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 第126章 彻查(二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止朝臣们觉得好笑, 连齐霆都觉得荒谬:“因这种风言风语便要彻查地方大员,若是查不出什么,既伤了裴爱卿的心, 也叫诸地方官员战战兢兢,御史台是否锋芒太利了些?”
    御史大夫也觉得这事儿离谱, 但谁让张丞相非要咬死裴杼呢?这两人不死不休,可苦了御史台的诸位御史了。眼下,御史大夫还不得不站出来表态:“陛下容禀, 此事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只因先前派往幽州的副使黄大人确实已经遇害。有人证实, 黄大人乃是撞破了裴大人造反一事才被清算。”
    齐霆冷笑一声:“告密者为何人?”
    “河北道巡官周若水。”
    齐霆听着只觉得这名字听着陌生, 侧身看了一眼大太监,只见对方往张丞相那边点了点下巴。
    啧……又是张戚的人。
    既是张戚的人,说话便不可信,事实上, 齐霆早就知道黄维凭病重。裴杼对他这个主子向来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黄维凭早些日子的确突发急诊,不过已经被送去救治, 虽一时不能醒来但好歹保住了性命,裴杼也坦言, 这黄维凭疑似被人所害,具体情况正在追查。
    同样, 贺朝俞那边也传来消息,说黄副使病重,亏了裴杼及时出手才保住一条命。
    裴杼对他忠心耿耿, 贺朝俞便更不用说了,这是他放去幽州监视裴杼的耳目,不可能骗他。黄维凭或许真的被害, 但不可能是为裴杼所害,至于造反,更是子虚乌有,齐霆更倾向于张戚借题发挥,想要一举拿下裴杼以报其长子之仇。
    燕王也不满御史们咬死裴杼不放,质问道:“一人之话不可信,裴大人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又为西北战事筹集了一整年的军费开支,若随意一个六品小官都能抹黑功臣,蓄意构陷其谋反,来日朝中官员岂不人人自危?”
    燕王的带动之下,本来不满张戚的官员也站出来争辩。倒不是为裴杼说话,而是唇亡齿寒,为来日的自己撑腰罢了。
    御史大夫在张丞相的催促之下,顶着压力道:“既有命案,自当查证清楚,否则难道要让黄副使死得不明不白?”
    齐霆还在迟疑。裴杼再不济也是幽州太守,应当不至于在自己的地盘被人陷害。齐霆捋清楚后,便有了将计就计的心思:“此事乃是御史台牵头,来日若证明裴爱卿无罪,且黄维凭也未遇害,你等又将如何?”
    御史们都不想接下这口锅,张戚也不便出头,关键时候,还是御史大夫咬牙撑着:“微臣会辞官回乡,永不入朝。”
    一件小事换一个御史大夫,勉强算是值得吧。御史台里多是张戚的人,但只要将御史大夫的弄下去,再塞个自己人过去稳住大局,今后御史台便不再是他张戚的一言堂了。齐霆同意了让御史台去查,为显公允,他还调遣了大理寺卿徐尧叟跟刑部的邓侍郎。
    徐尧叟对此十分满意,以他大理寺卿的身份跑出去办案无疑是大材小用,不过谁让他师父跟小师弟都在幽州呢?徐尧叟就乐意跑这一趟。
    大概是张丞相等人陷害的意图太过明显,临行前,齐霆还将徐尧叟叫至宫中,仔细叮嘱一番,让他见机行事,务必查清真相,莫要冤枉了好人。
    这好人……指得自然是裴杼了。齐霆压根不相信一手扶持的忠臣会造反。裴杼又不似沈将时、王绰之流,他对自己有求必应,若是这样的忠臣都要造反,那他大梁的江山早就岌岌可危了。
    徐尧叟听懂了齐霆的暗示,欣然应下。其实齐霆不说,他也会偏着小师弟的。说句不中听的,哪怕小师弟真的谋反,徐尧叟也会帮忙瞒着,顶多就是劝一劝让他三思罢了。不瞒着还能如何,师父又不愿意回京,还不得靠着小师弟养老?
    另一边,张戚也在交代御史大夫,让他务必拿到那几个工坊的方子。
    裴杼的生意做得太大了,今年冬日又多了什么虾酱鱼干之类,那玩意儿不过寻常,有人喜欢也有人弃之如敝屐,但要说起香露、瓷器这等精贵物件,便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了。每次一想到裴杼的钱源源不断,张戚便坐不稳。
    他太需要钱了,收拢人心也不单单是靠权势,若论有权,谁还有龙椅上的齐霆有权?权力只是外衣,利益才是本质,只有用钱将这些人都野心填满,他们才会恭恭敬敬地为自己所用。
    裴杼的方子,张戚这回势在必得。为此,他不惜舍出重金让御史大夫为自己卖力。
    钦差们出行这日,张茂行也入了宫。他这阵子经常入宫,不过见到的多是宫中的太监,得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差遣。目测齐霆对他也还在观望阶段,还需考察一段时间。
    张茂行并不着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都办得漂漂亮亮。不过这次他见到的不是太监,而是大梁的皇帝。刚一碰面,齐霆便问起了黄维凭的事。
    张茂行牢记裴杼的叮嘱,跪下道:“陛下恕罪,微臣从前虽在军中任职,但与裴大人、黄副使并不常见面,实在不知此事原委。”
    “你不常见到裴杼,他怎还提拔了你?”
