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1978:工业神手从修车铺开始 - 第4章 三点一线,技惊四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向前走向角落,那台“蝴蝶牌”缝纫机静静地臥在那里,墨绿色的烤漆机身上,金色的“蝴蝶”商標和繁复的装饰纹依然可见当年的风采。
    在1978年,这绝对是能让无数家庭主妇眼红心热的“三大件”之一,其內部结构的精密程度,远非刚才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可比。
    机壳敞开著,露出了里面密密麻麻、闪著油光的齿轮、连杆、凸轮和摆梭机构。
    看得出来,王师傅確实在这上面下过功夫,工作檯上还散落著几颗被拆下来的螺丝和垫片,旁边一块擦拭过的布上还残留著黑色的油渍。
    显然,老师傅也遇到了难题,没能彻底驯服这只闹脾气的“蝴蝶”。
    李向前没有急著动手。他能感觉到,身后那道看似隨意,实则锐利的目光一直落在自己身上。
    王师傅把收音机推到一边,抱起了胳膊,看似在休息,实则在观察。
    这不仅仅是一个修理任务,更像是一场不言明的考试,考的是眼力,是耐心,更是真本事。
    他绕著缝纫机走了半圈,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金属机身。
    目光如同探照灯,仔细扫过每一个零件的细节,从磨损的针板到布满划痕的压脚。
    嗡!
    熟悉的轻微震动感在脑海中浮现。
    【目標:蝴蝶牌jg系列家用缝纫机】
    【当前状態:故障(跳线、断线频繁)】
    【故障诊断:1.摆梭尖轻微磨损导致掛线不稳;2.送布牙与机针运动时序配合失调(误差0.8mm);3.夹线器压力弹簧疲劳,张力不稳定】
    【损耗倒计时:未知(机械磨损累积性故障)】
    【修復建议:1.打磨修復摆梭尖或更换;2.调整送布牙升降凸轮与机针曲柄同步;3.更换夹线器压力弹簧或增加垫片调整压力】
    果然不出所料,是复合型故障。李向前心中瞭然。
    跳线和断线,听起来是小毛病,却是缝纫机最磨人的问题。
    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几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叠加在一起,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这需要维修师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超乎常人的耐心,才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找到癥结所在。
    王师傅经验老道,很可能已经察觉並修復了其中一两个问题,比如可能已经打磨过摆梭尖,或者调整过夹线器的压力,但只要那个核心的时序配合问题没解决,或者调整得不够精確,缝纫机该跳线还是跳线,该断线还是断线。
    李向前站起身,先从工作檯上拿起一个小油壶。
    他没有直接去动那些复杂的机构,而是按照標准保养流程,给机头各个標註了加油孔的地方,以及所有肉眼可见的活动关节、摩擦副,都小心翼翼地滴上几滴缝纫机油。
    机油清亮,带著淡淡的矿物气味,渗入金属的缝隙。
    这个过程不疾不徐,既是必要的保养,也给了他一个缓衝和思考的时间。
    三个故障点,先从哪个入手?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发现”显得不那么突兀,更像是经验积累后的判断,而不是凭空知晓?
    他將注意力集中在第二个故障点上:送布牙与机针运动时序配合失调。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隱蔽的问题。
    误差0.8毫米,肉眼极难察觉,但对於高速运动的机针和送布牙来说,这点偏差足以致命。
    油加得差不多了,李向前伸出右手,轻轻握住缝纫机右侧那个带著凹槽的金属手轮。
    他缓缓转动手轮,模擬缝纫机工作时的状態。
    噠…噠…噠…
    机针上下穿梭,带动著面线;下方的摆梭旋转摆动,勾住面线形成线圈;送布牙则配合著机针的抬起而上升,將布料向前推送一个针距。
    整个过程,在常人看来似乎没什么异样,只有机械运转时发出的、略显沉闷的金属摩擦声。
    李向前侧耳倾听,凭藉著前世无数次拆装修理各种精密机械积累下的经验,再加上【破障之眼】关於“时序失调”的明確提示,他很快捕捉到了那声音中极其细微的不和谐。
    送布牙的动作,似乎总是带著一丝若有若无的“粘滯感”。
    它抬升的时机,相对於机针彻底离开“布料”並抬升到最高点的那个瞬间,好像慢了那么一小拍。
    就是这零点几毫米、零点几秒的偏差,导致了“布料”还没被完全送稳,高速下落的机针就扎了下来,面线和底线无法完美勾合,自然就容易跳线,甚至因为受力不均而断线。
    “王师傅,”李向前没有回头,依旧保持著转动手轮的姿势,语气带著几分请教的意味,“您听听这个声音,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他特意放慢了转动的速度,让那细微的节奏差异更加明显一些。
    “送布牙抬起来往前送的时候,好像总是比针杆抬到顶要稍微慢了那么一丁点儿。会不会是这个地方没配合好,布走得不稳当,针下去的时候线就勾不牢,才老跳线?”
