便打算告辞回山,好好研究一番独孤鸿告知的『剑中藏剑』的法门。而李猴儿为了答谢,一定要將陈阳送回道场,所以离蜀之时也与陈阳同行。
    陈阳一行路经剑阁,正欲借金牛道出蜀,却在县城歇脚时,听到附近人们议论这样一件怪事。
    “王老佗,听闻你家昨晚闹神仙了?”
    食肆內,陈阳与徐弘远、李猴儿等人正在用饭,却见一个身著蜀锦的中年男人走进门来,身材高大壮实,但却面容憔悴,顶著对偌大的黑眼圈,不断地打著哈欠,时不时露出忧愁之色。
    “是啊—”姓王的富户见有人询问,惆悵地道:“也不知是哪一路尊神显灵,强要我在今夜之前备齐十头牛、二十只羊、三十头肥猪,供奉於院中,否则便收走我那小儿的性命——..—唉———”
    “嘆什么气嗦?”旁边人道:“都说你王老信有万贯家財,区区几头牲口算得了什么?给了便给了唄。”
    “钱兄说笑了,我哪来的万贯家財?”王富户道:“不过只有薄田二十二亩,勉强供我一家人吃用而已。今次是可以给它,但下次,下下次又如何?便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样挥霍。”
    “你可万万不要得罪那些东西。”周边又有人劝:“前几日,城东开典当行的老郑,也是碰上了这些个东西,偏偏他又不信邪,请了法师前来收妖——-结果,一家五口死於非命不说,便连灵芝寺的那个老和尚也被掏了心肝,赤条条地掛在院中树上!”
    有人狠狠地一拍桌子,“真是无法无天,难不成就让这些东西肆意妄为?”
    “那能怎么办?就算是衙门里的公人捕快碰见这些东西,不也要嚇破胆么?
    也就前些日子,那个路过的剑客收了几个鬼怪,好不容易安生了些日子,如今又闹將起来了,那些剑仙异人个个神龙见首不见尾,如今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请!”
    陈阳听得眾人议论,知晓最近剑阁县內,每逢黄昏后,总有魅之辈现於人前,张口討要血食,但有不从之人,便要受其报復。
    轻则家宅不寧,重则身死人亡。一时间,县內百姓惶恐不安、人人自危,家家户户於夜间紧闭门窗,周遭村镇里的淫祠野祀,隱隱又有泛滥之兆。
    虽也有请高僧大德、有道之士前来捉鬼降妖的,奈何这等事发生得太过频繁,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没完没了。
    仙剑派也曾派人前来,用其引以为傲的剑术斩杀了些阴灵鬼怪,安定了段时日,却也未能根除此祸。於是,只得每隔一段时间,便派弟子门人前来斩杀妖邪。
    即便如此,县中百姓仍是不免受到惊嚇。
    陈阳想道,鹤鸣山正在剑阁县內,三五斩邪雌雄剑便是放置於此山戒鬼井中镇伏妖邪,按理来说,剑阁应是蜀中最没有邪崇为患的地方,如今怎会变成这副模样?
    莫非是,戒鬼並出现了什么问题?
    想到这,陈阳便站起身,招呼著同行二人,一齐前往剑门关附近走访,以探虚实。
    剑阁,因诸葛武侯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道而得名,素来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为兵家必爭的要害之地。
    当年,季汉大將军姜维把守剑门关,曾藉此地天险抵挡住了总共十万魏军。
    只可惜魏將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致使后主惊恐之下率眾出降,断送了四百年炎汉,后人每念至此,总不免扼腕嘆息。
    陈阳立足山巔之上,望及剑阁古关、古道、古柏,思及三国故事,感慨道:“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当年后主降魏,姜维仍欲再兴汉室,令得钟会、邓艾反目,只是终究计差一筹,谋败身死。若非后主保留了其密信,只怕要背上反覆小人之名—-此地果然险要,怪不得能抵挡十方兵马。”
    “剑门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徐弘远道:“先祖曾有言,世上坚城雄关,总不免被付之一炬,唯有这剑门关是个例外,从未被正面攻破。”
    “此地居於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剑门之名,可谓恰到好处。”
    陈阳说道:“与龙虎山相仿,大剑山亦有丹霞之貌,怪不得龙虎山祖天师入蜀之时曾於附近暂居,在剑门关东边不远处,便是鹤鸣山,相传那把三五斩邪剑就镇封於此山戒鬼井內我看,剑阁县近来的怪事,恐怕正是与其有关。”
    徐弘远询问道:“这么说,师父是打算去鹤鸣山戒鬼井看一看了?”
    “想倒是有点想·”陈阳坦然道:“不过,鹤鸣山本是仙剑派旧址,戒鬼並更是一等一的重地。咱们在峨眉山上时,他们也算是招待得十分周到,如今总不能不打一声招呼,就擅闯他人重地为免多事,还是先向仙剑派在此地管事的知会一声,看看是否需要助力。”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