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安空调?你搁这养死士呢 - 第135章 第 135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1章黄金枷锁
    “联合执法”的闹剧,以一种近乎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落幕。
    第二天,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都献给了新星学院。那张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利普·安德森与沈诚握手的照片,被配上了各种耸人听闻的標题——《教育界的“復仇者联盟”:一所技校如何顛覆百年高校的想像?》、《从网红到教父:沈诚和他的“教师天团”》。
    舆论的风向,在短短二十四小时內,完成了一次从“审判”到“封神”的极端反转。
    新星学院不再是那个充满爭议的“搅局者”,它成了一个標杆,一个理想,一个悬浮在现实泥沼之上的空中楼阁。
    教育部大楼,“求是”会议室。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顾问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在万眾瞩目下,再次开启了全网直播。
    这一次,会议室里的气氛与上次截然不同。
    曹天恆没有来,据说他因为“突发心臟不適”正在接受治疗,天恆集团的股价已经连续三天跌停。周校长来了,但他坐在最角落的位置,全程低著头,像一个等待宣判的囚犯。
    而以沪交大学校长钱振华为首的几位校长,则换上了一副和善的面孔,甚至在镜头扫过时,还会主动露出温和的微笑。
    他们想明白了,对抗是徒劳的,那就只能选择“顺从”。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稳定在了一千万以上。弹幕滚动得快到看不清字,但核心情绪只有一个:期待。
    所有人都想看看,那个把屠刀变成了手术刀的男人,今天,又要切开什么。
    会议开始,陈岩照例讲了几句开场白,但他很快就把话筒交给了沈诚,语气里带著显而易见的欣赏:“上次会议,沈校长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今天,我们更想听听,沈校长对未来的『建设性』意见。”
    所有镜头,瞬间聚焦。
    沈诚站起身,没有走向投影仪,只是走到了会议桌的中央。
    他环视了一圈,目光在钱振华那张儒雅的脸上停留了半秒。
    “各位,最近媒体朋友们很看得起我,把新星学院捧得太高,这让我很不安。”
    他一开口,就是自谦。
    钱振华的眼皮跳了一下。他知道,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沈诚的谦虚,比他的狂妄,更危险。
    “新星学院,只是一个特例,一个在特定条件下诞生的、不计成本的实验品。它的模式,无法复製,也不应该被神化。”沈诚的语气诚恳得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我们的目標,不应该是再造一个新星学院,而是让全国三千所高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向上的道路。”
    弹幕里一片讚誉。
    “校长格局大了!”
    “呜呜呜,太谦虚了,粉了粉了。”
    “所以,”沈诚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有力,“我今天不想再谈『问题』,我想谈谈『標准』。”
    他打了个响指。
    身后的任薇,將一份文件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位顾问。
    文件的封面上,印著一行烫金大字——《关於建立中国“標杆大学”动態评估体系的草案》。
    钱振华翻开文件,只看了第一页,他的指尖就感到一阵冰凉。
    “我认为,『大学良心榜』的存在,只是一个初级阶段,它解决了『下限』的问题。但中国的高等教育,更需要解决『上限』的问题。”沈诚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迴响,“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可量化的、能引领未来的『標杆』,让所有大学都知道,一座伟大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开始逐条解读那份草案。
    “第一,师资力量。我们不应该只看论文和头衔。我建议,引入『大师指数』。一所『標杆大学』,其核心专业,必须保证每五百名本科生,就拥有一位在其领域內公认的、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大师级』学者。这个『大师』的定义可以很宽泛,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得主当然算,米其林三星主厨、普立兹奖得主、奥斯卡最佳导演,也应该算。因为他们都代表了人类在某个领域的极致追求。”
    会议室里,几位校长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
    “第二,后勤服务。我建议,废除传统的满意度调查,引入『幸福感指数』。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不应该由校领导说了算,应该由学生的体重和体检报告说了算。宿舍的热水够不够用,不应该看水管的粗细,应该看学生因为洗冷水澡而感冒的比例。我提议,『標杆大学』的食堂,必须引入第三方独立美食评审团,每年进行匿名评级。宿舍管理,必须实现百分之百的智能化,任何报修,都应在十五分钟內得到响应。”
    “第三,行政效率。我建议,引入『时间成本』概念。学生在校期间,所有与行政部门打交道的流程,都应该被量化为『时间成本』。『標杆大学』必须承诺,將学生的平均『行政时间成本』,控制在每学年不超过八小时。所有盖章流程,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內线上完成。任何一个需要学生跑第二趟的流程,都应该被视为一次『教学事故』,並由ai系统自动追责到人。”
    “第四……”
    沈诚每说一条,钱振华的脸色就白一分。
    这哪里是“標准”,这分明是一把用黄金打造的、镶满了钻石的、无比精美的断头台!