    他没有直接说“时序失调”,而是用了更通俗、更符合学徒身份的描述。
    原本抱臂站在一旁的王德发闻言,眉毛微微动了一下。
    他走上前来,也俯下身,耳朵凑近了机头下方,示意李向前继续转动手轮。
    噠…噠…噠…
    王德发闭上眼睛,仔细分辨著那细微的声响和节奏。
    他的手指也搭在了手轮上,感受著內部机构运转时传递来的震动。
    片刻后,他睁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这小子,耳朵够毒的!这种细微的配合误差,没有几十年的经验和极高的专注度,根本听不出来!他自己之前也隱约觉得这个地方有点问题,但调整了几次效果都不明显,也就放过去了,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能如此精准地指出来。
    “嗯……”王德发沉吟了一声,算是认可了李向前的判断。“有点道理。这个配合確实刁钻,差一点都不行。”
    他没有多问李向前是怎么听出来的,只是用下巴点了点缝纫机,“那你觉得该怎么调?”
    这是更进一步的考验。能发现问题是一回事,能不能解决问题,又是另一回事。
    “我试试。”李向前应道。
    得到许可,他不再犹豫。放下油壶,拿起一把大小合適的螺丝刀和一把小扳手。他依据脑海中【破障之眼】给出的精確提示——那个0.8mm的误差,需要通过调整控制送布牙升降的偏心凸轮来修正。
    他找到了那个隱藏在齿轮组中的小型偏心凸轮,它连接著送布牙的驱动连杆。
    用螺丝刀顶住轴心防止转动,再用小扳手小心地鬆开了凸轮侧面的紧定螺丝。不能完全鬆开,要保持一定的摩擦力,方便微调。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李向前的眼神变得无比专注,手指捏住那个小小的偏心凸轮,极其缓慢、极其轻微地旋转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角度。
    这个角度的控制,完全是基於【破障之眼】给出的数据,在他脑中被自动转化为了前世积累的手感和经验判断。多一分则快,少一分则慢。
    就是这里!
    他停下动作,迅速用扳手將紧定螺丝重新锁紧。
    调整完毕。
    李向前再次转动起手轮。
    噠!噠!噠!
    声音变得不一样了!之前的细微滯涩感消失得无影无踪,机针的起落和送布牙的推送配合得天衣无缝。
    只听声音,就能感觉到一种协调、高效的韵律感。
    一直默默注视著李向前每一个动作的王德发,此刻眼神中的讚许之色几乎不再掩饰。
    刚才李向前调整凸轮时那份沉稳和精准,绝不是一个刚入门的学徒能有的!那份对细微角度的把握,甚至比他自己动手还要精確几分!
    这小子,绝对不是蒙的!他是真的懂!而且懂得很深!
    王德发心中第一次对这个“关係户”学徒產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是一丝……期待。他开始好奇,这小子到底还藏著多少本事?
    “嗯,这个点算是调准了。”王德发语气依旧平淡,但比之前明显缓和了许多。“不过,光这个调好,未必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他指了指下方的摆梭和上方的夹线器,“跳线断线,跟梭尖的状態、线的张力都有关係。你再看看这两个地方。”
    李向前心中暗笑,王师傅这是开始主动“餵招”了。
    他当然知道问题不止於此,【破障之眼】早就把另外两个故障点標得清清楚楚。
    “好的,王师傅。”李向前应了一声,拿起工具,將注意力转向了那个负责勾线的核心部件——摆梭。
    挑战还在继续,但这只闹脾气的“蝴蝶”,似乎已经开始在他的手中变得温顺起来。
    而王师傅那看似平静的眼神深处,一丝名为“认可”的火苗,也终於被彻底点燃了。
    李向前知道,只要將剩下的两个问题也完美解决,他在这红星修理铺,就算是初步站稳脚跟了。
    接下来,或许就能接触到更多、更复杂的设备,离提取“未来科技碎片”的目標,又近了一步!他甚至开始期待,彻底修復这台缝纫机后,【破障之眼】会凝聚出什么样的惊喜。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