    张茂行选择了自夸:“微臣先前在战场上立下不少功绩。若要说身手,微臣自信不输宫中任何一位侍卫,这一点,想必裴大人也是看在眼中。裴大人举荐微臣,也在情理之中。”
    这话是真的,他在军中经常跟铁牛先生比划,虽然打不过铁牛先生,但是跟旁人打却从未败过。
    齐霆被他这毫不自谦的话给取悦到了,含笑道:“你倒是实诚。”
    裴杼也实诚,举荐人从来都是出于公心,并不为争名夺利、结党营私。
    张茂行低头,他是裴大人举荐乃是事实。但是裴大人也说了,这位皇帝陛下多疑又小心眼,不会愿意看到自己向着裴大人,在御前装老实人即可,还得注意跟裴大人尽量撇清关系。
    齐霆果然也对张茂行的一番回答甚是满意,于是给了他一项任务,让他去调查那周若水的生平,尤其是其与黄维凭的纠葛。这两人都是张戚的人,齐霆本来就不喜欢,加上裴杼那封暗示意味十足的信,齐霆免不了将黄维凭病重一事归结到周若水身上。
    若真是那周若水做的,看张戚这回要如何收场。
    得知好哭的二师兄要来,裴杼还给转头就叫人带信给了华老先生。师门重逢是大事,若是华老先生能将二师兄也拉到幽州阵营,自然再好不过了。
    他想造反,日后肯定会连累师兄,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让师兄调离京城。
    还有燕王府……齐鸣还在他这边,燕王府到时候也脱不了关系。他师兄还好办,有华老先生在容易说动。但燕王乃是皇亲,不到万不得已只怕也不会支持他造反,但只要他公然造反,燕王府肯定会被齐霆率先清算。
    回头还得跟王绰等商议商议,要如何妥善解决王府之事,他总不能因为自己连累了齐鸣的家人。
    运河疏通后,从京城到幽州的路程大大缩短。裴杼本来还在同杨怀安等人合计着多造几条船,如今得知朝中又派了钦差过来查他,立刻放下了造船之事。来不及了,黄维凭的事得有个定论才行。
    对于钦差要来,幽州上下都不太乐意,总觉得朝廷的人都在针对他们裴大人。
    那个黄维凭是谁百姓们都不知道,他死不死、活不活,百姓也根本不在乎,但是裴大人颜面受损,被朝中官员诬陷,对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朝中这群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群情激奋中,裴杼还在不慌不忙地处理周若水。
    加重药量之后,周若水疯得十分彻底,每天都在说胡话。而且幸运的是,他说的那些话对本案十分有利。
    至于黄维凭,裴杼让他公开露面了一次,还请了幽州附近的杏林圣手为他诊断,得出来的结果便是黄维凭中毒已深,一时半会儿清醒不了。
    于是幽州州便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查。百姓们闲着也是闲着,每天都在蹲守州衙查到哪儿了,揪出了来多少内情。
    等到钦差抵达之际,裴杼刚好查到了周若水头上,甚至都快要定罪了。
    御史大夫的到来并没有打断裴杼的审案进度。毕竟他们来幽州,表面上也是为了查清黄维凭被害一事的真相。
    等到了州衙,还不等徐尧叟跟他师弟多寒暄,御史大夫跟邓侍郎便迫不及待地追查黄维凭的情况。
    裴杼倒是淡定,面对这些钦差的逼问,好似没事人一般:“黄副使中毒了,已昏迷多日,本官近日也在追查其遇害真相。”
    御史大夫问道:“查到谁了?”
    “河北道巡官周若水。”
    御史大夫:“……?”
    他回头看了一眼邓侍郎,发现对方也是震惊至极,这才确信自己没听错。
    真是荒谬!
    御史大夫嗤笑着望向裴杼:“裴大人可知,这位周若水便是向朝廷检举你的官员?”
    “他还有脸检举我?”裴杼扬起眉头,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分明是他害了黄副使,竟好意思检举我,真是贼喊捉贼!”
    说完又瞅了瞅御史大夫:“诸位不会真信了吧?”
    御史大夫不为所动:“是与不是,将他叫上来一问便知。”
    裴杼满脸的意味深长:“真要叫上来?”
    “叫上来。”御史大夫觉得裴杼害怕了。
    裴杼笑了,行,这可是你说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