    每一条,都听上去那么美好,那么正確,那么符合所有人对理想大学的想像。
    但每一条,都像一根锋利的针,精准地刺向了现有大学体制最臃肿、最无能的软肋。
    每一条,都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和顛覆性的改革才能实现。
    每一条,都是参照新星学院那个“变態”的模式,量身定做的。
    这是一个阳谋。一个美到让人无法拒绝的阳谋。
    沈诚讲完,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直播间的弹幕,却已经彻底沸腾。
    “我操!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啊!”
    “幸福感指数!时间成本!校长是天才吗?这些词简直说到了我心坎里!”
    “求求了!按这个標准给我来一打大学!我愿意再上一次!”
    “@沪交大学 @捂大 @清北,听到了吗?別装死!快表態!”
    民意,如山洪般,透过小小的弹幕窗口,向会议室里这群“泰山北斗”们,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
    钱振华的手,死死攥著那份薄薄的草案,纸张的边缘,几乎要嵌进他的肉里。
    他知道,他不能反对。
    在全国人民面前,反对这个“理想大学”的標准,就等於承认自己无能、落后,承认自己就是改革的绊脚石。
    他只能讚美,只能拥护。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陈岩,缓缓地开口了。
    “沈校长的这份草案,高屋建瓴,振聋发聵啊。”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然后话锋一转,“当然,標准很高,理想很丰满。要一步到位,恐怕不现实。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先搞一个试点。”
    来了。
    钱振华的心,沉到了谷底。
    “这个试点单位,必须要基础好,有改革精神,有担当,敢於啃硬骨头。”陈岩的目光,在会议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钱振华的身上,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许”。
    “我看,沪交大学,就很合適嘛。钱校长,您作为国內高等教育界的领军人物,治学严谨,思想开明,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由您来牵头,做我们『標杆大学』建设的第一个试点,我想,是眾望所归,也是最能服眾的。”
    陈岩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温柔的刀,插在钱振华的心口。
    他把他捧得越高,他就摔得越惨。
    他把所有的讚美都给了他,也把所有的枷锁,都套在了他的身上。
    钱振华感到一阵眩晕。
    他能看到,镜头正对著他,那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的玻璃镜头,像一只巨大的眼睛,审视著他。
    他能听到,自己胸腔里,心臟在疯狂地擂鼓。
    他能闻到,空气中,瀰漫著一股名为“阴谋”的、甜腻的芬芳。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干得像撒哈拉沙漠。
    他想拒绝。
    但他看著陈岩那张笑呵呵的脸,看著沈诚那双带著一丝玩味的眼睛,看著直播间里飞速滚动的“支持沪交!”“钱校长加油!”的弹幕。
    他知道,他说不出那个“不”字。
    他慢慢地站起身,努力让自己的身体不要颤抖。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对著镜头,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感谢陈老,感谢沈校长的信任。沪交大学,作为百年名校,理应为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承担更多的责任。”他的声音,乾涩,沙哑,像被砂纸打磨过。
    “我们……我们愿意,也一定能够,完成好这次试点任务,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话音落下,陈岩带头鼓起了掌。
    掌声热烈,持久。
    在掌声中,钱振华缓缓坐下。他感觉自己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他低头,看著桌上那份名为《草案》的文件。
    那烫金的“標杆大学”四个字,在他的眼中,扭曲,变形,最后变成了一副沉重的、闪著金色光芒的枷锁,“咔嚓”一声,牢牢地锁在了他的脖子上。
    冰冷,刺骨。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