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帝王的新食堂
沪交大学的校长办公室,从未如此压抑。
巨大的红木办公桌上,散落著各种文件和报告。钱振华坐在那张象徵著权力的真皮大班椅上,一夜未眠。他眼窝深陷,平日里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银髮,此刻也显得有些凌乱。
窗外,晨光熹微,鸟鸣清脆。
校园里,已经有早起的学生在晨读,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寧静而充满朝气。
但钱振华知道,一场看不见的海啸,已经淹没了这座百年学府。
他成了英雄。
至少,在学生和公眾眼里是这样。
校园论坛上,关於“沪交喜提全国首个『標杆大学』试点”的帖子,被顶上了最高的位置。下面是一片欢腾的回覆。
“起飞!我交威武!钱校长牛逼!”
“所以,我们很快就能吃到米其林食堂,见到诺奖大佬了吗?幸福来得太突然!”
“已经开始期待不用再跑行政楼盖章的日子了!感谢沈校长!感谢钱校长!”
钱振华看著这些评论,感觉每一个字,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他的脸上。
“篤篤篤。”
敲门声响起。
学校的几位副校长和核心部门的负责人,鱼贯而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著一种参加追悼会般的沉重。
“都坐吧。”钱振华摆了摆手,声音嘶哑。
没有人说话。
巨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中央空调的送风声,呜呜作响,像某种不祥的哀鸣。
“都说说吧。”钱振华打破了沉默,他將那份沈诚起草的《草案》复印件,推到桌子中央,“从哪儿开始?”
分管后勤的刘副校长,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第一个开了口,他的额头上全是汗:“钱校长,我……我先说食堂吧。我联繫了国內所有能联繫上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也托人问了海外的几个。人家一听是给大学食堂当顾问,都以为我们是开玩笑。就算有愿意谈的,那个顾问费……都是天价。一个三星主厨,一年的顾问费,比我们整个后勤集团一年的利润都高!”
“而且,这还不是钱的问题。”他苦著脸补充道,“人家对食材、设备、流程的要求,都是变態级別的。我们的食堂,別说三星,就是想达到米其林『必比登』推荐的標准,都得把整个后厨推倒了重建。那笔钱……”
他没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
“大师指数呢?”钱振华的目光,转向了分管人事和科研的李副校长。
李副校长是个清瘦的学者,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无奈:“校长,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这种级別的学者,都是国宝。人家要么在国外顶尖机构,要么在国內的科学院。他们的行程,都是按分钟计算的。我们能请来开一次讲座,都得动用您私人的人脉,烧高香了。还『每五百名学生拥有一位』?这是要把全世界的诺奖得主都打包请到我们沪交来吗?”
“我问了几个猎头公司。”他嘆了口气,“他们说,想挖一个诺奖得主全职过来,除了提供上不封顶的科研经费,还得配套解决他整个团队,几十號人的工作和生活。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这是……这是在造一座城。”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每一个“標杆”,都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行政改革呢?”钱振华的目光,落在了行政办公室主任的身上。
主任的脸色,比哭还难看:“校长,『所有流程二十四小时线上完成』,技术上……咬咬牙,多点钱,也许能实现。但『ai自动追责』,『优化不能创造价值的岗位』……这……”
他不敢说下去了。
在座的谁不知道,行政系统里,有多少岗位是用来安置各种“关係户”的?那些人,动一个,就可能牵出一串。这哪里是改革,这是在搞內部清洗。
“所以,都做不到?”钱振华的声音,冷得像冰。
没有人敢回答。
良久的沉默后,还是刘副校长,那个管后勤的胖子,小心翼翼地开口了。
“校长,一步到位,肯定不行。但……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做点『看得见』的成绩出来?给外人看看,我们確实在努力。”
“比如?”
“比如……食堂。”刘副校长擦了擦汗,“米其林请不起,但我们可以请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总厨啊!再把我们最大的一个食堂,重新装修一下,就按照最高档的西餐厅標准来装!灯光、音乐、餐具,都用最好的。这样,媒体一来,照片拍出去,多漂亮!多有面子!”
这个提议,像一根救命稻草。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但在巨大的压力下,这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先造一个“盆景”,应付一下舆论和上级。
钱振华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他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他知道,一旦他点头,他就从一个学者,一个教育家,彻底沦为了一个搞面子工程的官僚。
但他別无选择。
“就这么办吧。”他挥了挥手,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钱……从明年的科研经费里,先挪一部分出来。”
李副校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著钱振华那张灰败的脸,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一个月后,沪交大学“帝王”食堂,正式开业。
它的真名叫“启航餐厅”,但学生们私下里,都叫它“帝王食堂”。
因为它太奢华了。
入口是黑色的磨砂玻璃自动门,天板上垂下巨大的水晶吊灯,地面铺著能倒映出人影的黑色大理石。悠扬的古典音乐在空气中流淌,穿著笔挺制服的服务员,彬彬有-礼地引导著稀稀拉拉的学生。
菜单是皮质的,上面的菜名,每一个都透著一股普通人看不懂的高贵。
“低温慢煮澳洲和牛配黑松露汁佐土豆泥”,售价288元。
“法式香煎鹅肝配无果酱”,售价188元。
最便宜的“主厨精选意面”,也要88元。
开业当天,钱振华亲自到场,进行了一场尷尬的“宣传式”午餐。
他坐在空旷华丽的餐厅中央,面前摆著一碗价值288元的和牛饭。记者们围著他,闪光灯不停地闪烁。
他努力地做出享受的表情,对著镜头,盛讚这里的饭菜“有国际水准,体现了沪交追求卓越的精神”。
然而,就在餐厅那巨大的落地窗外,不过五十米远的地方,是学校的第二食堂。
那里的学生,正排著长长的队,为了打到一份12块钱的、土豆丝里可能还带著钢丝球的快餐。
一个新闻系的学生,用长焦镜头,拍下了一张照片。
照片里,前景是钱振华在“帝王食堂”里,孤独地品尝著天价午餐,背景,则是第二食堂门口,那拥挤、焦灼、充满了生活气息的长队。
两种景象,被压缩在同一个画面里,形成了一种荒诞、割裂、又无比讽刺的对比。
这张照片,没有配任何文字,被上传到了“大学良心榜”的“摄影大赛”板块。
它的標题是:《一墙之隔》。
照片瞬间引爆了网络。
“我哭了,这比任何一部讽刺电影都牛逼。”
“钱校长,和牛饭好吃吗?我们二食堂的米饭,今天又是夹生的。”
“这哪里是『標杆大学』,这是『阶级固化』体验中心啊!”
当晚,一篇由沪交大学学生匿名撰写的文章——《帝王的新食堂》,在全网刷屏。文章將这个华而不实、只有少数人能消费得起的食堂,比作安徒生童话里那件“皇帝的新衣”。
“我们都在假装,假装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好的食堂。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只是多了一件昂贵、滑稽、且毫无用处的新衣。而我们大多数人,依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钱振华坐在办公室里,看著手机上那张《一墙之隔》的照片。
照片里的他,笑容僵硬,姿態优雅,像一个被精心打扮过的木偶。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青瓷笔筒,那是他最喜欢的古董,他曾无数次在深夜里摩挲它,感受那份歷史的温润和沉静。
此刻,他却只想把它狠狠地砸碎。
他看著照片里,自己映在光洁桌面上的倒影。
那倒影模糊,扭曲。
他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学校长,一个儒雅的学者。
而是一个穿著华丽戏服,在万眾瞩目下,卖力表演的小丑。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